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章 贤相智策阁(下)
    第七章:贤相智策阁(下)

    1徐阶:廿年仰人鼻息,一招翻身咸鱼

    一个人,一辈子。

    通常,只要学一种技能。

    比如说,华山派的岳不群。

    靠一套辟邪剑法,抢了五岳盟主的位置。

    二十年屈居人下,苦练一剑得以翻身。

    他的励志故事,一直是徐阶学习和标榜的。

    徐阶深知,从政那是没有出路的,干活的人少,嘴碎的人多。

    毕竟,端着板凳跟在严嵩的后面,不过是跑腿的。

    有时候,连跑腿的都算不上,只能算狗腿子。

    严嵩倒台,他虽然接了内阁首辅的班。

    但面对一个乱摊子,和一群尔虞我诈的同事。

    徐阶选择了停一停,放一放,把问题交给后来人。

    他按照世宗的要求,工作重心放在了研究岳飞遗文上面。

    那些岳飞遗文,是抄严嵩家时,在书房的暗格中找到的。

    从元末开始,坊间就有岳飞遗文隐藏着南宋宝藏的传闻。

    徐阶将岳飞遗文,秘密地交给了世宗皇帝。

    世宗皇帝,曾苦于大臣们折服于严嵩的“乾坤一掷”。

    所以,只要关于钱的事情,他都是满眼冒光。

    这项秘密的工作,没有时间,没有压力。

    重要的是,这次总算咸鱼翻身,不用仰人鼻息了。

    自由的身体,自由的灵魂,自己说了算,特带劲。(完)

    2杨一清:五十年常青树,宦海能有几人

    嘉靖元年,文渊阁,灯光璀璨。

    大明综合发展年度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在京盛大举行。

    杨一清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并领取50周年躬耕奖。

    这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能拿到此项殊荣的人。

    有些人,没活到50岁。

    有些人,工作没做满50年。

    有些人,做着做着就把自己做没了。

    官场常青树,这个称谓,杨一清非常喜欢。

    听说这次要上台领奖,鬓角的白发都精神抖擞。

    准备迎接喧嚣的媒体,以及闪亮的镁光灯。

    在参加活动前,杨一清对过去的工作也做了一番回顾。

    默默地,总结出了一个观点和三个经验。

    观点么,就是随时随地听领导的话。

    大领导说啥就“嗯”,小领导说啥就“哦”。

    经验么,无非等、靠、要。

    等,就是一切等领导定夺。

    领导不表态的事情不做,领导不关心的事情不做。

    靠,就是凡事靠属下背锅。

    领导交办的事情属下去办,绩效考核扣的奖金由属下来填。

    要,就是随时要喊苦喊累。

    领导交办任务要说忙,忙的死过去,又活来的那种。(完)

    3叶向高:与其碌碌官场,不如归养园田

    “与其碌碌官场,不如归养园田。”

    每当叶向高说出这句话,李福禄心里就不爽。

    明明,是被城里人“卷”出了公务员队伍。

    然后降维打击,回乡找条轻松“躺平”路径的读书人而已。

    李福禄不敢明说,怕叶向高不请他喝茶。

    十年前,叶向高以乡贤的身份,回乡包了一座山头。

    县太爷等一众小卡拉米,放着鞭炮过来剪彩。

    还请了棺材铺的孙木匠,打了一块金字招牌送来。

    叶向高的高山茶叶厂,就这样顺利开张了。

    而县太爷的小舅子,名正言顺地成了茶厂的股东兼厂长。

    生活在山区的老农,耕地在行,种茶拿手。

    所以,农闲的时候,叶向高就请他们上山整理茶园。

    虽然雇佣费少的可怜,但有参评“县中好人”的资格。

    对于劳苦一生的农民来说,这是子孙可以被举荐的唯一机会。

    所以,无数的老农民抢着上山去叶向高的茶园干活。

    最近,叶向高还组织了一场炒茶比赛。

    小叶村的马有道,县太爷小舅子小妾的大表哥得了第一名。

    李福禄正在品的茶,正是马有道亲手炒出来的。

    “福禄兄,这明前茶的口感怎么样?”

    “叶兄,喝来喝去,还是您这里的茶最对我口味。”

    李福禄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嘴巴却很诚实。(完)

    4于谦:粉骨碎身不怕,世间清白何求

    做吗喽苦,做一只清醒的吗喽更苦。

    所以,身边的人都劝于谦。

    自己一个人苦就算了,不要连累大家一起吃苦。

    苦吃多了,接下去吃啥都是苦的。

    不要问为什么?要问就是巴普洛夫说的。

    记住了,是巴普洛夫,不是桑吉尔夫。

    千万不要问错人了,否则给你一个“梅花大座”。

    于谦是什么人,他是个不听劝的人。

    这是大多数当官的男人,常常会犯的错误。

    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去修正。

    于谦的选择,是用他的生命去堵时代的坑。

    坑人的事,每个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一个人的想法再天真,也堵不住时代的窟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于谦就成了黄继光那样的人。

    不同的是,一个堵住了枪眼,一个没堵住时代的坑。

    相同的是,两个人同样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

    于谦死后,许多官员都过来拜祭他。

    献个花,拍个照,然后朋友圈里晒一晒。

    好一群,忠君爱国的好官员。

    哪会真的有人,想学于谦怎么作死。

    献花的官员都知道,百年之后自己的微信号是没人继承的。(完)

    5张居正:改革是硬道理,抄家是身后事

    改革,是个很血腥的词汇。

    改革抽丝剥茧,伤的是骨肉。

    革是摧枯拉朽,要的是人命。

    所以,改的掉的改,改不掉的就革。

    而一切,都是以维护大明帝国的政权和利益为出发点的。

    改革这种事情,不是要人家命,就是要自己的命。

    张居正同样明白,位置再大,权力再大,自己也不过是代言人。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听从和服从皇上的安排。

    改革,并不是组一个队,杀几个人就算完的事情。

    目标对象或许只有一个,但盘根错节会生出一大堆关联人物。

    所以,改革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皇帝要你杀一个人,你不得不连带杀掉其他人。

    否则,难以直接将目标对象击毙。

    株连之人多了,往往就会被冠上“滥杀”之名。

    那些有私怨的人,自然不会放过他。

    皇上是好皇上,就是耳根子太软,而且善变。

    现在自己病得不轻,一旦病倒就无法控制局势了。

    希望皇上,能够看在尽忠多年的份上,保住自己的命。

    半个月前,张居正向皇上禀明了自己的想法。

    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都说了。

    皇上让他放心,他是看不到抄家那种事情发生的。(完)

    6赵贞吉:凡事不留一线,日后不好相见

    人不狠,站不稳。

    人太狠,容易没有台阶下。

    毕竟,大明朝的游戏规则就是那样。

    花花轿子人抬人,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本来握有一手好牌的赵贞吉,硬是把自己打成了老相公。

    赵贞吉的问题,就是出在他的恃才傲物上。

    整个大明朝,除了皇帝老儿,那个发他工资的人不怼之外。

    其他的同僚、下属,无论官职大小,在他看来都可怼的对象。

    所以,虽然他的计策很好,说的话很有道理。

    但是在同僚看来,他就是在出风头。

    而且,一言不合就发脾气,刷存在感。

    严嵩知道他是人才,本来想拉拢他。

    结果他自以为是,骂严嵩的干儿子是权臣的狗。

    这话,傻子都看得出是在说严嵩是权臣。

    好在严嵩惜才,并没有和赵贞吉一般见识。

    只是把他弄出了京城,想让他好好反省一下。

    可惜,赵贞吉这个人,天生就是这脾气。

    严嵩垮台后,赵贞吉再次回到京师。

    但他并没有收敛脾气,依然对着张居正等人大呼小叫。

    而此时的张居正,已经是内阁首辅。

    他知道赵贞吉的脾气,所以把他当空气,懒得和他计较。(完)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众生芸:王者浴血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