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6章 观音设局降灾殃,圣才献穗镇唐皇
    众海族抬眼望去,只见一位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直朝着水府而来。

    慌的泾河龙王,赶忙整衣肃容,焚香接旨。

    金衣力士传旨完毕,便回返天庭。

    泾河龙王谢恩之后,拆开圣旨查看,只见上面写道:

    “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

    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

    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的毫发不差。

    泾河龙王顿时慌了神,往日行雨何时下、下多少全由他说了算,今日怎会有天庭文书限定?

    泾河龙王转头向身旁众海族急道:

    "这世上竟真有这般能人!能通天地知风雨,我怕是要输给他了!"

    这泾河龙王哪能想到,观音菩萨为了引他入局,竟然亲自上天去求玉帝下了这道旨意。

    此时,龙王身旁的鲥军师上前奏道:“大王莫慌。”

    身旁鲥军师见状,上前奏道:"大王莫慌。”

    “要赢那算卦的有何难?臣有一计,定能让那厮哑口无言。”

    龙王虽有些迟疑,却终究改不了争强好胜的性子,便问道:“不知是什么办法?”

    鲥军师压低声音道:

    "只需行雨时错开时辰、减些雨量,他断卦不准,何愁赢不了他?”

    “届时砸了他招牌,将他赶出城,还不是易如反掌?"

    泾河龙王一听连忙说道:

    “对,天下哪条龙下雨能分毫不差,之前私自下雨的多了。”

    “我只是让他早些下雨,部分洪涝地区少下点,其他地区多下点,又没害那算卦的性命,只是为了护我龙子龙孙,将他赶走想必也不会受到什么严惩。”

    旁边的众水族也纷纷附和道:“此言在理,在理。”

    到了第二日,泾河龙王点齐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长安城九霄上空。

    他故意捱到巳时才开始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停,降雨量也仅有三尺零四十点,比算卦先生所言改了一个时辰,少了三寸八点。

    降雨结束后,泾河龙王遣散众将,按落云头,依旧化作白衣秀士,径直闯入西门里大街上的袁守诚卦铺。

    泾河龙王二话不说,将招牌、笔、砚等物一股脑儿地砸了个粉碎,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观音菩萨坐在椅上,神色镇定,纹丝未动。

    泾河龙王见状,又抄起门板便要打,口中骂道:

    “你这妄言祸福的妖人,竟敢蛊惑人心!你算的卦不准,言语还如此狂妄!”

    “说今日下雨的时辰、点数全不对,你竟还安然高坐!”

    “快些趁早滚蛋,饶你一条死罪!”

    观音菩萨面色平静,仰面朝天冷笑道:

    “我不怕!我不怕!我无死罪,倒是你,恐怕死罪难逃!”

    “别人或许好瞒,却瞒不过我。”

    “我认得你,你不什么秀士,而是泾河龙王。”

    “你违抗了玉帝敕旨,擅自更改降雨时辰和点数,已然犯了天条。”

    “你在那‘剐龙台’,恐难躲过那一刀之刑,还敢在此骂我?”

    泾河龙王听后,顿时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他心里清楚,若对方只是猜中了什么时候下雨,下多少无非也就是天上的仙官知道一些内幕。

    可他如今说自己要上那斩龙台,这是玉帝下来的处罚,若是他连这处罚都能算出来,那就不是一般的神仙了。

    泾河龙王急忙丢下门板,整理衣衫,伏地行礼,向观音菩萨跪下说道:

    “先生莫怪,方才只是戏言,岂料弄假成真,真的违犯了天条,这可如何是好?”

    “望先生救我一命!不然,我死也不会放过你。”

    旁边的百姓得知眼前之人竟是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的龙王爷,且马上就要被处死,也纷纷向观音菩萨所化的袁守诚求情。

    观音菩萨淡淡一笑,说道:“我救不了你,只能给你指条生路。”

    泾河龙王感激道:“还望先生指教。”

    观音菩萨说道:“明日午时三刻,你将在人曹官魏征处受斩。”

    “你若想活命,需立刻去求当今唐太宗皇帝。”

    “魏征乃唐王驾下的丞相,若能求得他的人情,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泾河龙王闻言,含泪拜别而去。

    他心里清楚自己是遭人算计,惹上了不该惹的人,可眼下别无他法,只能指望唐王看在自己保泾河周边风调雨顺的份上,救自己一命。

    观音菩萨见泾河龙王朝着唐王所在方向离去后,默默收起算卦摊,行至一个拐角处,身形一晃,便消失在原地。

    而观音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没多久,一群百姓便呼啦啦的来到城中一个庙宇中,齐刷刷的跪了一地。

    “还望圣宫能救那泾河龙王一命啊!”

    “是啊,圣宫,自从泾河龙王来了之后,我们泾河一带风调雨顺,再也没发生过洪涝、溺亡的灾祸。”

    “是啊,龙王爷这么好,要是死了,再来条龙,说不定就像其他地方一样,要百姓上供献祭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面前供奉的白猿泥像忽然动了动,随后从中裂开,白墨的身影从中走了出来。

    众百姓见状,激动地高呼:“是大圣庙的圣宫显灵来帮我们了!”

    要说这群百姓为何称白墨为圣宫,还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二十年前,大唐初定没多久,白墨便已经来到了大唐。

    他凭借前世在学校所学的一些基础农耕知识,诸如育种、嫁接等,以及各种利民之法,以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名义建立了大圣庙。

    庙中供奉着两座泥像,一尊是他自己,另一尊是孙悟空 。

    白墨在宣传时,将自己塑造为造福大唐的“圣宫”,时不时以显圣之名,传出各种前世的管理经验与利民方针。

    而孙悟空,则被白墨塑造成了驱邪避灾的战神形象。

    在白墨的宣扬下,百姓们相信,只要虔诚拜祭孙悟空,便能保一家岁岁平安。

    只不过,平日里所谓的孙悟空显圣,大多是白墨施展手段变化而成。

    相较于那些虚无缥缈的祈福之举,百姓们更迫切需要的,是能切实提高他们生活水平、帮助他们多收获几斤粮食的人。

    而白墨,恰恰满足了百姓的这一需求,自然而然地,他便成了百姓们心中的“圣宫”。

    至于孙悟空,白墨心里盘算着,等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后,再想办法提高其在百姓间的信仰。

    毕竟就目前而言,大圣庙尚处于小规模发展的阶段,白墨可不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举动,过早地引起观音菩萨等一众神仙的关注。

    然而,当今的唐太宗李世民却留意到了白墨所建的大圣庙。

    前些日子,李世民多次派遣使者前来,带着诚挚的邀请,希望白墨能够进宫与他相见。

    但白墨心中清楚,当时的局势下,并非与李世民会面的最佳时机,所以他并不打算应下这份邀约。

    他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百姓,也希望通过帮助百姓获得人道功德,也能让自己在大唐境内发挥出更大的实力。

    眼下的百姓纷纷跪在他面前,恳请他出手拯救泾河龙王。

    白墨此前也听闻过泾河龙王的事迹,知道其确实是一条心系百姓的好龙。

    这些年,大唐各地总有恶龙兴风作浪,它们要挟百姓献上活人祭祀,否则便降下暴雨引发洪灾,亦或是让大地常年干旱。

    而自己也需要一条龙作为大唐的龙神,保佑整个大唐风调雨顺,而这泾河龙王便是自己心中的首要人选。

    白墨望向面前纷纷跪地,祈求拯救泾河龙王的百姓,神色温和道:

    “你们的心意我明白了,放心,你们的龙王爷不会有事。”

    另一边,泾河龙王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径直来到皇宫门首。

    言罢,白墨身影一闪,便在庙中消失不见。

    此时,唐王李世民正在梦中走出宫门,漫步于月花阴下。

    忽然,龙王化作人形,上前跪拜道:

    “陛下,救我!救我!”

    李世民正于宫中踱步沉思,只见一道黑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目光微凝,打量着眼前身形佝偻的泾河龙王,沉声道:

    “你是何人?为何深夜现身于此,又这般行色匆匆、跪地哀求,朕当救你,且把缘由细细道来。”

    泾河龙王身躯伏得更低,鳞片在烛火下泛着灰败之色,卑微的说道:“陛下乃人间真龙,身负天命,泽被苍生。‘

    “臣不过是有罪业龙,如今大祸临头 。”

    “前日臣因触犯天条,行事有违天道规则,玉帝判臣当由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

    “臣思来想去,走投无路,唯有陛下能救我一命。”

    “特来深夜叩拜圣君,只望陛下念在臣往日司雨护民的薄功,救我一命!”

    李世民听闻,眉头轻皱,略作思忖后开口道:

    “既是魏征处斩,他身为朕的臣子,朕救你。”

    “你放心去吧,朕自会保你平安。”

    泾河龙王得了承诺,心中大安,叩首谢恩后起身离去,忐忑的返回泾河龙宫。

    泾河龙王刚踏入自己的寝宫当中,便发觉龙床上竟端坐着一人。

    他反应极快,当即抽出宝剑,直指床上之人,厉声喝问:

    “你是何人?为何会擅闯本龙王的寝宫?

    从中传出一道声音:“泾河龙王,你当真觉得自己能活命?”

    “指使百姓去抓鱼的正是那算卦之人,他既有这般大本领,怎会看不出抓的是你的龙子龙孙?”

    “他显然早就看出来了,却还故意每日让人去抓,就是为了引你上钩。”

    “他明知你是龙王,还故意与你赌斗,且有通天手段,能上天请玉帝下旨令你降雨。”

    “泾河龙王,你难道觉得他这么做,仅仅是为了逗你、吓你,然后好心给你指条活路嘛?”

    泾河龙王听后,顿时颓丧地松开手中宝剑,“啪嗒”一声,宝剑掉落在地。

    他心中本就早有预感,自己是中了算计。

    即便已去找唐王保命,泾河龙王心里依旧忐忑不安,被面前这人一说,心中最后那根弦彻底崩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