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章 宦海浮游人(上)
    第十章:宦海浮游人(上)

    1胡敬方:为了心中的梦和理想

    头可破,血可流。忠肝义胆,绝对不能丢。

    胡敬方,出生在江西的书香世家。打小,就备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别人家的孩子在玩泥巴,他在读《红岩》。

    别人家的孩子在斗蟋蟀,他在唱《红歌》。

    别人家的孩子在捉迷藏,他在写《红诗》。

    别人家的孩子在斗地主,他在玩《红警》。

    在别人的孩子眼里,他浑身上下装满了红色基因。

    不仅如此,他还是读书的一把好手。

    经史子集,无一不通。科举课艺,屡试不爽。

    多次获得上级表彰,收获鲜花和掌声无数。

    而且,每年各种各样的奖状,都会拿到手抽筋。

    所以,胡敬方便有了个伟大的梦想。

    为了宋国的崛起,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胡敬方很争气,没多久就出人头地了。

    虽然他很卖力,也顺利的达到了个人的人生巅峰。

    不凑巧的是,当时宋国的气数却要耗尽了。

    忽必烈的铁骑,在宋国的土地上横冲直撞。

    胡敬方的心里,顿时有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曾经的梦和美好的理想,瞬间灰飞烟灭。

    “如果不能抱着梦想,飞向新宇宙。”

    “那就让这狂风暴雨,将我的梦和身体一并带走。”(完)

    2林泉生:做官就要为民做好事

    宦海,既是江湖。

    江湖,难免有血雨腥风,杀人越货之事发生。

    林泉生,出生于官宦之家。

    从小,他就在听父亲讲述官场故事的过程中长大。

    对于做人处事之法,自然比旁人多懂一些。

    加上父亲职位的加持,也比旁人顺风顺水了许多。

    祖辈福荫,终有一天会到头的。

    与其追求高官厚禄,还不如两袖清风。

    留一个好名声,在这天地之间。

    好名声如何留,那就要多给老百姓办实事。

    给老百姓办实事,就要做三件实事。

    第一件事,吹着口哨缉杀海盗。

    福建沿海的海盗特别多,经常出来打劫渔民。

    林泉生一出手,就把纵横四海十八年的海盗给终结了。

    第二件事,因势利导完善法令。

    每遇歉收之年,穷苦人家常因没有种子无法耕种。

    林泉生特设社仓,鼓励富人将种子低价借贷给穷人。

    在他管辖的区域,再也没有发生过饿死人的事情。

    第三件事,捐款集资重建县学。

    读书,是穷人翻身的唯一机会。

    让大家都有书读,林泉生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完)

    3刘应龟: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活到老,一定能学到老。学到老,不一定能活到那到老。

    南山的石碑上,印刻着刘应龟的座右铭。

    刘应龟出生义乌,一户耕读之家。

    父亲谦逊有德,乐于助人。

    经常为乡邻调解纠纷,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老娘舅”。

    母亲是大家闺秀,从小读书识字。

    所以对于刘应龟的教育,打小就没有落下。

    可以说,刘应龟的启蒙老师,就是她的母亲。

    他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就树立了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三四年级最合适。

    学习是男儿永恒的志向,不学习以后牛马也当不上。

    学习是跨越阶层的唯一希望,哪怕机会渺茫也要搏一下。

    这些,都是母亲在他耳边的谆谆教诲之言。

    除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更重要。

    为了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母亲制定了严苛的学习计划。

    十八个寒暑,无一天更改,持之以恒。

    春天,送到东方老师那边学书法。

    夏天,送到欧阳老师那边学算术。

    秋天,送到慕容老师那边学五艺。

    冬天,送到端木老师那边学诗词。

    在义乌,刘应龟学习高手的名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完)

    4潘音:故国回望已经是错觉

    山河碎,书枕梦;有所思,泪影重。

    南洲山下,三两青绿的草庐,鳞次的挨着。

    草庐边,是一畦畦的青青的菜田。

    远方的菜田不远处,长满了青青的禾苗。

    一阵风吹来,麦浪轻轻地摆动,像鱼儿在游泳。

    忽然,传来一声声急促的鸟鸣之声。

    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老者,正在用瘦竹竿驱鸟。

    老者,便是这草庐的主人。

    老者叫潘音,新昌人氏。

    幼年饱读诗书,却以伯夷、叔齐为偶像。

    宋朝灭亡,仍然坚守以前的志向。

    教他程朱理学的师父吴澄,去元朝做了官。

    他和师父决裂,便跑到了这南洲山。

    建了茅庐,开了田地,学陶渊明过起了隐居生活。

    对于读书人,大元朝还是很宽容的。

    至少没有强拆违建,也没有没收耕田。

    更没有逼潘音去做官,胁迫他改变心中的志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

    潘音才会发现,心中隐隐的痛。

    故国回望,一切都成了错觉。

    忍不住的眼泪,在风中断了线。(完)

    5普颜不花:断头也不投降的状元

    在元朝,政府沿用尊卑的规定,把人分为四等。

    其中,色目人属于第二等,也算是中上阶层。

    而色目人,大部分来自于中亚和西域。

    他们的肤色、长相,和汉人不同。

    当时,他们帮助蒙古人打天下。

    不仅出钱,还出力,深受蒙古人喜欢。

    元朝建立之后,色目人就坐上了老二的交椅。

    普颜不花的先祖,就是色目人。

    当然,祖上的福荫到普颜不花手中所剩无几。

    和寻常人一样,普颜不花只能靠科举实现他的人生抱负。

    不可否认,普颜不花是一块科考的料。

    那一年,成为科考场上最闪亮的一颗星。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过得美好而充实。

    若不是,那群流民开始闹起义。

    靠科举出生的普颜不花,不得不领兵打仗。

    大厦将倾,靠一个普颜不花是顶不住的。

    青州一战,城破,普颜不花不屈而死。

    妻子、妾女及孙辈,皆投井溺亡。

    后来,明朝政府遣人给元朝修史时。

    朱元璋命人把普颜不花,放在“忠义”的章节。

    可见,状元只是身份,忠义才是气节。(完)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众生芸:王者浴血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