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日,冬日寒风凛冽,刺骨侵肌,然而参会人员内心的热忱却远胜暖气。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当日隆重召开。
此次会议作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决策:具有时代印记的 “人民公社” 这一称谓,正式更名为 “乡”。这一变革浪潮迅速席卷全国,金城县太平人民公社亦在其列。
那块悬挂多年、见证了诸多民生琐事的 “金城县太平人民公社” 牌子被悄然取下,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 “金城县太平乡人民政府” 牌匾。新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出新时代的蓬勃气象。
新任太平乡党委书记许广安,由县农业局调任而来,系大学生出身。他时年三十五岁,中等身材,腹部略显丰满,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度可观的近视镜,仿佛承载着他满腹的学识。
许广安面容亲和,嘴角常带笑意,神情忠厚,给人以大智若愚之感,似乎任何难题到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新乡长龙汉成更为年轻,仅三十二岁,同样是大学生。他皮肤白皙,头发呈自然卷曲状,高挺的鼻梁下布满胡须,尽显成熟干练。他脸上始终洋溢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与可靠。龙汉成从县水电局调任,怀揣水利专业技能,立志为太平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进入八十年代,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春风般吹遍农村大地。家庭成为农村基本生产单位后,曾经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原有的依托,如同无根浮萍,在全国多数农村地区迅速消失。
柳青青所在的医疗站,不幸也沦为其中之一。一夜之间,柳青青便成了时代浪潮中的失业人员,生活方向陡然变得模糊。
然而,就在此时,中国电影事业却迎来黄金发展期,《英雄儿女》《上甘岭》等承载着时代记忆与民族精神的优秀影片不断涌现,推动电影事业蓬勃发展,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金城县太平乡不愿落后,为紧跟电影热潮,推动电影事业在本地扎根发展,乡党委召开会议,郑重决定增设一名电影放映员。该岗位要求颇高,需具备读写绘画能力及一定文化水平,方能胜任传播文化、丰富乡民精神生活之职。
经过一番筛选,太平乡太平大队的柳青青,如同深埋地下的明珠终被发掘,成为最合适的人选。大队书记吴奉民深知柳青青的才干,听闻乡党委招募人员,当即全力推荐了这位刚失业不久的赤脚医生。
消息传至乡党委书记许广安与乡长龙汉成耳中,二人商议后,立即召开乡党委常委会。会上众人充分讨论,最终通过了柳青青到乡电影队工作的决议。不仅如此,遵照上级指示,太平乡还顺势成立了 “文学创作组” 与 “通讯报道组”。
党委书记许广安亲自牵头,担任文学创作组组长,柳青青被任命为副组长,组员包括初中教师党然与农民吴诗文。通讯报道组方面,由乡政府广播员涂希担任副组长,雷鸣平、杨雷敏为组员,一场文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太平乡悄然拉开序幕。
……
时间回溯至三年前,在太平镇,独自生活多年的光棍党然,做出了一件令众人瞠目结舌之事 —— 他破天荒地设宴请客。
受邀客人包括柳青青、女知青秦弦、袁圆、村党支部书记吴奉民,以及党然的姐夫竹节,竹节的妹妹与妹夫竹青,还有柳青平。
要知道,党然在太平镇素来以 “小混混” 闻名,平日行事不拘小节,无人料到,这个看似吊儿郎当的青年,竟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考上大学。
这一年,太平公社人才辈出,考上大学、中专的共有八人,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可命运却对柳青青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柳青青成绩优异,在全县排名第二,却遭人无端举报,称其患有痨病,全靠饮酒维持生命。后来医院体检,果真查出他身体存在问题。这病根要从十七年前说起,当时柳青青年仅十四岁,为填饱肚子,刨了生产队一根红薯,结果被村长贾新河连打三拳,致使其吐血。
这三拳,不仅摧毁了他的身体,更断送了柳青青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自此之后,命运便如对待无人问津的中药一般,将他安置在太平大队的合作医疗站,日复一日与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四气五味打交道。
党然金榜题名时,并未忘记备考路上对自己帮助极大的柳青青。宴席上,他恭敬地将柳青青推至首席位置,诚恳地说道:“青青哥,您不仅是我的兄长,更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写文章的学问,您都当之无愧是我的老师。没有您一路的教导,就没有我的今天。这首席位置,您当之无愧!”
柳青青心中一直怀揣着炽热的读书梦。高考制度恢复后,他被压抑许久的求学热情瞬间迸发,并愈发强烈。他毅然选择文科,从此开启了废寝忘食的学习生涯。无论昼夜,他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争分夺秒地学习、归纳。对于文、史、地、政等学科,他进行了细致分类,整理出十几本学习提纲,每一本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期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短短半年时间,凭借一股韧劲与过人天赋,他自学完成了高中所有课程。同时,他见党然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心中焦急,便苦口婆心地劝说党然加入高考队伍。被他说动的,还有知青秦弦和袁圆。在柳青青看来,对他们而言,上大学是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
怀揣着这一想法,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耗费巨大精力整理的十几本学习提纲交给党然等人,希望能助他们圆大学梦。
柳青青还时常鼓励大家:“高考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道难题都像一座坚固的城堡。我们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决心,今年考不上,没关系,继续复习,明年再战,世上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再者,文科知识,除作文需要些许灵感与才气外,其余大多依靠熟练掌握与死记硬背。”
“不过古文部分确实有难度,我们几人的基础相对薄弱,秦弦和袁圆是高中毕业,党然是初中毕业,我最为糟糕,小学毕业后便辍学了。因此论基础,你们考上的机会比我大得多。”
秦弦听后,轻笑一声,打趣道:“柳青青,你就别取笑我们了。我们这些所谓的高中生,在学校只读了两本书,一本红宝书,一本老三篇,腹中的知识储备实在匮乏!”
秦弦是来自水城的知青,下乡后被分配至太平公社太平大队旁的象鼻大队。起初与她一同下乡的还有另外两名女孩。那两名女孩背景不凡,纯净亮眼,下乡仅一年,便凭借各自的关系顺利回城。
白雪离开太平镇后不久,常春燕也返回城里,在水城的丝绸厂谋得一份工人差事。后来,经公社知青办统一安排,秦弦来到太平大队知青点,与袁圆同住。秦弦身材小巧玲珑,一张圆脸,皮肤白净细腻,容貌十分秀丽。她性格开朗,整日笑容满面,一开口便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那笑容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烦恼。
白雪离开后,整个医疗站仅靠柳青青一人支撑,工作繁忙至极。白天他要下队巡回医疗,既要防控疾病,又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此外还有一亩二分地的药地需要悉心照料。只有到了夜晚,四周寂静之时,他才有属于自己的复习时间。即便如此忙碌,他也未曾忘记帮助党然等人备考。他将大家召集到医疗站,每晚组织集中学习,通常不到半夜十二点,学习小组绝不解散。
那段日子,他一边争分夺秒地自学,一边还要耐心担任这群小兄弟小妹妹的老师,其中的辛苦劳累不言而喻。但看到大家在知识的滋养下不断进步,他内心又充满喜悦,乐在其中。彼时,医疗站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太平公社的夜校,灯火通明,书声琅琅。
经过两百多个日夜的刻苦学习与深入研讨,那十几本复习提纲上的内容,大家早已烂熟于心。
临上考场的前一晚,柳青青等人相聚在一起,满怀壮志地吟诵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喜欢显微镜下的太平镇请大家收藏:()显微镜下的太平镇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