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23章 此役可以分阶段逐步推进
    “粮草辎重更要算。”

    韩溪亭扔下纸笔,拿起桌上的算盘噼啪拨弄起来,

    “每人每日两升米,三万大军,一个月就得近两万石粮,还得带淡水、火药、帐篷。”

    “得配两百艘补给船,三百料的漕船就行,每艘能载粮三百担,跟在哨船后头,十艘运兵船傍一艘补给船,才够吃用。”

    “不过不用每艘都装满粮食,有些可以腾出来运载重型城防炮,打下宁古塔后,直接就可以布防了。”

    李国助喉结动了动:“这就一千五了?”

    “到了黑龙江主道,船能换大些的。”

    韩溪亭那纤纤玉指像弹琴般熟稔地拨了拨算盘珠,

    “200吨的沙船,能载八十人,带二十石货。”

    “把上游的人挪过来,三百七十五艘就够。”

    “但还得有马船运骑兵,咱们骑兵不多,三百料小马船够用,可载骑兵30人及战马20匹,得两百艘。”

    她顿了顿,接着道,

    “炮艇不能少,毕竟是攻坚的主力,沿途护航也少不了。”

    “不然沿岸女真部落放冷箭、截粮道,三万弟兄得折一半在路上。”

    “用120吨的老闸船,或者是你刚刚设计的150吨内河战舰,就按二十五艘算吧。”

    她一边拨着算盘珠一边数道,

    “哨船一千,网梭船三百,漕船两百,沙船三百七十五,炮艇二十五,总共一千九百艘大小船只。”

    “1900……1900……”

    李国助喃喃地念叨着这个数字,半晌才恍然道,

    “哨船和网梭船可以省了吧,咱们从阿速江中游的船厂出发,”

    “阿速江中下游走200吨的船还是没问题的。”

    “那也得600艘船,”韩溪亭摊手道,“海船咱们还不难凑出这个数,可内河船……”

    李国助没吭声,半晌才喃喃道:“造这些船得花多少银子?”

    “银子是一回事,”

    韩溪亭甩了甩算盘,

    “更要紧的是时序,阿速江上游五月才化冰,九月又要冻,能行船的日子就四个月。”

    “这600艘船得在开春前造好,还得招募上万船工,少东家,这账,得细算啊。”

    李国助额头渗出细汗,刚才设计战舰时的兴奋劲儿全散了,只觉得那串数字像块巨石,压得胸口发闷。

    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单是这600艘内河船的造价,就得差不多60万两白银。

    “少东家呀!”

    韩溪亭急切地说道,

    “你既然早有这个计划,为何不早点告诉我们呢?”

    “若是早两年透露,咱们也能提前做好准备。”

    李国助面露愧色:“都是我的错……”

    “其实,国助已经有所准备,”

    颜思齐接过话茬,

    “打下双城卫后不久,他便安排洪升在阿速江中游建造了船厂。”

    “这两年来也陆续造了一些沙船、漕船、马船之类的内河船。”

    “呵呵,弘济小友不必过于沮丧。”

    袁可立宽慰道,

    “依老朽之见,此役可以分阶段逐步推进。”

    “还请先生指点迷津!”李国助连忙拱手请教。

    袁可立缓缓道来:

    “首先,在黑龙江地区筑堡的任务优先级不高,应当暂缓执行;”

    “其次,沿阿速江筑堡的事宜同样可以延后,当前应以造船为首要任务。”

    “如此一来,便只剩下第三路的一万人马,可以集中力量先把松原镇建设起来。”

    “而这个任务本身也可以细分为几个阶段逐步完成。”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

    袁可立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李国助身上,抚须问道:

    “弘济小友,你且说说,那宁古塔、阿勒楚喀、吉林船厂、黄龙府四处,眼下建奴的布防究竟如何?兵力多少?城防虚实?”

    “先生垂问,晚辈不敢怠慢。”

    李国助闻言直起身,拱手作答,神色凝重中带着几分思索,

    “宁古塔经范文程建议强化后,形成双重防御圈,”

    “外圈是周长五里的双层木栅,外层高一丈,内层高六尺,栅间填了碎石,外设三道壕沟。”

    “内圈是边长四十七丈的夯土堡,高一丈六尺米,墙基宽二丈五尺。”

    “守将叫瓜尔佳·沙尔虎达,领着两个牛录的镶蓝旗兵,约莫六百余人,还拉了一千五百多虎尔哈部落兵协防,”

    “城上有五门佛郎机炮,都是早年从辽东明军手里缴的,储备了三个月粮草。”

    他顿了顿,续道,

    “阿勒楚喀要塞依托金代旧土城而建,周长六里,夯土墙高两丈,墙里夹着木桩,”

    “守将是舒穆禄·扬古利,领着八百正黄旗兵,还有一千汉人降卒,联合周边四个乌拉部落,约莫两千人。”

    “他们在阿什河沿岸设了五处烽火台,预警倒还算快。”

    “城上摆了六门虎蹲炮,射程虽近,轰散步卒倒管用。”

    “吉林船厂呢?”袁可立追问,目光微凝。

    “吉林船厂是建奴新补的防,驻了一千五百人,里头有三百骑兵,还调了下游依兰部落的一千人帮忙守着。”

    “他们修复了一座旧船坞试着造小船,江岸边筑了三座土台,架了四门佛郎机炮,也是明军旧物。”

    李国助语速稍快,显然对水路要地更为关注,

    “至于黄龙府,是夯土城外包青砖,周长八里,墙高二丈二尺,设了四门,驻了六百镶蓝旗兵和一千五百汉人降卒,”

    “厉害的是有两门大将军炮,也是缴获的明军城防炮,铁铸炮身,分量不轻,虽不如红夷炮精巧,射程威力却也不俗。”

    “毕竟黄龙府离建奴核心区近,防备自然更严些。”

    袁可立点了点头,又问道:

    “你先前说洪升在阿速江中游造了船厂,具体在什么位置?”

    李国助抬手指向挂在墙上的奴儿干都司舆图前,在乌苏里江东岸一处湾口点了点:

    “就在这江湾附近,此处两岸山林连绵,柞木、曲柳等木材极丰,江湾水深稳定,正是造船的好去处。”

    这处所在,在后世便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列索扎沃茨克,俄语意为“木材加工厂”,与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市隔乌苏里江相望。

    境内约半数被森林覆盖,除盛产各类优质木材外,山区还藏有金刚石矿藏,动植物资源亦十分丰富。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