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75章 童贯的赴任
    新皇帝即位,攘外比不过安内,自然首要任务就是清除昔日仇敌、之后提拔自己重臣、再整顿一番足以被自己所掌控的朝政。

    所以,耶律延禧即位,至少能够给大宋三四年的北线边境平静。

    大宋百年以来,虽然最折腾的是西北,但是始终倍感压力都在北边:

    雄兵百万并随时可以铁蹄南下的大辽,一直是悬在大宋君臣头顶上的利剑。更由于之前的大辽皇帝耶律洪基一任就是七十年,在他在位期间,一共经历了大宋的仁宗、英宗、神宗以及如今一共四任的皇帝。而大辽难得的政局稳定,也使得在边境的辽军,时不时地就会制造一些彼此紧张以及有可能恶化的事件,令大宋的北境防御始终不敢掉以轻心。

    年初,在西北已经取得足够军功的童贯,之所以被赵煦调回京城,就是想充分发挥这位难得的“将才宦官”的能力,计划把他再度派往河北或河东,以在对辽的相关战略中起到作用。

    童贯的入内内侍省都知一职已经做到了此时宦官的次高一级之位。在此之上,就唯有梁从政目前的入内内侍省都都知——是的,就是比他这个“都知”多了一个“都”的“都都知”。

    梁从政目前很受赵煦的重用,所以童贯升职之后则必须要外放。

    但是,大辽的皇位更替,立刻使得北线暂时用不着他了,而西北那边也因为刚刚安排好,更不需要他回去,那么剩下的唯一有可能会有战事的,也就只有东南海事院了。

    更何况,侯蒙过去了几个月,赵煦总觉得朝廷还是要加强一下对东南海事院的控制能力。因此便迁童贯为东南海事观察使、兼东南水师监军。

    观察使为武臣的寄禄官。武臣的正任官,从高到低分别为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和刺史这六级。正任官不列入平常的磨勘序列,每升一级都需特旨才可升迁,素有“贵官”之称呼。一般它们会带有观察州的州名,但是由于东南海事院的特殊性质,便就直接以东南海事观察使命名,所以这是一个正五品的官职。

    当然,大宋直到此时,给宦官除授的都只能是武臣之职,童贯的这个正五品观察使亦然。虽然听着名头像是二把手,但是真正到了东南海事院,不要说并没法能与侯蒙平起平做,就算是遇上胡衍、李纲这些官员,也是得要客客气气地协商着办事,这便是大宋的文武之别。

    当然,幸好童贯还有一个东南水师监军的职务,所以他在水师那里的话语权,还是会强上几分的。

    不过童贯在从京城南下赴任前,特意先去皇帝那里请了旨意,希望能够特意绕行一下高邮,以能去拜访秦刚。

    秦刚在守孝的秦家庄后山别院里听到通报时,立即招呼道:“赶紧有请!”

    快步进入别院的童贯,毕竟是历经了西北多年的战事洗礼,哪怕现在是便服在身,但在举手投足之间,早已不在再有过去在皇宫中的那份小心谨慎,而更多了几分大将风范。

    一见到秦刚,童贯便抢先两步上前,双手一揖,朗声而道:“童某拜见秦爵爷!”

    童贯果真是个人精,秦刚此时丁忧在家,已经没有官职在身。所以他自己先行换上便服,以方便双方能够平等相见。而秦刚目前唯有开国男的爵位在身,他便以爵爷之名相称,妥妥地摆明了一个以下见上的姿态。

    秦刚却是不好摆大,而是客气地说道:“童大官实在是多礼了,秦某孝事在身,不便出迎,却是怠慢了。不知大官怎么想起又来我这高邮小地方了?”

    童贯的任命消息虽然已经由京城第一时间传了过来,秦刚却仍然还在装作闭户在家不知天下事的状态。

    “令尊去世,童某理应及早过来拜祭,但是某这身份,想必爵爷应该能够理解。此次是因为得了圣上的差遣,要去明州担任东南海事观察使,兼东南水师监军,所以路过高邮时,特地前来求见,想要就任职一事向秦爵爷好好地求教一番。”童贯一边小心地说出这些话,同时却是关注着秦刚听到后的反应。

    “哦?好事啊!”秦刚的反应极其正常,有初听消息的惊讶感,也有为童贯高升的由衷高兴劲,“秦某在此还得先要向童观使祝贺呐!只是秦某如今在家丁忧,求教一说实在是不敢当啊!”

    童贯却是笑着道:“于公,爵爷是东南海事院的创办者,童某要去海事院做事,自然从这里得到的请教嘱咐最为重要;于私,童某向来敬仰爵爷的见识眼光,每次请教都能受益良多,此番得圣上恩准,哪里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啊!”

    秦刚结交童贯的最主要目的,并非想要多改变他的秉性或是行事原则。因为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极复杂,而最终形成的性格也极难改变,就连很早就跟在他身边的李纲都是如此,更不要考虑想去改变童贯这样的天生奸雄之人了。

    而从历史大势来看,童贯的成功更像是一个注定的结果。当前的朝廷体制,决定了皇帝必须会在任何一场大的战争前线,安置一个负责监军的太监,不是童贯、也会是张贯李贯。而秦刚也不可能想要抑制童贯的升迁,而去刻意改变他所参与的战争结果,那才是得不偿失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童贯从西北回京的消息收到之后,秦刚就已猜测到他极有可能会被派往东南海事院,其实这个结果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童贯还不算是一个糟糕的监军,并且之前也曾与赵驷共事过,多少也不太会过于肆意妄为。再加上秦刚早就已经确定,在其丁忧的这段时间,东南水师尽量便以训练与巡逻为主,基本不会主动发起新的战事。

    因此,对于童贯此时专门来邮的请教,秦刚自然还是如同上次请教西军战略之事一般,除了流求水师的情况继续保密之外,对童贯提出的各种问题,一样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到了最后,童贯更是非常郑重地再次向秦刚行以大礼。

    当然,基于童贯的宦官身份,秦刚的爵位也依旧在身,这个谢礼他还是经受得住。

    童贯离开高邮去往明州后,秦刚便分别给赵驷、胡衍及李纲等人去了信件,交待了关于童贯到了后,他们与其相处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底线。

    不过,童贯在到达了明州之后,事情却有了极其戏剧性的变化:

    童监军在到了的第二天,就兴致勃勃地要求亲自跟随水师舰队出海训练。谁知,童贯在一出海后便严重晕船,不仅在船上全程地上吐下泻,就算是回到陆地上后,其不良反应还能持续大半天。赵驷原本跟他说,一般人都会有晕船反应,比他还厉害的都有,但是只要坚持着再出几次海,便可慢慢地适应。

    却不曾想,童贯第二次的反应竟比第一次严重,然后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严重。童贯直吐得胆汁都要吐出来了,如此三次尝试之后,他几乎便是在床上躺了近一个月。

    最终,童贯便再也不提出海的事情了,而且还直接对赵驷讲明:“东南水师,治军有千里兄在,童某何须担心。监军每旬之奏报,悉由千里兄酌情撰之。咱家就不留在明州添乱了,索性就将行署迁去杭州,安心做我的观察使好啦!”

    童贯要去杭州,不仅仅因为那里比明州更加繁盛安逸,还因为有他的一个老朋友——胡衍。

    胡衍目前大多数时间都在杭州,除了杭州市舶务的业务确实是与日俱增、非常重要之外,他在杭州龙山别院这里也是乐不思蜀——那个叫司琴的使女毕竟是苏州那里专业调教出来的,其独有的琴棋书画修养与歌舞擅长,这都是胡衍之前从未在同一个女子身上所遇见过。即使他体验过像涩川香这样温柔的倭女,却仍然无法拒绝江南才女的别样风情。

    涩川香自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之后,便一心一意地留在明州哺育孩子,她原本就是妾室,生了儿子,便就有了立足的资本,再加上倭国的传统习惯,她也不可能对于胡衍在杭州的行为有任何的干涉或不满。

    胡衍则在龙山别院里盛情招待了童观使。

    由于负责安排宴席的是朱冲父子俩,一起参加的,还有欣然前来的蔡都漕蔡京。

    说起来,蔡京却是这一次才正式地结识童贯。一来,童贯在去西北之前,虽得皇帝身边的宠信,但却是一个不会引起重臣们注意的宦官。而在童贯之后立下诸多军功时又是人西北。直到这次好不容易回京的时候,蔡京又已提前离开了京城,这便就一直未得以谋面。

    这次见面,蔡京则是非常地热情,频频举杯对童贯道:“尊师李忠敏【注:是指李宪,其死后得赵煦累谥为“忠敏”】能恢斥疆土,降其渠率,又能置阵行师,大有名将风烈。然,今日之童观使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收青唐、复陇右、威震西北、拓土千里,诚为千年未见之帅才也!”

    童贯却是赶紧回礼道:“蔡学士谬赞,童贯诚惶诚恐。军事之得,全赖圣上英明,决策于千里之外,又有将士用命,奋勇于沙场建功。要论及对朝廷之贡献,童贯难及蔡学士的十之一二,惭愧惭愧!”

    这两人开启了马屁互吹的节奏,一旁的朱氏父子立即开足马力立即赶上,同时也不忘了顺便再带上胡衍。反正拍两个人也是拍,拍三个人也是拍,更主要是的是,雨露均沾之后,再肉麻的马屁都不再显得难以接受了。

    听说童贯将观察使行署迁来了杭州,蔡京先是拍着胸脯说,可以直接安排在州衙那里,一切应用开支都由他来负责。

    而胡衍也对童贯提到,他目前一人住在这龙山别院,也就只占了一个院落,空着的院落还有好几个,不如邀请他搬来同住甚好。

    而朱冲父子更是求之不得,立即表示,马上就会安排人整理出一个僻静的院落,日常用品、婢女帮佣,一应俱全,童观使只需要直接入住就可以了。

    童贯却是喜道:“非为其他,住在这里,只要沧海兄弟莫怪童某有事时时过来打扰就好!”

    胡衍哈哈笑道:“胡某求之不得!”

    朱冲今天还特意请了一支歌舞班子来给酒宴助兴,而且这支班子并不是杭州本地的,是他从老家苏州请来的,领衔的女子艺名叫作“白小小”,其唱歌之声软糯无比,舞蹈时的身子更是每一分每一寸都展示出说不尽的柔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