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2章 白凤的凤凰鸟
    杨士奇怒喝:“都这时候了,你还敢言无错,那名单你可曾细看?”

    “你可知此次开榜,尽是南方人,北方人无一上榜!”

    “解缙啊解缙,你一时聪明一世糊涂!”

    “难道我大明,仅有半壁江山吗?”

    “如今你将名单全数交给皇上,皇上一旦察觉,你性命难保!”

    霎时,大殿陷入死寂。

    杨士奇之言,如利刃直刺解缙心窝!

    解缙恍然大悟,颤抖着望向三人。

    “你们没在戏弄我吧?!”

    他此刻只觉世界崩塌。

    若真如三人所言,他此次真将大难临头!

    名单已呈皇上,且南北学子皆在关注!

    若真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解缙,你好自为之!”

    目睹此景,杨士奇苦笑一声。

    “我的天……”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言及此,他呆立当场。

    “完了,一切都完了!”

    开榜栏前,学子云集。

    无论南北,皆紧盯榜单。

    榜单一出,北方学子瞬间沸腾,无法平静。

    他们不傻,一眼便看出名单尽是南方人,北方人无一上榜。

    此景之下,北方学子怒不可遏。

    “不公!绝不公平!”

    “为何名单全是南方学子?北方人就不是人吗?”

    “岂有此理,我们必须找皇上理论!”

    “皇上也是北方人,曾镇守北方,如今竟如此轻视我们!”

    “这笔账定要算清,我们要找皇上评理!”

    北方学子,怒火中烧,前所未有。

    二话不说,直奔奉天殿!

    奉天殿内,朱棣亦怒。

    百官皆惧,跪倒在地。

    朱棣怒摔名单于地。

    “为何全是南方学子?!”

    此刻,朱棣怒不可遏!

    他的眼神变得凌厉而可怕,扫视着在场的所有官员。

    无人能忽视他的愤怒。

    名单被他狠狠地扔在地上,百官随之跪倒,噤若寒蝉。

    一点毋庸置疑:皇帝真的发怒了。

    “为何开榜名单上全是南方人?你们谁来回答我!”朱棣严厉质问。

    百官吓得颤抖。

    “解缙何在?叫他来,让他亲眼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朱棣怒吼。

    话音未落,一名锦衣卫慌慌张张跑来,脸色惨白,跪倒在地。

    “皇上,大事不好,奉天殿门外聚集了众多北方学子,正在喧闹!”锦衣卫禀报。

    “可恶!这个解缙!”朱棣怒火中烧,“恩科大典被他搞成这样,我倒要看他怎么向我解释!”

    朱棣气得几乎要  ,但这时,一个声音响起:“皇上息怒!”

    “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应考虑如何安抚门外的学子。”

    说话之人缓缓走近,跪下,缓缓道来。

    朱棣深吸一口气,神色稍缓。

    他望着眼前之人——户部尚书夏原吉,心中明白此人身份不凡。

    他乃是皇上极为倚重的文臣之一。

    “此事我来处理,学子们的安排我自会妥当,望皇上勿要动怒!”夏原吉  道。

    朱棣微微颔首。

    “去吧。”

    夏原吉轻点头,缓缓步出奉天殿。

    朱棣面色变幻莫测。

    “皇上,杨大人、解大人已在殿外等候!”小鼻涕突然禀报。

    “好,很好!”朱棣微微点头。

    “宣他们进来,尤其是解缙!”朱棣字字铿锵。

    众人皆惊,面色苍白。

    不久,杨士奇与解缙逐一步入奉天殿。

    当他们离开时,解缙吓得跪倒在地。

    “我有罪,我有罪!”

    “恳请皇上息怒!”

    解缙已失却往日得意与机巧,满脸恐惧。

    他深知此次祸患深重,后果难料。

    脸色愈发惨白。

    “朕此次信任你,将恩科大典交予你办,你却办成这般模样!”

    “二十名科举进士皆为南方人,北方人竟无一入选?!”

    朱棣怒不可遏:“你这是在轻视北方人吗?!”

    解缙面色苍白,欲言又止。

    未等他开口,朱棣已瞪视于他。

    “别跟朕解释,你去向那些北方学子解释清楚!”

    “别以为修了永乐大典,朕就会对你既往不咎,此事关乎所有学子!”

    朱棣目光中满是愤怒。

    他未曾料到,解缙竟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解缙跪在地上,沉默不语。

    恰在此时,一名锦衣卫走近。

    当锦衣卫走近时,他望向皇上,又瞥了解缙一眼。

    “说吧,究竟何事?”

    “快告诉我,是否又有噩耗?”

    朱棣平静地问。

    “禀皇上,此乃佳音,夏大人已平息事态,众学子现于驿站安歇,稍后会有答复!”

    一人上前禀报。

    朱棣面色稍缓,再次看向解缙。

    “你这个无能之辈!”

    “早知你是这等货色,便不让你主持这恩科大典!”

    “如今倒好,要他人替你收拾烂摊子,你究竟作何感想?!”

    解缙闻言,满心愧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低头不语,满脸羞惭,再无往日威风。

    “皇上,解缙一时疏忽,才致此事败露,还望皇上宽宏大量,饶他一命!”

    朱高炽见状,忍不住求情。

    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汉王朱高煦便趁机发难。

    因解缙与汉王素有嫌隙。

    昔日朱高炽能登太子之位,全靠解缙之力。

    这也让解缙与汉王结下深仇。

    此刻,他自然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

    解缙在朝,他便觉晦气。

    若非解缙相助,朱高煦认为自己本可顺利登位。

    虽太子之位已无望,但朱高煦对解缙仍怀恨在心。

    于是,他选择推波助澜。

    “解缙定是故意为之,望皇上严惩不贷!”

    “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朱高煦一字一顿地说。

    “臣亦以为然!”

    “皇上务必严惩解缙!”

    朱高燧也附和道。

    朱棣面色变幻莫测,挥手间,几个锦衣卫冲进大殿!

    他冷冷注视着这一幕。

    “把解缙关入诏狱,不得有误!”

    朱棣沉声命令。

    “遵命!”

    锦衣卫随即押着解缙,朝奉天殿外走去。

    解缙满心绝望。

    “皇上开恩,皇上饶命啊!”

    “我再也不敢了,请给我一次机会!”

    解缙绝望的呼喊回荡在空中。

    太子朱高着沉默不语。

    朱高炽欲言又止,见朱棣瞪了他一眼,便也噤声。

    不久,夏原吉步入。

    “情况怎样?”朱棣问。

    夏原吉答道:“皇上放心,北方的那些人我已安抚妥当,让他们在驿站安顿,衣食无忧,待恩科大典重启,再给他们一个说法。”

    朱棣微微点头。

    “此事交由你处理。恩科大典不得再出差池,重新安排,定于三日之后。”

    朱棣语气坚定。

    此次恩科大典出此变故,朱棣自然不愿再蹈覆辙。

    他深吸一口气,脸色阴沉。

    “若再有事端,你们知道后果。”

    朱棣淡然道:“杨士奇,你们三人协助夏原吉,务必使此次大典圆满成功。”

    杨士奇、杨荣等人点头。

    “遵命!”

    解缙闯下的祸,只能由他们来收拾。

    他们心中也难免后悔。

    他们深知,若早知如此,便不应让解缙主持恩科大典。

    否则,也不会落得如此局面。

    恩科大典即将重启,一则为慰藉北方士子之心,二则彰显公正。

    毕竟,解缙此番闹剧,确已激怒北方人。

    为平息北方人怒火,朱棣毅然下令将解缙囚禁于诏狱。

    唯有如此,方能安抚北方人情绪。

    朱棣更坦言,他曾为燕王,镇守北方,于情于理,皆需给北方人一个交代。

    此事公开后,北方人情绪渐稳。

    于是,恩科大典二次重启定于三日之后。

    转眼已是次日。

    于谦望向太子。

    “此次重写试卷,你可有负担?”朱高着忽问。

    于谦轻轻点头,眼神愈发坚定。

    “你打算以何为主题?”朱高着见状又问。

    “上次我写的是包罗万象,让百姓安乐,为官之道。”于谦思索后答。

    朱高着微笑点头,“主题不错,但虽有冲劲,却远远不够。”

    于谦悟出,此乃太子教他办事之道。

    于是,他目光微闪,诚恳求教:“望太子殿下指点。”

    朱高着一笑,握住于谦之手,“与其言说,不如亲眼所见,你自会明白。”

    于谦一愣,“太子殿下之意是?”

    “随我去一处地方便知。”

    “不知太子殿下欲带卑职前往何地?”于谦满心疑惑。

    “边关的百姓啊!”

    听到太子殿下的话语,于谦微微一怔,喃喃自语:“边关的百姓……”

    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转向朱高着。朱高着微微一笑,问道:“你敢不敢陪我去一趟?”

    “我愿意去!”于谦点头,神色中带着些许波动与复杂,“我一直想知道边关的百姓生活得如何。”

    他听说过边关百姓的艰苦,却从未亲身经历过。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他决心要好好珍惜。

    “那就这么定了,我们出发吧!”朱高着笑道。

    于谦犹豫了一下:“可是明天就是恩科大典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明天的恩科大典,你无需参加。对你来说,这次大典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朱高着说着,带着于谦离开了,目的地正是边关百姓所在之处。

    此事很快传到了朱棣耳中。他的锦衣卫并非虚设,得知消息后,朱棣愣住了,眼中满是愕然。

    “你是说,太子和于谦去了边关?”朱棣问。

    一旁的纪纲点头:“回皇上,千真万确!他们确实去了边关长城。”

    他的眼神闪烁,满心困惑。

    “倘若真是如此,他为何要带一个陌生人去边关?”

    朱棣眉头紧锁,心中隐隐不安。

    突然,他似有所悟。

    “朕若没猜错,明日恩科大典,于谦也会参加吧?”朱棣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