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章 困境中的超能力觉醒
    我盯着邹逸消失的背影,后颈的刺痛如同烧红的针一般往脑子里钻。

    他最后那句话还在我耳边嗡嗡作响——“契约的代价,从来不会迟到”。

    代价?

    是指这越来越剧烈的头痛吗?

    我捏着太阳穴,想站起来去接杯水,可刚直起腰,后颈的血管就突突地跳,涨得难受,眼前的工位隔板都开始晃动。

    “范晓萱!”

    吴主任那大嗓门如同炸雷一般,我手一抖,马克杯“当啷”一声砸在桌角,咖啡溅在了刚做完的规划图上。

    我抬头一看,吴主任正抱着一摞a4纸站在我的工位前,镜片后的眼睛像两把利刃:“新源超市的冷链数据对接项目,由你负责。”

    他把文件拍在我的桌上,纸张哗啦一声散落在地。

    我蹲下去捡,当看清第一页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密密麻麻的表格从2018年排到2023年,冷藏温度波动、运输损耗率、竞品冷链成本对比,光是excel表格就有十七个分表,每个表上都标着“重点核对”的红章。

    “三天。”吴主任的皮鞋尖踢了踢我脚边的文件,“三天后我要看到能直接汇报给总经理的分析报告。”

    工位区突然安静了下来。

    张姐剥瓜子的手停在了半空中,王哥转椅的吱呀声也消失了。

    我数了数地上的文件——整整二十八沓,每一沓至少有五十页。

    正常处理的话,就算不吃不喝也得熬五个通宵。

    “吴主任……”我的喉咙发紧,“能不能……加个人手?”

    “加人?”他冷笑一声,指节敲了敲我桌上还热乎的“部门模板”邮件,“李经理说你是‘数据鬼才’,现在倒开始装弱了?”

    周围响起了细碎的嗤笑声。

    周会计从茶水间探出头来,涂着玫红指甲油的手指捏着保温杯:“就是啊,昨天做规划那么利落,今天反倒怕了?”她故意把“利落”两个字咬得很重,我后颈的刺痛突然加剧,就像有人用指甲在神经上划一样。

    我攥紧文件站起身来,指甲陷进了掌心。

    三天,必须在三天内完成。

    否则,不仅这个项目会泡汤,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有能力”的人设也要崩塌了。

    “好。”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一样,“三天后给您。”

    回到工位时,马工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我身后。

    他抱来一台备用笔记本,指尖蹭了蹭后颈:“我……我帮你整理基础数据吧?你负责分析就行。”他的耳尖通红,像被人抓了现行的兔子。

    “不用。”我冲他笑了笑,把文件码整齐,“我自己可以的。”

    键盘声在下午三点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前两个小时还算顺利,可当我翻到2021年第三季度的运输损耗表时,眼前突然一阵模糊——三十七个仓库的损耗率在视网膜上叠成了重影,数字像游鱼一样乱蹿。

    “用吧。”我听见自己心里有个声音在呼喊。

    邹逸给我的能力,不就是为了这种时候吗?

    我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那些原本需要逐行核对的数字突然活了过来:2021年7月,暴雨导致g3仓库电路故障,损耗率激增12%;2022年9月,新冷链车投入使用,损耗率下降8%;甚至我还能看见采购部小陈去年在茶水间说漏嘴的“新冷链合同里有温控补偿条款”——所有的碎片在我的脑子里自动拼成了一张网,每条线都闪烁着逻辑的光芒。

    “叮”的一声,我敲下了最后一个公式。

    再睁开眼睛时,屏幕上的趋势图已经自动生成:蓝色曲线在2021年7月陡然上升,2022年9月急剧下降,完美地对应着事件节点。

    “我靠。”身后传来马工的惊叹声。

    不知什么时候,他和几个同事凑到了我的工位后面。

    王哥扒着隔板探出头来:“小范,你这分析……比我用数据软件跑出来的还准。”

    周会计的工位传来“啪”的一声——她把保温杯重重地磕在桌上,红指甲戳着手机屏幕嘀咕道:“谁知道是不是抄的,昨天的规划案就很邪门……”

    我装作没听见,手指在键盘上快速地翻飞着。

    可刚导出第三份分表,后颈的刺痛突然变成了钝锤猛砸一般,太阳穴突突地跳,我眼前发黑。

    额角的汗水顺着下巴滴在键盘上,我死死地咬着嘴唇,指甲掐进大腿——不能停,绝对不能停。

    “晓萱?”马工递给我一张纸巾,“你脸色白得吓人,要不……”

    “没事。”我挤出一个笑容,擦了擦汗,“快弄完了。”

    就在这时,我用余光瞥见两道身影停在了工位区入口。

    孙教授穿着藏青色西装,手里捏着放大镜;陈助理抱着笔记本,眼镜片反射着光,两人正盯着我屏幕上的趋势图小声交谈着。

    孙教授的手指在空中虚点着,陈助理快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那是他们查数据异常时的标准动作。

    后颈的刺痛突然蔓延到了头顶,我扶着桌沿稳住身子。

    屏幕上的数字开始重影,可我的手指却像不受控制似的继续敲着键盘。

    当最后一份分析报告生成时,办公室的挂钟刚好指向六点半。

    “范晓萱。”

    低沉的嗓音从身后传来。

    我僵硬地转过头,孙教授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我的工位旁,放大镜正对着我屏幕上的损耗率曲线。

    他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语气就像在鉴定古董一样:“能说说,你是怎么在三小时内,把跨五年的三十七组异常数据精准定位到具体事件的吗?”

    我的喉咙突然发紧。

    茶水间的议论、周会计的冷笑、邹逸的警告,全都在我耳边炸开了。

    太阳穴的跳动声盖过了下班的打卡声,我望着孙教授镜片后探究的目光,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喜欢职场小白的契约逆袭请大家收藏:职场小白的契约逆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职场小白的契约逆袭请大家收藏:职场小白的契约逆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