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85集:《水乡风波之游船事故》
    水乡迷航:杜志远团队的救援与调查

    一、惊变:画舫倾侧的瞬间

    暮春的江南水乡,正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时节。纵横交错的河道上,乌篷船、画舫载着游客穿梭于白墙黛瓦之间。周庄镇西栅的“梦里水乡”游船码头,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给青石板路镀上一层暖金色。

    “各位游客请注意,‘烟雨号’画舫即将启航,请有序登船……”广播声刚落,二十余名游客拎着相机、零食,说笑着踏上跳板。画舫 deck 铺着防滑木板,两侧挂着红灯笼,舱内摆着仿古八仙桌,空气中弥漫着糯米糕点和河水的湿润气息。

    船老大张贵生,五十多岁,黝黑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纹路,他熟练地解开缆绳,吆喝一声:“开船咯——” 画舫缓缓驶离码头,船头犁开碧绿的水面,荡起细碎的涟漪。游客们有的在舱外拍照,有的在舱内品尝小吃,孩童的笑声混着橹声,构成一派祥和景象。

    下午两点十七分,画舫行至双桥下游约三百米处的河道转弯段。这里河道稍窄,两岸民居的飞檐几乎要碰到一起。张贵生正准备喊游客注意头顶的雕花廊檐,突然,画舫猛地向右一倾!

    “啊——” 尖叫声此起彼伏。舱外的游客踉跄着撞向船舷,几袋零食散落水中;舱内的八仙桌翻倒,茶水泼了一地,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被桌角撞到膝盖,疼得叫出声。

    “怎么回事?!”张贵生心头一紧,拼命扳动船舵,但画舫倾斜得更厉害,右侧船舷离水面只有十几公分。“快!都到左边来!”他大吼着,试图让游客重心转移。

    就在这时,“咔嚓”一声闷响,画舫右侧水下传来异物撞击的声音,紧接着,船体出现了明显的晃动。冰冷的河水顺着船舷缝隙涌进舱底,不到半分钟,舱内积水已没过脚踝。

    “船要沉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彻底引爆了现场的恐慌。游客们推搡着涌向甲板,有人试图爬上栏杆,有人慌乱中掉落手机,哭喊声、呼救声、物品碰撞声混杂在一起,原本雅致的画舫变成了一片混乱的孤岛。

    张贵生扔下船舵,冲进舱内:“别慌!穿好救生衣!都听我指挥!” 但恐慌像瘟疫一样蔓延,几个年轻游客不顾他的阻拦,直接跳进了河里——此时画舫尚未完全失去平衡,贸然跳水反而更危险。

    河道两岸的居民和游客也发现了异常。“快看!那船怎么歪了?”“有人掉水里了!” 惊呼声从岸边传来,很快,岸边聚集了数十人,有人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有人捡起竹竿试图伸向落水者。

    下午两点二十分,杜志远接到了指挥中心的紧急呼叫。“周庄西栅河道,‘烟雨号’画舫发生意外事故,船体倾斜,游客受伤,可能有人员落水。立刻前往救援!”

    “明白!”杜志远挂断电话,立刻对队员们下令,“李默,带急救组,备齐担架、止血包、氧气瓶;王磊,通讯组,确保现场信号畅通,联系水上派出所和120;赵琳,技术组,准备水下探测设备;其他人跟我来,穿好救生衣,登冲锋舟!”

    五分钟后,三艘冲锋舟轰鸣着划破水面,从周庄应急救援站疾驰而出。杜志远站在船头,风撩起他的衣襟,眉头紧锁。水乡河道复杂,弯道多、桥洞低,一旦发生事故,救援难度极大。他抬手看表:两点二十五分,必须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控制局面。

    二、救援:混乱中的秩序重建

    冲锋舟在河道中灵活穿梭,避开往来船只。远远地,杜志远就看到了那艘倾斜的“烟雨号”,像一片受伤的叶子漂浮在水面,岸边聚集的人群如同蚂蚁般躁动。

    “靠近时注意水流!”杜志远提醒驾驶员。冲锋舟缓缓靠近画舫左侧,此时画舫已倾斜约30度,舱内积水更深,部分游客蜷缩在甲板高处,脸色苍白。

    “大家不要动!我们来救你们了!”杜志远拿起扩音器,声音沉稳有力,“穿救生衣的先从左侧转移,听我指挥,一个一个来!”

    他的声音像一剂镇定剂,让慌乱的游客稍稍平静。李默带领急救组率先登上画舫,迅速检查伤员情况:“杜队,有三人轻伤,一人膝盖撞击出血,还有两名游客落水,正在岸边群众帮助下往岸上拖!”

    “先转移伤员!”杜志远指挥冲锋舟靠近画舫甲板,“王磊,联系120,让他们在最近的码头待命!赵琳,你带技术组下水,检查船体受损情况!”

    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杜志远亲自站在冲锋舟和画舫之间,搀扶游客转移。一位 elderly dy 吓得双腿发软,抓着栏杆不肯松手,杜志远耐心安抚:“大妈,别怕,我扶着您,一步一步来。” 他半抱半扶地将老人送上冲锋舟,又转身去接下一位。

    舱内,李默正在为膝盖出血的母亲处理伤口。血浸透了她的裤腿,孩子在一旁吓得直哭。“小朋友乖,阿姨给妈妈包扎好就不疼了。”李默一边消毒止血,一边轻声安慰,动作麻利而温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杜队!水下发现问题!”赵琳戴着潜水镜,浮出水面,“船底右侧有个约三十公分的破口,像是被尖锐物体撞击造成的。另外,水下好像有异物……”

    “什么异物?”杜志远心头一紧。

    “现在看不清楚,水流有点急,我需要带设备仔细探查。”赵琳返回冲锋舟,取出水下探测仪。

    与此同时,岸边的两名落水游客已被救起,所幸穿着救生衣,只是呛了几口水,冻得瑟瑟发抖。王磊安排队员将他们送往岸边的临时救护点。

    二十分钟后,画舫上的游客全部安全转移到冲锋舟和岸边。张贵生最后一个离开画舫,他看着倾斜的船只,满脸自责:“都怪我,没注意水下……”

    “张师傅,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杜志远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已经尽力了。赵琳,探测结果怎么样?”

    “杜队,水下有根露出水面约十公分的铁管,锈迹斑斑,应该是废弃的水下管道,位置正好在河道转弯处的浅水区。画舫转弯时速度可能稍快,船底撞到了铁管,导致破口进水。”赵琳指着探测仪屏幕上的图像,“另外,破口周围的船体结构有老化迹象。”

    杜志远走到岸边,望向河道转弯处。那里水面平静,很难想象水下隐藏着这样的危险。“通知水上派出所,封锁这片水域,设置警示标志。李默,伤员情况如何?”

    “轻伤者已做简单处理,膝盖受伤的女士需要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另外两名落水者体温偏低,正在保暖。”李默汇报。

    “好,王磊,安排车辆送伤员去医院,确保家属陪同。赵琳,你带技术组继续勘察现场,记录数据,拍好照片。其他人跟我去码头,向游客了解情况。”杜志远分工明确,现场秩序逐渐恢复,只剩下那艘倾斜的画舫,无声地诉说着刚才的惊魂一刻。

    三、调查:迷雾中的线索追踪

    周庄游船管理办公室内,气氛凝重。杜志远团队、水上派出所民警、游船公司负责人围坐在会议桌前,墙上的电子钟显示下午三点四十分。

    “‘烟雨号’是我们公司的老船了,去年刚做过安全检测,怎么会突然出事?”游船公司经理陈建国一脸焦虑,“那根铁管……我们之前排查过河道隐患,没发现啊!”

    “陈经理,河道环境复杂,废弃设施可能因水流冲刷、淤泥堆积而变化位置。”杜志远语气平静,“但船只本身的安全状况,你们是否真的检查到位?赵琳,把船体检测报告给大家看看。”

    赵琳将一份文件递给陈建国:“我们现场检测发现,‘烟雨号’船底右侧钢板有明显锈蚀,破口周围的焊缝也有老化开裂现象。根据检测数据,这处结构强度已低于安全标准。”

    陈建国看着报告,额头渗出冷汗:“这……这怎么可能?去年的检测报告显示一切正常啊!”

    “检测报告是静态的,但船只长期在水中运行,受水流、腐蚀等因素影响,结构会发生变化。”杜志远一针见血,“你们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定期检修?有没有记录?”

    陈建国哑口无言,翻找着文件柜里的资料,半晌才找出一叠皱巴巴的检修记录,日期断断续续,最近一次记录还是三个月前。

    “陈经理,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水上派出所所长严肃地说,“这次事故幸亏救援及时,没有造成重大伤亡,但你们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杜志远没有过多指责,他更关注的是事故的根本原因。“除了船体老化和水下障碍物,还有没有其他因素?比如驾驶员操作、天气情况、游客超载?”

    “天气晴好,没有大风大浪。”张贵生在一旁低声说,“游客人数是23人,加上我,共24人,画舫核定载客30人,没有超载。转弯时我减速了,但可能……可能还是快了点,加上对水下情况估计不足……”

    “河道转弯处视线受阻,按规定应该鸣笛并控制速度在5公里/小时以内。”赵琳调出河道监控录像,“监控显示,‘烟雨号’转弯时速度约8公里/小时,虽然不快,但在狭窄河道和水下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足以造成撞击。”

    杜志远看着录像,又翻看着游客询问记录。大部分游客表示当时船身突然倾斜,没有预兆;有位坐在船头的游客提到,转弯时好像听到“咔嚓”一声,像是撞到了什么。

    “水下铁管的来源查清楚了吗?”杜志远问派出所民警。

    “正在查,初步了解是几十年前沿岸工厂遗留的排污管道,后来工厂倒闭,管道被废弃,部分埋在河床里。”民警回答,“我们会联系相关部门,彻底清理河道隐患。”

    事情似乎逐渐清晰:废弃铁管隐藏在水下,画舫转弯时速度稍快,船底老化的结构撞上铁管,导致破口进水。但杜志远心中总有一丝疑虑:这样的事故,是否真的只是巧合?

    他再次来到事故现场,此时画舫已被拖至岸边浅水区,工作人员正在排水。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杜志远蹲在岸边,看着水中若隐若现的铁管露头,突然想到:铁管的位置正好在河道转弯的内侧,而画舫是向右转弯,按常理应该靠近河道外侧行驶,为什么会撞到内侧的铁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