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71集:《低空飞行器的伦理路权划分》
    低空裂痕

    一、坠落的星辰:凌晨三点十七分,陈屿的飞行记录仪捕捉到了最后一帧画面:霓虹交织的城市上空,一架失控的货运无人机像断线风筝般斜坠,旋翼搅动空气的尖啸刺破雨幕,最终在第三中学操场的塑胶跑道上炸开橙红色火球。

    作为《低空交通观察报》的调查记者,陈屿的飞行汽车悬停在百米高空,雨刷器徒劳地对抗着倾盆大雨。他放大记录仪画面,能清晰看到那架编号为hy-734的无人机残骸旁,散落着数十个标有"紧急药品"字样的冷链箱。

    "第七起了。"副驾驶座上的实习生林小满声音发颤,她的平板电脑正推送最新快讯:"城东第三中学操场发生无人机坠机事故,暂无人员伤亡报告。据悉,该无人机隶属于惠民速递,原计划向儿童医院运送急救药品。"

    陈屿猛打方向盘,飞行汽车在气流中颠簸着转向。"去惠民速递总部,"他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海拔数据,"他们的自动驾驶系统上周刚通过升级认证,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场骗局。"

    惠民速递的玻璃幕墙在雨夜中泛着冷光。陈屿亮出记者证时,前台小姐的指甲正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反射出她眼底的红血丝。"张总监在紧急会议室,"她压低声音,"但您最好别提'路权'这两个字,今早董事会刚发了内部通告,谁要是敢对外透露低空航线规划图,直接开除。"

    紧急会议室的门虚掩着,争吵声像被挤压的气球般不断溢出。陈屿推门而入时,三十多双眼睛齐刷刷转向他。长桌主位的男人突然拍案而起,昂贵的定制西装在灯光下皱成一团——正是惠民速递的安全总监张启明,上周在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保证"零事故率"的那位。

    "出去!"张启明的领带歪在颈侧,"我们正在处理紧急事件,媒体无权介入。"

    陈屿没动,他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是hy-734的飞行轨迹图:"这架无人机偏离备案航线13公里,闯入了学校上空的禁飞区。根据《低空交通管理暂行条例》,你们需要向公众解释原因。"

    会议室突然陷入死寂。角落的技术员突然咳嗽起来,他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航线标注像蛛网般交织。陈屿注意到,其中几条闪烁的红线正穿过密集的居民区,其中一条恰好经过市第一医院的儿科病房楼。

    "是避让。"技术员的声音细若蚊蚋,"当时有架私人飞行汽车突然变道,hy-734的自动避让系统只能选择偏离航线"

    "闭嘴!"张启明的脸色瞬间惨白。

    陈屿恍然大悟。他想起上周调查的另一起事故——那架坠入菜市场的送餐无人机,当时官方通报称"机械故障",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场被掩盖的路权冲突。

    林小满突然拽了拽他的衣袖,手机屏幕上跳出本地论坛的热帖:"有人拍到了!第三中学附近有辆银灰色飞行汽车在无人机坠机前突然掉头,像是在抢道!"

    二、空中暗战

    晨光穿透云层时,陈屿的飞行汽车降落在低空交通管理局门口。这座形似航标塔的建筑顶层,"低空伦理路权规则制定小组"的牌子还挂在玻璃门上,红漆未干的字迹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推开门,三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十几个年轻人正围着白板激烈争论。穿格子衬衫的程序员把咖啡洒在电路图上,戴眼镜的法学教授用红笔在《民法典》复印件上圈画,角落里的交通警察正用马克笔在城市地图上标注事故点,密密麻麻的红圈像蔓延的湿疹。

    "陈记者来得正好,"组长周明远把一份皱巴巴的草案推过来,他眼底的黑眼圈比衬衫上的墨渍还要浓重,"这是昨晚刚改的第七版,你看看这'生命安全优先'怎么界定?"

    陈屿的目光落在第三条:"飞行器需避让地面行人及车辆,优先级排序为:救护车/消防车>行人>地面机动车>低空飞行器。"他忽然想起hy-734的残骸,"那无人机为了避让违规变道的飞行汽车,闯入禁飞区导致坠机,算谁的责任?"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法学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前的法律空白就在这里。我们在考虑引入'伦理追溯系统',每架飞行器都要安装黑匣子,事故后自动上传决策过程——但企业们集体反对,说侵犯商业机密。"

    程序员突然拍桌子:"技术上完全可行!我们开发的碰撞预警系统能预判15秒内的危险,但上周惠民速递他们自己关了这个功能,说是'节省算力'。"

    陈屿的笔顿在笔记本上。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坐飞行汽车时,驾驶员指着仪表盘上跳动的绿光说:"这是保命线,只要在绿区里飞,绝对撞不到东西。"现在看来,这条保命线早已被资本磨成了虚线。

    "咚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争论。市第一医院的急诊科主任闯进来,白大褂上还沾着血渍:"昨晚有个产妇要转院,救护车在地面堵了四十分钟,我们申请的低空通道被惠民速递的无人机占了!最后孩子没保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明远的手指深深掐进草稿纸。陈屿注意到,草案上"禁止在医院上空低空飞行"这句话被划了又改,墨迹层层叠叠像道伤疤。

    "他们说急诊通道优先级太低,"主任的声音发颤,"无人机拉的奢侈品包比人命还重要?"

    那天下午,陈屿在儿童医院的输液室见到了李兰。这个抱着发高烧女儿的母亲,手机里存着一段惊心动魄的视频:三天前,一架送餐无人机在儿科病房窗外突然失控,螺旋桨削掉了空调外机的一角,金属碎片擦着婴儿床落下。

    "现在孩子一听到嗡嗡声就哭,"李兰调出医院的监控录像,画面里能看到无人机的起落架上,还挂着某炸鸡品牌的广告旗,"医生说可能是应激障碍,可无人机公司只愿意赔两千块钱,说我们'小题大做'。"

    陈屿突然想起什么,他打开飞行记录仪的后台数据,发现近三个月来,医院上空的无人机违规飞行次数增长了270。其中60是快餐配送,25是直播带货的航拍,剩下的15,连飞行目的都标注着"未知"。

    三、红线之争

    规则制定小组的第七次会议在市政大厅举行,旁听席坐满了人。陈屿刚找到座位,就看到惠民速递的张启明坐在前排,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记者证——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混了进来。

    周明远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大厅:"今天我们讨论三个核心问题:低空公共通道的划定、避让优先级的细化、禁飞区的电子围栏技术标准。"他按下遥控器,大屏幕上出现城市三维地图,不同颜色的线条在楼宇间穿梭,"红色区域是绝对禁飞区,包括学校、医院、居民区;黄色是限时通道;绿色是公共航线。"

    话音刚落,后排突然有人举手。陈屿认出那是某飞行汽车制造商的代表,上个月刚推出"五分钟跨城"服务。"如果严格按照这个规划,我们的运营成本会增加40,"男人推了推金边眼镜,"而且所谓的'避让行人',在技术上根本无法实现——飞行汽车的传感器很难识别地面突然冲出的小孩。"

    "技术上能实现。"角落里的程序员突然站起来,他的t恤上印着电路板图案,"我们开发的地面识别系统,连流浪猫都能精准定位。但你们拒绝安装,因为每套设备要多花三百块。"

    大厅里响起骚动。张启明突然站起来:"惠民速递反对将居民区全部划为禁飞区,"他举起一份报告,"我们做过调研,70的居民希望快递能无人机配送,这是市场需求。"

    "那20的反对声呢?"林小满突然站起来,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奶奶住的老楼,上周有架无人机撞在阳台上,把她的心脏病吓犯了!你们问过她的需求吗?"

    争论像失控的野火般蔓延。陈屿注意到,旁听席上有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直在记录,笔记本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航线图。休息时他走过去,发现老人的本子上,每个事故点都用红笔圈着,旁边标注着日期和伤亡情况。

    "我是退休的交通警察,"老人指着其中一个红圈,"三年前,我儿子开飞行汽车避让突然冲出的无人机,坠在了江里。"他突然抬头,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他们总说技术问题,可技术不就是人做出来的吗?"

    下午的讨论聚焦在"伦理追溯系统"上。当周明远提出"每架飞行器需实时上传决策数据"时,企业代表们集体退场,会议室的门被摔得震天响。

    "他们怕被查,"法学教授冷笑,"上周我们突袭检查了三家公司的后台,发现60的无人机都关闭了碰撞预警,只为了飞得更快。"

    陈屿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林小满发来的视频:惠民速递的仓库里,技术员正在批量修改无人机的程序代码,屏幕上"禁飞区识别"的选项被逐一取消。

    "他们明天有场'全城速达'活动,"林小满的消息紧跟着进来,"据说要同时放飞五百架无人机,全走居民区的近道。"

    那天晚上,规则制定小组的办公室灯火通明。周明远把《低空伦理路权规则》的终稿打印出来,二十页纸沉甸甸的。陈屿翻到最后一页,发现签名栏留出了二十个空位——是给各大企业代表预留的,现在看来,这些位置大概率会空着。

    "明天早上八点实施,"周明远的声音带着疲惫,"不管他们签不签,电子围栏系统都会准时启动。所有闯入禁飞区的飞行器,系统会强制接管控制权。"

    程序员正在调试系统,屏幕上闪烁的红点逐渐连成防线。陈屿突然注意到,医院和学校的区域被标成了醒目的紫色——最高级别的禁飞区,连急救直升机都需要提前报备。

    "这是用三条人命换来的红线,"周明远望着窗外的夜空,那里曾有无数失控的飞行器坠落,"不能再让它断了。"

    四、黎明防线

    清晨七点,陈屿的飞行汽车悬停在城市上空。阳光穿透薄雾,在楼宇间投下长长的影子。他的仪表盘上,新安装的伦理路权系统正在自检,绿色的进度条缓慢爬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