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是吧,不必多礼。”
余清徵微笑,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此子质朴,未必不是可造之材,点了点头,算是收下这名弟子。
一番热闹之后,数百名外门弟子和杂役弟子,都选定了各自的峰头,拜见了师尊。
有了宗主的谕令,即便不愿收,也不能拒绝。
尤其是最热门的砥剑峰主石如琢,尽管在厉志摩身上吃了瘪,但因为剑道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还是不可避免成为大热,吸纳了超过两百名弟子拜师!
而反观余清徵的栖凰峰,虽然有厉志摩坐镇,几乎可以说是预订了三年后的夺冠灵石奖励,但毕竟音律之道相当劝退,除了王霖这种狂热粉之外,愿意来的还是少数。
石如琢的脸色,黑成了锅底!
没想到,此次纳新仪式,老夫竟成最大输家!
两百多啊!
这两百多弟子,每人每月,哪怕就发放十五块下品灵石,两百人就是三千块!
一年……四万灵石没有了!
最关键的是,宗门发放的,远不足这个数量,剩下的全要砥剑峰自己想办法。
刚刚好起来一点的心情,又坠落到谷底,石如琢阴沉着脸,郁闷得连剑心都不大通明了。
但宗主有令在先,再大的憋屈也只能自己忍着。
纳新仪式,即将宣告结束。
郭宇适时站了出来,朗声宣布道:“华清宗本届新进弟子,杂役六百八十四名,外门两百七十七名,内门十四……呃!”
忽然想到,内门现在已经没有十四人了。
多出来的那一个,现在还晕着呢。
于是,这位郭主事连忙找到了躺在地上无人问津的倒霉蛋,把他叫醒,皱眉道:“丘啸,你愿拜哪位峰主为师?”
嗯?
丘啸浑浑噩噩,尚未完全清醒,只听郭主事的声音继续补充道:“宗主有命,本届外门弟子和杂役弟子,都可以自由选择峰头,任何去处都可以,峰主不得拒绝。”
还有这好事?!
丘啸大喜。
来不及多想,心中的执念无法磨灭,他一骨碌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弟子,愿拜砥剑峰石峰主为师!”
嘿嘿!
虽然不是内门,但也算求仁得仁了,石峰主见我如此虔诚,剑心坚定,说不定会高看一眼,以后未必比内门弟子差呢。
草!
丘啸成了压倒石如琢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想到那两百多人,意味着每年四万多的灵石消耗,石如琢烦躁得身高都快增长了,咬着后槽牙正在计算资源平衡呢,忽然又来了这么个愣头青。
有完没完?!
他奶奶的!
就算宗主有言在先,老子也不是泥捏的!
拜师是吧?
石如琢深吸一口气,目光森然,狠狠射向不开眼的丘啸,寒声道:“此子资质低劣,不堪造就,我看就不要算作外门,到砥剑峰做个杂役吧!”
哼!
宗主大人只说,不能拒绝拜师,但你都是我弟子了,我怎么分配,总该是我砥剑峰的家务事了吧!
噗!
丘啸呆住,一口老血在喉头爆开。
这……怎么会这样?
一句话,又从外门降成了杂役?
完了啊!
原本好端端的内门弟子,前途远大,现在连降两级,沦为杂役弟子,而且石峰主这个恶狠狠的态度,未来的日子还敢期待吗?
彻底凉了!
丘啸又急又羞,一口气没回上来,竟然当着身边的郭主事,再次晕厥过去……
嘁!
果然资质不行。
郭宇一脸嫌弃,懒得再去叫醒这废物,起身重新宣布道:“华清宗本届新进弟子,杂役六百八十五名,外门两百七十七名,内门十三名,共计九百八十五人,已全部拜入各峰。”
“今日起,诸弟子当谨记华清门规,明心正德,砥砺修行!”
“望尔等不负宗门栽培,不负师尊期许,秉峰峦道统,证天心玄机……”
至此,华清宗纳新仪式,正式结束。
之后便是各峰主带领新入门的弟子,回到各自峰头,正式开启修行之路。
华清宗在李云砚的主持下,总体上气氛比较自由,并不干涉各峰头教导弟子的方式。
根据峰主的秉性和理念不同,有的坚持刻苦修炼,有的则主张宽松领悟。
这次,不论什么等阶的弟子,师尊大都是自己选的,那就更是求仁得仁,算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了。
厉志摩等,共计二十三人,由峰主余淸徵带着,去往华清宗东北方向的栖凰峰。
身后,是一片复杂的目光,远远缀着。
尤其是本届同为内门弟子的楚心婵、周青络、沈樵等人,盯着厉志摩的背影,心有不甘。
今日,厉志摩可谓是占尽风头!
可是有朝一日,我们只要勤勉努力,未必不能将其超越,让这厉志摩,成为我修行途中的小小垫脚石!
……
栖凰峰坐落在华清宗一隅,远望去纯朴自然,像是一位洗尽铅华的隐者,宛若巨大的凤凰收拢双翼,蹲踞成奇峰之形。
余淸徵率领门下弟子,穿过缭绕的云雾,脚踏白玉阶,盘旋而上,山间流淌着叮咚作响的清泉,声音清澈悠扬,像是天然的乐章。
栖凤谷、天音涧、衔书崖、焦桐栈……
余淸徵漫步山间,不急不缓,将栖凰峰上一处处景致,说给这些新进弟子知道。
厉志摩嘴角不禁泛起一个微微的弧度。
这位余峰主,并没有师尊的架子,倒像个尽心尽职的导游呢。
他从小在黑石坳长大,因为魔门夹缝生存,无时无刻都准备跑路,自然处处简陋,与这栖凰峰上的仙家胜景,不可同日而语。
渐渐地,厉志摩心中泛起几分归属感,惬意地舒了口气。
不觉间,一行人已经到了峰顶,只见一块巨大的圆形青石,平整如镜,天光云影在石镜中徘徊,异景纷呈。
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十万大山的云海奔涌尽收眼底,孤高遗世之感油然而生。
“这里便是梧桐台了。”
余淸徵转过身形,微笑道:“以后,为师传授本门道法,都在这梧桐台上,今日是八月廿九,以后每月的这个日子,我都会来梧桐台,指点你们修行。”
不曾想,入门第一天,就会讲道!
这种简洁到极致的风格,让厉志摩内心又多了几分好感,便与其他同门一起,在梧桐台上盘膝而坐,聆听师尊教诲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