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闻听这么一个消息,赵匡胤一时之间是又惊又喜。
一颗心不由的怦怦直跳。
一张原本黑的如同锅底一样的脸,也多出来了一些血色。
整个人的心情,那是肉眼速度变好。
无怪乎他会如此反应,实在是这个消息,真的太惊喜,太令人振奋了!
封禅泰山!
这可是封禅泰山!
自从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封禅过泰山的皇帝屈指可数,无一例外,都非常人!
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创皇帝制度,自不必说。
随后便是汉武帝,往死里揍匈奴,开疆拓土,思想大一统。
紧接着是中兴汉室,再续两百年强汉的汉光武帝刘秀。
而后便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
李治的功劳,和秦皇,汉武,光武他们比起来,自是比不上。
可若是放在整个历史当中,和那众多的帝王相比较的话,也同样能拿得出手。
并没有堕了封禅泰山的名头。
至于唐玄宗李隆基,其在位期间,开创开元盛世。
大唐在此时被推上了顶峰。
虽然后面爆发了安史之乱,让大唐迅速由盛至衰。
可在他封禅太山之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那时候的功绩,是真的能拿得出手,一点儿都不虚。
一千多年下来,拢共就这么点人到泰山封禅过。
结果现在,自己大宋居然也出现了一位,到泰山进行封禅的帝王!
那他立下了多大的功劳,何等功绩,根本无需多言!
只封禅泰山这四个字,便足可以说明一切。
看来,自己大宋能传三百一十九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这赵恒是……是我的第几子?”
赵光义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一些急切。
自从这李成这个狗东西,来到这里之后,就没有听他放一个好屁。
一直以来,都是各种的说自己不是,还怎么要命怎么说,让自己不断的挨揍。
赵光义都被打绝望了,觉得这李成,接下来肯定还会接着如此对待自己。
哪成想,到了此时,突然间就来了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他比赵匡胤还要急切。
在问出这话时,他心里面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答案。
那就是自己家的老二。
老大这个混账玩意儿,自己看走了眼,没让他当皇帝,把他给圈禁了。
那皇位肯定要落到老二这小子身上。
李成看了一眼,突然间像是回光返照的一样的赵光义,微愣了一下。
旋即意识到,他为什么亢奋了。
该说不说,只听宋真宗封禅泰山,确实是挺唬人的。
可若是知道了,他这个封禅泰山的功劳,到底是如何来的之后,绝对能让人下巴都掉下来了。
泰山都脏了。
从他之后,再无帝王去封禅泰山。
只从这个就能看出,这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你的第三子赵德昌。”
李成此言一出,别说是赵光义了,就连赵匡胤都不由的为之一愣。
显然在这件事情上,他也猜错了。
按道理来讲,不是应该是老二登基的吗?
怎么就变成老三了?
莫非…赵光义家的老二夭折了?还是说,也被赵光义给囚禁起来了?
‘好!好!
没看出来,我家老三居然还是这样的一个大才!’
为什么是老三当了皇帝,而不是老二当皇帝,对于这事情的疑惑,在赵光义心里面存在了一瞬,马上就被他给抛到了脑后。
管他是谁当皇帝,只要是自己儿子就行!
自己家老三真够可以的,不是一般的人!
老三好啊,自己就排行老三当了皇帝。
自己家儿子,也是老三当了皇帝,功劳都大到可以去封禅泰山了!
果然,排行老三就是不一样!
这皇帝,就得老三来当!
“这小子,还真没看出来,居然有这么大的本事!
李小郎,请详细说一下我家老三当上皇帝后,都干了何等事,立下了何等功绩,又是如何封禅泰山的。
后面的人,对他又是何等评价。”
赵光义声音有些沙哑的望着李成请求,整个人一下子就支楞起来了。
李成闻言,心中不由于乐。
他岂能不知,这驴车战神心里面打的是什么主意?
不过想是要从宋真宗这个好儿子那里,找些底气,想要来个父平子贵。
显然,他是打错了主意。
宋真宗的事儿说出来后,只会让他更加的酸爽。
既然他要在这时候问,那就给他再送个惊喜。
正要开口,却听到赵匡胤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小郎,这事儿先等一等,今日且别说了。
还是接着说这个狗畜生!”
在说这话时,他抬头朝着窗外看了看。
虽窗户未打开,却也能看得出来,天要破晓了。
这今夜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接下来,还有诸多的事情要处置。
德昌这小子,既然能封禅泰山,那说明干出来的功绩绝对也不小。
当了皇帝后,做出来的很多事情,那都值得大说特说的。
必然要花费很多时间。
都放到今日来讲,显然是来不及。
哪怕他对这事也同样很期待。
可也只能将这份期待,给先压下去。
赵光义闻言,顿时气急败坏。
赵匡胤这老猪狗,就是见不得自己一点好!
好不容易听到一些能让自己挺直腰杆的事,结果这老猪狗却不让说了!
真真是气煞人!
他很想要出声怒斥,但感受到浑身传来的疼痛,终究还是没敢多言。
他忍了!
李成听到赵匡胤所言,便也点了点头,止住了话头。
没在这件事情继续多言。
反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不着急。
驴车战神的黑料太多了,包括他的后代。
那大多一个比一个的气人,而且看赵匡胤的反应,只怕是在接下来,等到时间充足了,会好好的向自己详细的了解宋真宗的事儿。
那他就更不着急了。
好饭不怕晚,等上几天再给他们送惊喜也一样。
“这个畜生,今后有没有再攻打幽云?”
赵匡胤用玉斧指了指赵光义。
李成点头:“有,雍熙三年。也就是六年之后再次动手了。
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耶律贤去世,他十二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登基。
韩德让,耶律斜珍作为辅政大臣。
萧太后垂帘听政。
得知这么一消息后,赵光义为之大喜。
嗅到了战机。
认为这是再次北伐,收复幽云的好机会。
吸取上一次驴车漂移的教训,这次他决定不再率兵亲征……”
赵光义再次为之气结。
能不能放尊重点,别说什么驴车漂移了?
真真是个过分!和驴车过不去了是吧!
赵匡胤听了李成所言,提起的心放下来了一些。
这狗东西别亲自的掌军,让大将领军攻伐,那还是能成事的。
幽州之败,虽然让大宋元气大伤。
但自己留下的家底儿足够厚。
又有日新帮忙收拢溃兵,将之带回,也称不上伤筋动骨。
还有再战之力。
没有驴车战神,瞎胡指挥添乱。
辽国那边耶律贤刚死,少年天子继位,内部不稳,这次北伐,获得大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赵光义兵分三路,分为东,中,西,大举进攻幽云。
在大军出发之前,他面授机宜,拿出精心研制的平戎万全阵图给将领,让他们按照阵图行事……”
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