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9章 弹道导弹验证防空导弹?做个人吧!
    “将军,您怎么来了?”

    刘威铭没想到,王立新居然亲自来了。

    这次只是遥测弹试射,陆军司令部方面都没有高层来,只是由廖强等人来了。

    “来看看。”

    王立新没有解释,目光看向不远处正在进行发射前准备工作的导弹发射阵地,“不是弹道导弹吗?怎么依然是再用倾斜发射方式?发射架无法进行起竖?”

    不只是他好奇。

    除了619内部参与的人员跟厂里核心领导,所有看到外表跟红旗-2防空导弹一模一样,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的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

    地对地导弹,不都是垂直发射?

    “领导,这都是为了节省成本。发射架采用的原来的,只是更换了制导系统,战斗部也进行了更换……原本第一级的液体燃料改成固体燃料,第二级进行了修改,缩小的制导系统所空出来的容量并不足以装下足够的炸药……为了避免被拦截,在到达弹道顶点时,采用弹体分离技术,让导弹变轨更容易,速度更快……”

    刘威铭向王立新介绍着7导弹的技术特点。

    他那个世界的7采用的什么技术,他并不是很清楚,反正弹体分离技术是有的。

    导弹刚发射时,受到重力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消耗更多燃料来加速,一旦到达弹道顶点,弹头朝下,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不需要消耗太多燃料就能保持高速度。

    “300公里的导弹,采用弹道技术是不是太浪费了一些?”

    王立新听完后,疑惑地问刘威铭。

    一般都是射程上千公里的导弹才采用弹道技术。

    “技术更成熟,成本更低。红旗-2本身就有自动驾驶仪跟计算机,我们只需要增加陀螺仪,改造制导系统,弹道飞行不需要对导弹进行变轨……”

    要不是考虑成本,刘威铭恨不得把他能拿出来的技术统统都装进去。

    那样一来,红旗-2改造的7导弹,一发的成本都能让陆军崩溃——至少上千万!

    配套落后,技术不够先进,很多在几十年后9块9包邮的精密控制零部件,在目前阶段,体型庞大不说,造价都是以万计数。

    “嗯,目前部队穷,成本必须考虑。尤其是这种不是战略威慑的战术导弹。”

    王立新一脸赞许。

    刘威铭果然是好同志,考虑问题周全。

    “报告,发射前准备已经完成,请指示!”

    正在这时,试射场负责人向王立新请示。

    “我只是看看,按照你们原来的计划执行,向原本的指挥汇报就好。”

    王立新开口说道。

    不远处,两枚斜指长空,带着弹翼,有着尖尖脑袋的细长导弹,静静地待在发射架上。

    发射前的通电工作已经完成。

    导弹上的各种遥测设备也跟地面跟踪系统进行了信号连接。

    “发射!”

    随着试射总指挥的一声令下,传令兵手中的红旗挥动,已经提前输入导弹目标参数的制导站的车厢内,一名穿着619天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按下了发射按钮。

    “轰~”

    导弹尾部火箭发动机瞬间点火成功,一团烟雾中,斜指蓝天的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快速脱离发射架,向着天空扑去。

    导弹上的遥测设备不断通过无线电信号把飞行过程的速度、高度反馈回地面接受装置。

    很快,发射点的遥测接收数据就开始变得不太清晰起来。

    “大树里汇报,脉冲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这时,无线电通讯中突然传出这样的声音。

    “大树里?”

    不应该是酒泉雷达跟踪正常,东风遥测信号跟踪正常?

    或是37号、49号跟踪正常?

    刘威铭一脸疑惑。

    普通人熟悉所谓的“酒泉光学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东风跟踪正常”,是在载人航天发射时候,全国直播的。

    航天遥测的关键口令,属于公开的。

    虽然没有几个人知道东风等遥测站的具体位置。

    而37号、49号等代号,全部属于军用,不仅检测火箭发射过程的姿态,也承担弹道导弹试射姿态的监测跟踪。

    这会儿冒出个大树里站!

    “酒泉旁边40多公里的无人区域建立的,也就是酒泉观测站。”

    见刘威铭一脸疑惑,王立新向他介绍着情况。

    原来如此!

    “高度米?”

    很快,监测系统前面的技术人员惊呼一声,“是不是搞错了?”

    与此同时,无线电内传来了观测站的汇报:

    “27号汇报,弹体成功分离,速度38马赫……”

    “唉!在米的高空,空气阻力小了很多,速度还是上不去。”

    刘威铭听到导弹到最高点速度只有38马赫,一脸失望。

    周围听到他这话的王立新跟陈为民等,嘴角直抽搐。

    听听!

    听听!

    这特么说的是人话?

    整个导弹发射重量达到2860公斤,一直都在重力作用下向上飞,能达到38马赫的速度,他还嫌弃速度太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立新很想对刘威铭说:小刘啊,当个人吧!

    防空导弹都很难达到这样的速度。

    脑海中刚浮现出这个想法,就是一愣,不由惊呼出来:“你用弹道导弹验证防空导弹技术?”

    啥?

    周围的众人听到这话,同样都呆住了。

    弹道导弹验证防空导弹技术?

    听都没听说过啊。

    “本来就为了验证防空导弹技术。要不然300公里射程的弹道不需要飞这么高,修改一下,可以让导弹射程更远,或是携带更重的战斗部……”

    “……”

    众人彻底麻木。

    别的单位搞个导弹都是小心翼翼,各种数据都不敢乱变动。

    刘威铭倒好。

    第一款战术导弹啊!

    谨慎点不行么?

    “这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在设计时,就按照模块利用银河一号进行模拟计算……到目前为止,第一发遥测弹证实银河一号模拟时候使用的模型没有问题。”

    刘威铭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着。

    他知道这次会给参与的所有人造成认知冲突。

    却没想到冲突会这么大。

    这也不怪刘威铭。

    几十年后,各种型号的导弹理论技术网上大堆,还都是不花钱的。

    舍得花钱,下一些收费论文,那些技术更先进。

    在后世,连小学生都能手搓火箭,还能成功发射,理论技术是网上搜的,各种核心零部件都是网上买的,最多再自己设计组合一下,修改一下……

    哪有现在这么艰难?

    “报告,导弹准确落在预设目标点74米的位置!”

    精度这么高的么?

    500公斤高爆炸药的战斗部,杀伤半径超过150米,几乎算是精准落到了目标处!

    飞毛腿b,圆周误差为300米!

    “继续测试第二发!”

    第一发遥测弹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导弹落点距离目标只有74米,廖强等陆军代表的军官们都开始期待起来。

    尤其是刘威铭说,射程跟战斗部装药是可以更改的!

    对地战术导弹,就如同剑客手中的利剑。

    一寸长,一寸强。

    哪怕能增加50公里射程,陆军打击范围扩大的就不是一点点了,那是以万平方公里计数的。

    “轰~”

    剩下一枚遥测弹再次点火成功,拖着长长的火舌、斜着向天空快速飞去。

    所有人的目光中,都满是期待。

    这枚遥测弹的目标区域,跟刚才那一枚是一样的。

    只要数据一致,7的改造就算成功了!

    喜欢军工霸主从1985开始请大家收藏:()军工霸主从1985开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