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中心那巨大的玻璃幕墙,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如轻纱般缥缈的晨雾,丝丝缕缕的雾气在晨光中透着淡淡的灰白,给这现代化的建筑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
我紧紧地捏着入场券,手指微微发紧,那薄薄的纸张在指尖传来的触感,带着一丝凉意,仿佛在提醒着我即将面临的挑战。
昨天刚识破吴总的圈套,今儿这场投资洽谈会,倒像是换了个场地的牌局——满桌都是明码标价的筹码,可谁手里握着作弊的牌,谁捧着真金白银,得自己睁大眼睛瞧。
“卢总。”身后传来带点讨好的尾音,那声音如同丝线般轻轻缠绕在我的耳畔。
我转头,只见李金融分析师正扶着金丝眼镜冲我笑,那副眼镜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他的西装下摆被空调风吹得晃了晃,发出轻微的“簌簌”声,仿佛在诉说着这室内略显清冷的氛围。
“您看这项目清单,新能源储能、人工智能医疗、智慧农业……都是热门赛道。”他翻着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划拉得飞快,发出“哒哒”的声响,“不过嘛,储能技术迭代太快,医疗审批周期长,农业……”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眼神闪了闪,“政策风险高。”
我皱起眉,眉头间仿佛拧成了一个疙瘩:“李哥,您这跟没说一样。”
“哎,我这不是怕耽误您嘛。”他搓了搓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着白,那双手在我眼前微微颤抖着。
“投资这事儿,哪有稳赚不赔的?您看那几家大机构,不也都在观望?”
我盯着他镜片上的反光,那反光刺得我的眼睛微微生疼。
忽然想起上个月他给的那份分析报告——数据堆得密密麻麻,结论却写着“建议谨慎”。
合着他这个分析师,倒成了传声筒。
场馆里的喧哗声突然涌进耳朵,那声音嘈杂而又热烈,像是一场激昂的交响乐。
有人们的交谈声、脚步声,还有各种设备发出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我抬腕看表,十点零五分,距重点项目路演开始还有二十五分钟。
玻璃穹顶透下的光落在签到台上,那金属名牌在强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晃得人眼晕,仿佛在炫耀着这里的高端与奢华。
几个穿着高级定制西装的男人正围在角落抽烟,那烟雾如同鬼魅般缭绕在他们身边,带着淡淡的烟草味。
烟雾里飘来两句:“听说卢宇那小混混,靠着歪门邪道赚了点钱,今儿怕是要栽在这儿。”“可不是?这种场合,没点真本事……”
我喉结动了动,指甲不由自主地掐进掌心,那尖锐的疼痛让我瞬间清醒。
上个月在地下赌场收保护费的日子还没过去半年,现在倒成了“卢总”。
可谁规定小混混不能学看财报?
谁规定摸爬滚打的人,就看不懂人心?
“卢总?”李分析师的声音又飘过来,那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有些微弱。
“要不咱先去喝杯咖啡?这会儿人还没到齐……”
“不用。”我打断他,把入场券往西装内袋一塞,那纸张与布料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在我听来却格外清晰。
“您忙您的,我自己转转。”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回去,扶了扶眼镜转身往休息区走。
他的背影显得有些落寞,脚步也有些拖沓,那微驼的后背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无奈。
我望着他微驼的背影,突然觉得好笑——这满场的“专业人士”,倒不如我道上兄弟给的消息实在。
场馆中央的电子屏开始滚动项目简介,那红色字体在黑色的背景下格外醒目,刺得人眼睛疼,仿佛是在向人们展示着这里的商机与诱惑。
我顺着展台溜达,新能源的展板前围了七八个投资人,他们的交谈声和讨论声在我耳边此起彼伏。
人工智能医疗的展台摆着仿真机器人,那机械臂正端着“心脏”来回演示,发出“咔咔”的机械运作声,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科技的力量。
可我越看越焦躁——每个项目都像精心包装的礼盒,谁知道里面装的是钻石还是碎玻璃?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那震动的感觉透过布料传递到我的腿上,让我心里一紧。
我摸出来,是周教授的消息:“小卢,我在b2区茶歇室,带了项目资料。”
我松了口气,顺着指示牌往b2区走。
一路上,周围的人群来来往往,脚步声和交谈声不绝于耳。
茶歇室飘着浓郁的咖啡香,那香气如同一条无形的丝带,轻轻缠绕着我的嗅觉神经。
周教授正坐在靠墙的圆桌前,白衬衫下摆规规矩矩塞进西裤,显得格外整洁。
面前摊着三本厚得像砖的项目书,那纸张的质感和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项目的复杂性。
见我过来,他推了推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起来:“我把所有科技类项目的技术参数都比对过了。”他翻开最上面那本,指节敲着打印纸,发出“砰砰”的声响,“这个‘量子通信中继器’项目,专利是中科院团队的,实验室数据能查到;那个‘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率比同行高17,但……”他顿了顿,指尖划过另一份资料,“他们的量产线还在调试,风险系数06。”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凑近看,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公式和批注,墨迹有的深有的浅,显然昨晚熬了夜。
那深浅不一的墨迹,仿佛是他辛勤付出的见证。
“教授,您怎么不休息会儿?”我抽了把椅子坐下,那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在这安静的茶歇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会儿还早。”
“早?”他抬头,眼尾的皱纹里还带着血丝,那血丝仿佛在诉说着他的疲惫。
“我看了下日程,十二点前要确定意向合作方。小卢啊,技术我懂,但商业……”他推了推眼镜,“我信你。”
我喉咙发紧,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上周在实验室,他还因为吴总的“技术蓝图”眼睛发亮;今儿倒像换了个人——许是我让人把吴科技的负债表拍在他办公桌上时,他盯着那些红数字看了半小时的缘故。
“您帮我筛选技术靠谱的。”我把手机里存的企业征信报告调出来,那手机屏幕发出的微光在这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有些刺眼。
“剩下的,我来查底细。”
我们头挨头凑在桌前,周教授的手指在项目书上移动:“这个‘脑机接口’,核心团队有两个是我学生,技术扎实;这个‘海洋牧场监测系统’,传感器是他们自己研发的……”
我同步翻着手机里的企业查询软件,逐个核对:“脑机接口的公司,实缴资本五千万,近三年没法律纠纷;海洋牧场……”我眯起眼,“大股东上个月刚质押了30股权,有点问题。”
“那排除。”周教授立刻在项目书上画了个叉,那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仿佛是在为这个项目画上句号。
时间过得比我想象中快。
当电子屏跳出“重点项目路演10:50开始”的提示时,我们面前已经摆了三张a4纸——周教授用红笔标了技术评分,我用蓝笔标了商业风险。
“就这个。”我指着中间那张,“量子点显示材料。”
周教授推了推眼镜:“他们的发光效率比现有技术高20,实验室样品我见过,确实……”
“不是技术。”我打断他,摸出在展台顺来的名片,那名片在指尖的触感带着一丝光滑。
“刚才路过他们展台,负责人是个女的,三十来岁,说话时眼睛一直盯着产品模型,没看我领带。”
周教授愣了愣:“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在意项目,不是来圈钱的。”我敲了敲名片上的名字“林薇”,“我刚才问她量产成本,她没背话术,直接说‘良率提升到85才能盈利’——这种话,骗子可不敢说。”
周教授突然笑了:“小卢啊,你这看人的本事,比财务报表管用。”
路演厅的铃声响起时,那清脆的铃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在催促着人们的脚步。
我已经站在了量子点项目的展台前。
林薇正弯腰整理资料,听见动静抬头,眼睛亮得像星子:“卢总?您……”
“林女士。”我把整理好的技术分析和商业尽职调查报推过去,那纸张在桌面上滑动的声音,仿佛是在开启一段新的合作。
“我想谈谈合作。”
她翻开报告的手顿了顿,抬头看我:“您……查过我们?”
“查过。”我扯了扯领带,那领带在指尖的触感带着一丝柔软。
“但更重要的是,我信得过做实事的人。”
她忽然笑了,从文件夹里抽出份合同:“我也信得过能看透表象的人。”
签约区的闪光灯亮起时,那耀眼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个区域。
我瞥见几个之前在角落抽烟的投资人正盯着这边,脸色青一阵白一阵,那表情的变化仿佛是在演绎着一场失败的懊恼。
李分析师站在不远处,推眼镜的动作比早上更频繁,镜片后的眼神有点发虚,那眼神中的慌乱仿佛是在暴露他内心的不安。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我摸出来,是唐悦的消息:“谈得怎么样?”
我盯着屏幕上的对话框,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如同轻快的鼓点,在我的心头敲响。
不用回头也知道,是那个总把“没关系,我可以等”挂在嘴边的姑娘。
场馆的玻璃幕墙外,阳光终于穿透了晨雾,那金色的阳光如同利剑般,直直地刺进这室内,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唐悦的发顶蹭过我下巴时,我才后知后觉地闻到她身上那股淡得几乎要散的茉莉香——是上周她在花市挑的干花,说要放在我车里去去烟味。
那淡淡的香气,如同春天里的微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
她的胳膊环得死紧,我甚至能听见她急促的呼吸扫过我锁骨的声响,像只突然撞进怀的小兽。
那急促的呼吸声,仿佛是在诉说着她的紧张与兴奋。
"谈成了?"她仰起脸,睫毛上还沾着点水汽,不知道是刚才跑太急出的汗,还是掉的泪。
那晶莹的水汽,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