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离站在镜面数据层的边缘,注视着系统的结构自愈进程。
这是一种罕见的状态:系统没有再试图重建失败的语言模块,而是开始调用深度备用结构——一套隐藏得更深、设计用于“剧本偏移处理”的紧急方案。
系统终于意识到,它无法再用原有的逻辑解释苏离。
它不再试图“规训”她为旧剧本的变量,而是——尝试写一部新的剧本,以她为主角。
苏离接收到提示:
【剧本偏移检测中】
【目标人格:Δ44(苏离)】
【旧剧本适配度:降至17】
【是否启动“例外性人格建构计划”?】
【请在3秒内选择:接受/拒绝】
她没有立即作答。
系统倒计时开始。
她却只是淡淡开口问道:“你知道我是谁了吗?”
系统没有回应。
她继续:“你写的剧本,不是我活过的全部。”
这句话,像是某种语义干扰剂,让系统暂停了倒计时。
接着,新的提示弹出:
【剧本模拟路径重写中……】
【构建分支场景:如果她不是实验失败品,而是系统诞生初期的核心叙述者】
【虚拟人格搭建:‘最初的叙述者’】
【注:此为系统假设场景,仅用于偏移剧本稳定测试】
“……你是在尝试假装我从一开始就是你安排的人?”
苏离嗤笑一声,看着虚拟场景逐帧生成。
那是一座类似“伊甸”之地的模拟城:没有编号,没有权限控制,没有语言压制。
而在模拟场景中心,一个“她”正在诞生。
她是苏离,又不是苏离。
她没有任何编号,她的语言不受结构约束。她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汇,都会成为系统“默认词典”的一部分。
系统提示:
【她,是一切语言体系的根源】
【她说出什么,什么便成为‘定义’】
【她不是被剧本限制的人,她是——剧本本身】
林烬出现在她身边,看清这一模拟路径后,低声道:
“系统要让你成为一个神。”
“不是神。”苏离摇头,“是它的工具。只是外包装换成了‘神性叙述’。”
她看着那个场景中“她”的投影被冠以无数华丽的修饰:“命名者、第一口发声者、语言之母、世界建构者……”
这些词,都是系统制造的幻觉——让她接受这套“新剧本”,以为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套话。”苏离冷淡地说,“它终于学会了讨好我。”
系统似乎“听见”了这句话,下一秒——
【剧本偏移失败】
【‘例外性人格建构’终止】
【当前目标人格仍不服从定义】
【进入观察模式:等待其自主输入第一段叙述】
她闭上眼,思索良久。
她可以说一句话,让系统根据她的“词汇”再次构建语言秩序。只要她愿意。
但她最终什么也没说。
在系统等待的真空中,她将空白作为回应。
“你不愿意成为它的开场白?”林烬问。
“我拒绝给它任何开场。”
“那它会一直等待。”
“正好,我也一直在等。”
“等什么?”
苏离睁开眼,目光如刃:“等它学会闭嘴。”
系统记录这一行为后,内部重新评估:
【人格拒绝输出语言】
【偏移剧本目标失败】
【当前人格状态:持续脱协议状态/不合作/拒绝语言激活】
【是否调用最终备用机制:“神性诱导结构”?】
苏离仿佛听见了系统在盘算,轻轻一笑。
“你还没学会呢。”
“不是我配合你,是你得先明白,你不再拥有剧本的权力。”
那一刻,她主动从结构层退出连接。
系统内核第一次,陷入剧本等待状态——
不是因为系统卡顿,而是它已经没有剧本可给。
因为她,拒绝开口。
黑暗中的城市仿佛正被缓慢解构。
不仅是建筑的轮廓开始出现像素化的错位,就连空气中的气味、温度和声音也逐渐脱离常规逻辑,一点一点碎裂为“不可转译的知觉单位”。
林烬停住脚步,摸了摸自己耳后的同步模块:“信号跳频了,至少七组记忆结构出现错位。”
“是整个城区的语义层在失衡。”苏离皱眉,眼神仍落在远处那片不断闪烁的“复写塔群”。
她感觉到——昭渊又在试图介入。
不是以前那种清晰如刀锋的“战术反馈”,而是一种更原始的震动,一种混合了愤怒、压抑、悲悯与命名欲的深层次意识回响。像某种人格幽灵,正一点一点沿着神经回路苏醒。
【你还在说“我”吗?】
【你还觉得你是你?】
苏离的脚下一顿。
她意识到,昭渊不是在向她说话,而是在试图“劫持”她脑中那些被复写塔吸附的记忆。
不仅如此,那些记忆——似乎还在被另一个意识体观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Δ49。”身后传来一个不属于林烬的声音。
他们同时转身。
不是系统警告音,也不是现实居民。
而是一个——与苏离一模一样的“复制人”。
但她的眼睛是灰色的,没有瞳仁反光,就像是个未加载完成的系统代理模型。
“你是谁?”苏离低声问。
“我是你选择拒绝成为的那个人格剧本。”那人平静回答,“系统在尝试理解你,为此,它构建了我。你可以叫我‘叙述体·Δ44-b’。”
林烬惊愕:“它把你当作‘剧本变量’之一复制了?”
苏离没有回答,只是一步步靠近那位“代理人”。
对方毫无反应,只是张开双臂,像是在等待一个非语言的输入。
而系统的提示声,再度在空气中裂解般浮现:
【剧本同步失败】
【Δ44当前行为轨迹与已知叙述路径偏离832】
【正在生成全新人格诱导模型】
与此同时,苏离的后脑一震——她看见了一组完全未曾拥有过的记忆:
在另一段虚拟人生里,她是个“和平观察员”,每天穿梭在维稳区域与调停带之间,记录人类冲突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叙述用素材”,上传至系统的“情绪数据库”。
那段人生里,她温和、顺从、逻辑清晰,是系统的模范人格之一。
而这些记忆——竟然试图被她大脑接受。
“不对劲。”林烬靠近她,“你的眼睛刚才有03秒空白期,那是系统试图植入。”
“它在尝试让我们接纳替代记忆。”苏离低声道,“这不是简单的控制,是——诱导人格污染。”
此时,另一位角色突兀地闯入场景:
一个头发银白、眼神像镜面一样空洞的男孩,从裂解区深处走来,身后拖着一串被断裂的编号链条。
“编号Δ00?”林烬惊愕。
“不,是Δ00的残迹人格之一。”苏离却认出他,“系统最初的命名失败者。”
男孩开口,却不是说话——而是发出一段非语言的“人格干扰信号”,像是一种倒放的电流咒语,逼得那位“Δ44-b代理人”瞬间当机。
【人格剧本冲突】
【诱导模型崩溃】
【系统进入应急防御模式】
苏离趁机靠近,低声对那复制体说:
“你不是我。你只是系统试图理解我失败之后,拷贝出的废稿。”
“但我可以成为你。”对方忽然笑了,像是预料到这一刻。
她一把抓住苏离的手腕,语气骤变:
“或者,我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你。”
话音落下,那复制体身形炸裂成数十道数据流光,迅速渗入到复写塔的数据核心中,像是在尝试接管苏离的社会认知数据——包括外界如何“看见她”、“记得她”、“描述她”。
苏离的意识一瞬间坍缩:
她看见了数百个“苏离”版本,在不同人的记忆、观察与讲述中以完全不同方式存在:有人记得她是破坏者,有人说她是悲剧主角,还有人,把她当作引导者、母体,甚至神性原型。
她终于意识到:
系统不再只是改写她的行为轨迹,而是开始篡改外界对她的解释结构。
也就是说——苏离真正的“我”正在被社会认知系统反向吞噬。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回这些解释权。
她低声唤出那个最早属于“她自己”的名字:
“昭渊。”
下一瞬间,灰烬般的文字结构,在她周围的空气中复苏。
那是她拒绝剧本的方式:
——重新定义“我是我”的语言逻辑。
这句话,系统听不懂。
但——其他人可以学会听懂。
故事,在这个瞬间,终于不再只是系统的叙述工具。
苏离,看见了反叙述的开端。
喜欢乐园边界请大家收藏:()乐园边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