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海风裹挟着凉意,吹散了一夜的暑气。
凌疏影的图纸只是张大饼,能看不能吃,虽然答应了墨磐,但她还是决定先去森林里逛逛,顺便采集新数据。
踏着熹微的晨光,她缓步走入澄光岛郁郁葱葱的森林。
森林的薄雾如轻纱般在林间流淌,将一切勾勒得朦胧而静谧,林间树冠密郁,宛如天然屏障,把热气牢牢隔绝在外。
“好凉快……”她忍不住感叹,心里也动了些心思,“或许可以让大家搬到森林里来住。”
清晨的露珠缀在蛛网与草叶尖,折射着细碎的光芒,空气湿润又清新,还混着腐殖土的醇厚气息。
低处的草丛中,淡雅的野花散发着奇异的芬香,像麝香,又带一丝果甜。
她沿着熟悉的林间小径前行,小径蜿蜒,铺满落叶的土层被踩过无数次,可新叶不断落下,踩上去依旧柔软。
星缕阳光透过层层树冠,洒下斑驳陆离的光点,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耳边是各种不知名鸟儿的婉转啼鸣,清脆悦耳,偶尔还能听见小型动物在灌木丛中窸窣穿行的声响,反倒让森林更显生机勃勃。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她想起这句大沉降前的诗,以前只读过文字,不知其中真意,今日在林中漫步,才算彻底明白了。
继续向前走,她的步速不紧不慢,目光却始终仔细扫视着周遭,哪里长出了可食用野植,哪儿发现了新的物种,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越往森林深处走,她的目光越细致,拂过每一处树根、每一片岩壁、每一簇草丛,虽说主要是记录数据,可也藏着五分欣赏的心思。
形态各异的地衣与苔藓,像细腻的绒毯,为林地岩石披上深浅不一的绿意,藤蔓植物缠绕着古木,开出奇异艳丽的花朵,引得蜂蝶嗡嗡围着转。
忽然,一丛藏在巨大蕨类植物下的特殊苔藓抓住了她的视线。
这苔藓是极美的蓝绿色,绒毛细密柔软,在从林冠缝隙洒落的光斑下,还闪烁着微弱的珠光。
凌疏影轻轻蹲下身,小心拨开遮挡的蕨叶,眼中瞬间掠过一丝惊叹,就算是在盟约的数据库里,她也从没见过这种显色的苔藓,这颜色像是把海洋的碧蓝和森林的苍翠都揉了进去。
她伸出手指,极轻地碰了碰苔藓表面,触感凉爽又湿润。她一边观察周围环境,一边在心里估算:
林中湿度大概有百分之八十七,光照强度比林外平均值低了六十五,脚下的岩层看着富含硅酸盐和微量矿物质,说不定和地下水的渗透路径有关。
“是个不错的发现。”她自言自语道,“或许可以移植一些到垂直农场的湿润模块里,当天然的温度和湿度指示器。”
说完,她取出一个小巧的样本袋,小心采集了一小部分苔藓样本。
继续往深处走,林木愈发高大茂密,藤蔓从枝头垂落,她时不时要拨开垂下的气根或低矮的枝杈。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明显比外围更高,她看着一棵粗壮的古树,树干上至少附着了三种不同的蕨类,还有一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附生植物。
“这是共生关系啊。”她轻声说,“互相依存,就像我和青灵一样。生态系统总能保持住这种微妙的平衡。”
她仔细记录下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心里盘算着:要是能找到有特殊固氮能力,或者能改良土壤的品种,对以后的藻田和农场肯定大有帮助。
行程过半,她在一小片林间空地上稍作休息。空地中央有一洼清澈见底的浅水,看着像是雨水积成的,周围长着几株形态优雅的鸢尾科植物,蓝色的花朵亭亭玉立。
“很美,不是吗?”她对着空气轻声说,像是在和同行的挚友分享心情,“有时候觉得,光是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我们的研究就已经很有意义了。”
这话不知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一直陪着她的青灵。
她掬起一捧清水洗了洗脸,清凉感瞬间驱散了走路的燥热,随后又取出水壶把水灌满,还用水质检测笔简单测了测。
刚上岛的时候,岛上没多少淡水,后来雨季来了,可饮用的淡水才慢慢多起来,这一洼水应该就是新形成的。
检测结果显示,水质呈弱酸性,富含矿物质,还没有有害污染物,很纯净。
她满意地点点头,再次记录下这个点位:
“或许可以把这里当成备用的淡水采集点。”
休息完,她沿着一条隐约可见的动物足迹往更高处走。地势渐渐变陡,树木的种类也开始变化,出现了更多耐旱、喜光的品种。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一处岩石缝隙的阴影里,长着一小丛从没见过的真菌。这些真菌外形像小巧的喇叭,菌盖是异常柔和的乳白色,菌柄半透明,隐隐还像有微光在里面流动。
“这是……”凌疏影瞬间被吸引,小心翼翼地凑过去,生怕惊扰了这脆弱的生命。
她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极轻地采集了最小的一株样本,放进特制的透气样本管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叫你莹光菌吧。”
她笑了笑,有点无奈自己拙劣的起名水平,可心里对这种真菌的光泽充满好奇。
这光到底是某种信号,还是能量代谢产生的副产品呢?
这个发现让她心情格外好,步伐也变得轻快起来。她决定以这个点为中心,再扩大范围多勘探一会儿。
带着发现新物种的欣喜,凌疏影继续往前走。
越往东走,地势开始有些起伏,出现了更多裸露的岩石和小型崖壁,这里的植被也和低洼地带不一样,多了些坚韧的多浆植物。
“这些岩层的走向好像挺有规律。”她伸手抚摸着一段裸露的岩壁,岩石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纹路,像岁月刻下的痕迹。
她凭着经验判断:岩层主要是沉积岩,倾向东南方向,说不定里面有石英脉,地质结构看着很稳定,适合当潜在的建筑基础,或者开辟新的种植平台。
她收回目光,在心里点点头:“是个好消息,墨磐说不定会喜欢这些石英。”想着那位工匠看到这些材料时可能露出的表情,她忍不住笑了笑。
沿着岩壁走了没多久,她又有了新发现。
一种深绿色的藤蔓紧紧附着在岩石表面,叶片厚实,呈心形,叶脉是奇特的银白色,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更特别的是,这藤蔓好像不是随意生长的,隐隐是顺着岩石的天然纹路攀附的。
“这适应性真奇特。”凌疏影被这种植物和岩石之间的紧密关系吸引,“或许可以研究一下它的附着机制,还有叶脉的成分。”
喜欢海上无土种田?我点满藻科技请大家收藏:()海上无土种田?我点满藻科技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