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章 紫宸均衡(贰)
    第二章:紫宸均衡(贰)

    1黄庭坚:今夜月明江上,无奈一番烟雨

    当官,哪有什么安全感。

    黄庭坚一路泛舟宦海,颠簸沉浮,命悬一线。

    不是被排挤,就是被打压,郁闷的要死。

    为老百姓做事情,总是那么的艰难。

    换了三五个顶头上司,没一个对他认可的。

    这也难怪,人家做官靠以权谋私、压榨民脂民膏为生。

    黄庭坚做官,靠的是自身能力过硬。

    他擅长写诗,也擅长书法。

    无论是哪一样,都可以让他衣食无忧。

    今日,好朋友苏轼来找他,约他一起游船河。

    和苏轼相比,两个人可谓难兄难弟。

    两个人不是在贬官,就是在贬官的路上。

    诗词,是他们共同的爱好。

    当然,除了诗词,离不开一壶好酒。

    黄庭坚不胜酒力,酒过三巡,开始话多起来。

    忍不住,将被打压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苏轼听着,只得连声宽慰他。

    毕竟,文人傲骨,太不适合官场。

    倒不如,安心在文学方面,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人生啊,有朗月星稀,也有无边烟雨。

    看惯了,看淡了,看开了,也就解脱了。(完)

    2韩德让:姚哥是个人物,更是一个传说

    敢娶太后的男人,非姚哥莫属了。

    姚哥本是汉人,祖父名韩知古,是契丹俘虏。

    那些年,有点文化的宋国官员被俘,都在辽国做了官。

    韩知古也同样如此,之后子生孙,便生了韩德让。

    姚哥,便是韩德让的契丹名。

    乾亨四年,是姚哥转运的日子。

    这一年,年仅三十四岁的辽景帝,突然驾崩了。

    这个突然真的好突然,姚哥好开心。

    床榻边上,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同受顾命。

    说完请求两人辅佐年幼的耶律隆绪的话,耶律贤就嗝屁了。

    接下来,大辽国的决策权就交到了承天太后萧绰手里。

    说到萧绰萧太后,那和韩德让关系就匪浅了。

    昔日,韩德让曾与年幼的萧绰有婚约。

    后来,耶律贤看上了萧绰的美貌,发动皇室的力量夺了过来。

    韩德让坚持“德”字当头、“让”字为先,忍痛割了爱。

    耶律贤也算是豁达之人,完全不怕当“绿帽哥”。

    不仅让韩德让当了宰相,临死还将大辽基业托付给他。

    当然,韩德让也不负耶律贤的厚望。

    很快就做了耶律家的上门女婿,小皇帝都要喊他干爹。

    史上最强赘婿,陪同萧太后签署了澶渊之盟。

    为灭亡北宋,产下一颗蝴蝶虫卵。(完)

    3寇准:官场不信眼泪,杀伐不问丰碑

    国之不存,何以为家。

    夜,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

    可惜,朝堂一群尸位素餐的懦弱之辈。

    只知道忍辱偷生,将大好河山拱手于敌寇。

    比如说,王钦若提议宋真宗到金陵。

    金陵城以长江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又比如陈尧叟,提议宋真宗去成都。

    古语有云,蜀道难,难以上青天。

    四川境内的道路崎岖,蒙古的铁骑大军很难踏足。

    表面上,大臣们都在为北宋王朝的基业考虑。

    实际上,王若钦等人考虑的只是头顶的那顶乌纱帽。

    皇帝下台了,换一身朝服照样可以当大臣。

    国家没有了,倒霉的从来只有皇帝。

    明天退朝之后,寇准决定单独和皇帝说清楚。

    蒙古大军压境,澶州是北宋王朝最后的一道屏障。

    御驾亲征,是鼓舞士气最好的办法。

    而北宋的兵将,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信心。

    良弓强弩,是战胜敌人最好的武器。

    当前,八牛弩的研发已经到了试产阶段。

    其强大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是任何武器不可比拟的。

    为国而战,不怕眼泪不要丰碑,只求对得起天地与苍生。(完)

    4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在南宋有两位爱较真的男人,陆九渊便是其中的一位。

    此人家学渊源深厚,八世祖陆希声曾在唐昭宗时做过宰相。

    出过不少的论着,声名斐然,可惜在兵荒马乱中丢失了。

    他的高祖陆有程也很博学,在当地也非常的有名望。

    但家族传到了他父亲陆贺的手里,家道就开始中落了。

    打小,陆九渊跟着父亲在药店里做买卖。

    一来二去,就学会了讨价还价的本事。

    但凡陆贺收不到的账,只要陆九渊出马,马到钱来。

    陆九渊在商界的名气,越来越响。

    直到有一天,陆九渊去朱熹家收钱,才算碰上了硬茬。

    那日,朱熹围炉煮茶,给学生们讲课。

    又犯了拖堂的老毛病,怠慢了前来收钱的陆九渊。

    陆九渊是什么人,他可是百年来难得一遇的杠精。

    于是,决定对朱熹实施行业整顿,让他学会如何做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先是隔空喊话,要和朱熹在鹅湖比学术。

    据吃瓜群众说,鹅湖大辩,一地鸡毛,堪称惊天地、泣鬼神。

    接着,他又约朱熹及其门人上象山,展开团战。

    当日,五彩霞光笼罩整个象山,世人谓之开天门。

    最后一次,两人在武当山上打太极。

    一位叫张君宝的小孩子,无意间得到了两人的墨宝。

    最终参悟得道,成为太极宗师,那是后话。(完)

    5朱熠:月轮南窗旧事,珠帘西风点灯

    一生为官,树敌无数。

    朱熠心里的苦,七天七夜也说不完。

    现在他老了,也没人听他说话了。

    但是,还是有人故意刁难他。

    让他留在朝堂糟心,不让他归老。

    朱熠知道,弱国无强权。

    大宋的江山,早晚要丢掉。

    同时,弱国多谗臣,那是铁律。

    那些弄权之人,是杀不尽,灭不绝的。

    只怪,年轻的时候太理想。

    总是把忠君爱国,当作人生的价值追求。

    君王只求安稳,同僚只求捞金。

    放眼朝堂,只有蝇营狗苟之辈。

    没有人可以和他一道拨乱反正,正风肃纪。

    他的政见,总能得到君王的赞赏。

    但由始至终,没有一条是落实下去的。

    那些既得利益者,怎么会放任自己的利益被瓜分。

    明面上,大家都是好兄弟。

    背地里,总是不停地给他穿小鞋。

    让他走不动路,看他倒在路边呻吟。

    可如今他只能看着窗外漆黑的夜,发出一声叹息。(完)

    潘美:打败敌人事小,害死忠良事大

    6一个男人的眼泪,就连滑落都显得那么疲惫。

    此刻的潘美,心里苦啊,苦啊,苦啊。

    该死的道德绑架,真的会让人崩溃。

    谁叫自己,无缘无故地成了背锅侠呢?

    如果当初,自己可以大声呵止王侁和刘文裕。

    那么,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杨业不会死,王侁不用流放到金州,刘文裕不用流放到登州。

    自己也不会连降三级,还背负这千古的骂名。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事情还要从赵光义诏令北伐,自己率军出征说起。

    当时的情况是,潘美一连拿下燕云十六州中的寰州等四州。

    正欲进一步扩大战果,就接到曹彬部队铩羽而归的消息。

    紧接着,潘美收到的是赵光义下令撤军的号令。

    同时还有个支线任务,就是保护四州百姓迁回内地。

    潘美是个老实人,立马召来手下商量撤军的事情。

    王侁和刘光裕,本想借着北伐建功立业。

    听闻撤军,心中暗觉不爽,但又不敢公然抗旨。

    于是,故意用话来激怒老将杨业对敌。

    杨业的外号叫杨无敌,是行军打仗的一把好手。

    唯一的缺点就是一根筋,绝对不允许人家说他贪生怕死。

    仅三言两语,杨业就一股脑儿掉进了两个人的圈套里。(完)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众生芸:王者浴血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