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章 名将战魂域(中)
    第四章:名将战魂域(中)

    1李善长:穷词何以申辩,过往都是云烟

    命丧黄泉的那一刻,李善长才知道。

    原来,离开朝堂的他。

    早已经,失去了自我申辩的能力和机会。

    此刻,他多么羡慕战国时,齐国的矮子晏婴。

    以“三寸不烂之舌”,将楚国的国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最终,大摇大摆地从楚国回到齐国。

    如果,他也有那种本事的话。

    或许,朱元璋就不会要了自己的命。

    他又想,即使自己不能如晏婴那般。

    至少,也要像那个善于伪装的里德太太。

    对于儿子欺负简爱的事情,视而不见。

    还在邻居们的面前,装作那么地喜欢简爱。

    可惜如今的他,只是个回到乡下种地的农民。

    早已经卸下,朝堂之上的面具。

    远离了朝堂,没有人会为他说话。

    有的只是,一些落井下石的人。

    他将希望寄托在曾经的交情上,希望能打动朱元璋。

    然而,杀红了眼的朱元璋早已忘记了往日情分。

    谋逆之事,关乎老朱的家业。

    光凭几句对不起,就能了事了么?

    就算解甲归田了,李善长的命也一定留不得。(完)

    2戚继光:墙头大喝一声,倭寇往哪里逃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唯独在战争时期,杀敌不仅不要偿命。

    而且,还可以获得赦免,甚至获得嘉奖。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战争时期。

    总有些朝廷在无助时,把囚犯放出来当士兵使用的原因。

    戚继光不是囚犯,但出生在倭寇盛行的时代。

    抗击倭寇,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继承了父亲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戚继光,意气风发。

    这风发的意气,不是毫无来由的。

    而是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天赋,以及制造武器的本领。

    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得先进武器者得天下。

    戚继光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敌作战上。

    来什么装备的兵,就用相克的武器上场对战。

    很多时候,更是几个兵种同时压制。

    一阵轮番操作,敌人不仅无法占到便宜,一不小心就全军覆没。

    所以,倭寇一听到戚继光的名字,就吓破了胆。

    那时候,在倭寇中还有这么一个传说。

    谁家的小倭寇不睡觉,只要说一句戚继光来了,小孩子就睡了。

    当然,大倭寇的部分是沿海渔民装的。

    到处在打仗,没办法安心种田,就没有饭吃。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装了,向戚继光的军队“举起了白旗”。(完)

    3洪承畴:江山可以易主,福禄不可惘绝

    兵败锦州,不得不低头。

    洪承畴的华丽人生,并没有就此止休。

    反而,因为昔日的战斗荣光。

    在新的主子面前,光环和福禄依旧。

    这样的人,靠的是什么,无非是实力罢了。

    生于乱世,没有必要哀伤。

    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更多的是机会。

    比如,那个机会主义者李斯。

    从万万千的公务员之中辞职,攀爬到一人之下。

    若不是乱世,他一个平民子嗣,半点机会都不可能有。

    所以,但凡是枭雄,都喜欢乱世。

    曹操,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过,洪承畴的际遇和李斯、曹操等人不同。

    他的人生选择,让他被后人扣上“不忠”的帽子。

    如果,为了一个“忠”字,而葬送了全家族。

    这样的忠烈,未免有些惨烈了点。

    一个濒临破灭的国家,一个俘虏的脑袋是扛不起来的。

    与其死的毫无价值,不如好好的活下去。

    东家不在西家在,给谁打工不是打工。

    讲道德的话,那去学堂做教书先生得了。

    洪承畴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完)

    4胡宗宪:戎马倥偬缉盗,披荆斩浪为钱

    大海,是胡宗宪的战场。

    无论多么厉害的海盗,在他眼里都是倭寇。

    倭寇嘛,就是一群海上的乌合之众。

    对付倭寇,就要发挥土着的力量。

    但凡有发现蛛丝马迹者,赏金银珠玉。

    由参加剿匪,并拔得头筹者,更加官进爵。

    海盗如同墨鱼籽,年年繁衍不息。

    所以,不要指望一次性就能解决掉的。

    再说了,一次性解决了,那不得全员下岗么。

    建立剿倭队伍,才是在正确道路上做的正确事情。

    有队伍,声势起来了,领导才有政治资本。

    有队伍,军费提高了,领导才有利润可图。

    有队伍,制度健全了,领导才能青史留名。

    总得说来,建立剿倭队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当然,除了队伍,还需要一个人给队伍祭旗。

    胡宗宪的目标,是人称“五峰上人”的海盗头子汪直。

    汪直曾是胡宗宪的部下,因为擅长做贸易辞职下海。

    凭借一口流利的日语,成为走私贩卖的一把好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几年,就买了个海岛,成为一方的霸主。

    胡宗宪杀汪直,除了汪直是名走私犯。

    更重要的是,汪直有钱,是一只养肥了的海猪。(完)

    5黄子澄:削藩自是长计,奈何时不我与

    削藩,不是讲道理。

    需要棍棒加金元,方能使之屈服。

    黄子澄的削藩计策,确实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但关键的问题,没有任何的藩王想自己的权力被削减。

    尤其是在皇帝势孤,外臣顾命的情况下。

    朝廷的大权,很容易落到大臣和阉党的手中。

    对于黄子澄,燕王朱棣深恶痛绝。

    也正是因为黄子澄,朱棣才决定对朱允炆下手。

    一个毫无武力值,就爱听信文人的懦夫。

    是很难让一个国家,真正走向繁荣富强的。

    看着昔日的兄弟,死的死,抓的抓,逃的逃。

    朱棣心里明白,如果自己不起事,早晚被人搞死。

    拥兵自重,本身就是一个随时可以被砍头的理由。

    更何况,还有黄子澄在那里整日里煽风点火。

    所以,朱棣起兵的理由也很简单。

    清君侧,就是要杀了黄子澄来祭旗。

    于是,一场靖难之变,让黄子澄车裂而亡。

    一同死去的,还有他的家人、族人。

    昔日富贵的姻亲,纷纷被发配边疆。

    作为黄子澄,其实就不应有恨。

    文人擅长的是治理社会问题,而不是参与政治斗争。(完)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众生芸:王者浴血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