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皇兄!且……且别着急!
再看看,再看看!
曹彬他们只是败了,退了回来,兵马还在,还有机会啊皇兄……”
正在心里面暗自诋毁李成,认为李成在那里瞎胡说,污蔑自己的赵光义,见到了赵匡胤的行动之后,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
再顾不得想那么多了。
口中连连呼喊,让他兄长冷静一下。
他是真不想再挨揍了。
但可惜,依然无效。
不待他把话说完,力道十足的拳头就狠狠的轰在了他的身上。
把他轰的身子不自觉的就躬了起来。
“我打死你这个心思阴暗,蠢不自知的狗畜生!
既如此猜忌曹彬,干脆便别任用他为将!
这般又是猜忌,又让他领军,领军之后,又处处掣肘,是人应该做的事?
你这畜生!真以为论起打仗,你比曹彬强?!”
赵匡胤的吐沫星子,喷了赵光义一脸,可见其情绪之激动。
见赵老大只打了一拳便住了手,李成的声音就再一次响了起来:
“身在汴京的赵光义,获知东路主力,竟然因缺粮撤回边境,那是勃然大怒。
他完全不顾士卒疲惫,和后勤困难的现实,痛斥曹彬等人胆怯畏敌、坐失战机。
并强令曹彬、米信等再度北上。
携带有限的粮草,再向涿州进发。
圣旨语气严厉,要求东路必须再次北上配合西、中路作战……”
赵匡胤呼吸变得粗重,拳头咯吱作响。
他很想立刻就将赵光义再往死里捶。
只是,又心忧大宋兵马的结局,所以便硬忍住这个冲动,极为揪心的等着李成接着往下说……
“东路宋军勉强再次北上,但这次行军速度更慢,状态极差。
而辽国那里,则完成动员,与兵力部署。
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御林军精锐的“斡鲁朵“,南下驰援,与耶律休哥部汇合。
辽军主力集结幽州方向。
宋军到达涿州西南的岐沟关,早已成疲惫之师。
耶律休哥部,因前期的袭扰战术保存了实力,又有御林军为生力军,并有大量骑兵。
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耶律休哥指挥骑兵两翼包抄,切断宋军退路。
宋军这里,人困马乏,士卒疲惫饥饿,毫无战意,根本难以对抗骑兵冲击。
所以,辽军发动总攻后,宋军大败,四散溃逃。
据记载,溃兵拥挤混乱,自相践踏。
退至拒马河时,士兵争抢渡河淹死者不计其数。
曹彬、米信等仅率少数残兵夜渡拒马河,逃入高阳……
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这是宋开国以来,最惨重的野战失败……”
“你这畜生!完全不通兵事,就如此胡乱指挥!
你……你!我打死你!你还我将士的命来!!”
赵匡胤双目充血,颌下胡须都在止不住的随之颤抖,声音也随之变了腔调。
他猛的一拳,轰在赵光义的身上!
赵光义被轰的嘴巴大张,却难以发出什么声音,表情极其痛苦,像是一条离开水,要渴死的鱼!
赵匡胤这一拳轰出之后,依旧觉得不解恨。
玉斧扬起,对着赵光义那还算完好的左臂,死命砸了上去!
嘎嘣一声响,赵光义左肩随之塌陷!
赵光义疼的直抽抽,看起来人随时要死掉一样。
赵匡胤却不理会这些,手中玉斧,一下接着一下往下抡,骨骼断裂之声,不住响起。
顷刻之间,就将其左上臂,给尽数砸断!
依旧余怒未消,状若疯虎!
他真的要被刺激疯了!
多少的将士,多少的儿郎,就这样被赵光义这个蠢货给害死了!
自己留下的家底儿,哪怕再厚,又怎能经得起如此糟蹋?
这么多的精锐将士,一次又一次,因为这么个蠢货的决定,而白白身死!
这损失的,不仅仅是跟着自己拼杀出来的百战之师,同时,也是大宋收复幽云的机会!
胜败乃兵家常事,赵匡胤自然知道。
若是真刀真枪的拼杀,输了那也就输了。
可关键是自己大宋这里,输的太过于憋屈了!
明明是有获胜机会的,却因为这么个玩意儿胡乱指挥,硬生生的被糟蹋没了
这种事,他是真不能接受,也是因此才会如此愤恨!
看着被揍的死去活来,躺在地上直抽抽,四肢尽断的赵光义。
李成眉毛都禁不住扬了起来。
这画面,太血腥,太残暴,太让人喜欢了!
“剩下两路军如……如何?”
赵匡胤握着染血的玉斧,望着李成出声询问,沙哑的声音里,多出来了丝丝颤抖。
其实根本不用多问,他基本就明白,在此等情况下,中西路军那边,只怕凶多吉少,可他还是想要问上一问。
盼望着有奇迹发生。
李成看看赵匡胤的神色,听听他的声音,基本上就能明白他心里渴望看的是什么。
说实话,不仅是赵匡胤,就是他也同样希望会有奇迹发生。
希望西路军那边,能反败为胜,最好是直接干翻所有的人。
就算是做不到这些,能够安然撤退也是好的。
但可惜,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
他深吸一口气,压住翻涌的情绪。
声音带着沉重的开了口:“岐沟关大胜后,辽军主力在耶律斜轸率领下立即西进。
收复被宋军占领的山后诸州,直逼潘美、杨业驻守的代州。
面对辽军主力压境,赵光义下达撤退令。
负责掩护四州百姓南迁的任务,落到杨业头上。
杨业深知辽军士气正盛,主张避其锋芒,从大石路佯动吸引辽军,保障主力及百姓由石碣谷安全撤退。
监军王侁却讥讽杨业: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直接指责杨业畏敌,可能有异心。
另一监军刘文裕也附和,主将潘美对此沉默不言。
杨业被逼无奈,明知是死路,也只按照监军的意思去做事。
他悲愤道:“业当先死于敌!”
他要求潘美、王侁在陈家谷口预设强弩步兵接应。
而后率部出击,与辽军血战,为拖住敌军,他且战且退,按约定于午时撤至陈家谷口。
然而,王佚、刘文裕上午见辽军未至,竟擅自率兵撤离了预设阵地!
潘美未能制止这两监军。
杨业至谷口发现空无一人,‘即拊膺大恸’。
无援之下,杨业率残兵死战,身受数十创,部下几乎全部战死!
杨业重伤被俘,绝食三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