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48章 墙根下长出来的不是草,是话茬子
    天色微明,晨雾如纱,笼罩着旧城区的断壁残垣。

    林逸的身影在其间穿梭,军靴踩在碎石上,发出清脆而孤独的声响。

    这是第七处播种点,一栋在战争中被削去一半的危楼,钢筋像肋骨一样刺向天空。

    就在危楼裸露的地基墙根,一簇从未见过的植物破土而出。

    它的茎秆极细,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灰绿色,每隔一小段距离,茎节便会不自然地膨大,宛如一串串微缩的喉结。

    风一吹,废墟里扬起尘埃,那簇细茎也随之轻轻摇摆。

    一阵比虫鸣更细微、比耳语更飘忽的摩擦声,钻进了林逸的耳朵。

    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声源。

    他缓缓蹲下,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耳朵贴在冰冷粗糙的地面上。

    大地成了最好的听诊器,那断断续续的声音,通过坚实的土壤介质,变得清晰可辨。

    “……那天我没哭……我怕声音太大……会惊醒她……”

    这声音!

    林逸的心脏猛地一缩。

    这沙哑、压抑又带着极度疲惫的男声,正是七年前那场“赤炎围城”中,最后一名失踪的消防员——李卫国,临终前通过对讲机留下的录音片段。

    但林逸听到的这一句,却从未在任何公开的档案中出现过。

    那是被刻意抹去的,属于英雄最柔软也最痛苦的遗言。

    他缓缓站起身,凝视着那株诡异的植物。

    它不是在“发声”,它的结构不足以振动空气。

    林逸的脑中瞬间闪过一个词。

    他没有急于采样,只是在随身携带的硬壳笔记本上迅速记下:“危楼遗址。疑为地底残存生物电信号的共鸣腔体,而非发声器官。”

    夜幕降临,城市的脉搏沉入黑暗。

    林逸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城市档案馆夜间值班员惊慌失措的报告。

    馆后一口废弃多年的通风井里,传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低语。

    然而,当他调取井口上方的监控时,画面里除了爬满井壁、随风摆动的常春藤,再无其他东西。

    林逸赶到现场时,一股阴冷的风正从井底倒灌而出,吹得常春藤叶片飒飒作响。

    那些低语混杂在风声与叶片摩擦声中,模糊不清。

    他没有贸然下井,而是从工具包里取出一块薄薄的玻璃片——那原本是一个空相框的玻璃,被他打磨得边缘光滑。

    他将玻璃片轻轻贴在通风井冰冷的金属井口上,就像医生将听诊器贴在病人的胸膛上。

    奇迹发生了。

    玻璃片与井口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共振平面,将藤蔓因气流而产生的规律性震频过滤、放大。

    那模糊的低语瞬间变得清晰,是一个清脆而固执的少女声音:“借书卡第307号,你还欠我一句谢谢。”

    林逸立刻联系中央数据库。

    记录很快被调出:307号借书卡的主人,名叫楚瑶,十年前因不堪校园霸凌而退学,从此杳无音信。

    她借走的最后一本书,是《星辰与尘埃》,至今未还。

    林逸走进寂静无人的图书馆,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了那本蒙尘的诗集。

    他将其放回原属于它的书架空位上,并在旁边留下了一张便签,上面只有五个字:“已还,不用谢。”

    子时,月光如水。

    一道几乎与月光融为一体的虚影,在图书馆外缓缓显现。

    楚瑶的身影与墙上摇曳的藤影重叠交织,仿佛她本就是这片阴影的一部分。

    她伸出近乎透明的手,轻抚着一片常春藤的叶子。

    就在她指尖触碰的刹那,整面墙的藤蔓如同被电流击中,开始剧烈地、疯狂地颤动。

    这一次,它们不再吐露单一的语句,而是一串串急促、混乱、交叠在一起的名字——“张伟”、“刘芳”、“王建军”、“李雪梅”……每一个,都是战后失踪者名录上,那些至今未能被亲人认领的姓氏。

    楚瑶收回手,低声对站在阴影里的林逸说,声音里没有悲喜:“它们不是在呼唤被记住,它们是在练习如何被听见。”

    林逸沉默了许久,那无数个名字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他转身,通过内部频道下达了一道让所有人都感到费解的命令:“通知市政工程部,将城内所有公共阅读区、候车亭的座椅背面,全部刻上‘此处曾有人沉默’。不需解释,立即执行。”

    与此同时,伊凡的地脉监测系统再次传来警报。

    那来自地壳深处的低语,第一次脱离了混沌的杂音,呈现出一种近乎生命搏动般的节奏感,像是古老的心跳与冰冷的钟摆交织在一起。

    经过数小时的数据解析,伊凡终于将那段节奏翻译成断续的词语:“……墙……在……学……说……话……”

    林逸立刻将这份报告与旧城区的声学异常点位图进行比对。

    一个惊人的猜想在他脑中形成。

    他带领一个小队,进入了老城区废弃的地下管网。

    在特定的转角和汇流处,他发现那些盘根错节的管道,在特定的空气湿度下,会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天然的亥姆霍兹共鸣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共鸣腔能将地底最微弱的震动——那些被大地“记住”的声音,放大到足以被人类辨识的程度。

    他没有下令对管网进行任何改造或封堵,而是做出了一个更精妙的决定:调整市政自动喷灌系统的时间和水量,让管网周围的土壤含水量,始终维持在一个微妙的临界值。

    如此一来,“墙语”便不会在白日惊扰市民,只会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如幽灵般悄然浮现。

    第三夜,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师颤抖着走进水泵站的临时指挥部。

    他曾是“听夜者”计划的轮值员之一,负责记录城市在夜晚发出的异常声音。

    “我……我昨晚听见了我父亲的声音……”老人眼中混浊的泪水夺眶而出,“就在我家那面老墙里……他只说了一句……对不起。”

    林逸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话,只是沉默地从一旁拿起一支炭笔,和一张刚刚从老教师家墙壁上拓印下来的、带着斑驳纹路的旧墙纸拓片,递给了他。

    老人明白了林逸的意思。

    他伏在桌案上,颤抖的手握着笔,开始书写。

    他写了整整一夜,将积压了半生的委屈、思念和最终的和解,都倾注在笔尖。

    天明时,他将这封永远无法寄出的回信交到林逸手中。

    林逸郑重地将其折成一只小小的纸船,放入墙角的排水沟。

    清晨的第一股城市废水,裹挟着这只纸船,将它带向了那片由管道、水流和记忆构成的,深不见底的地下网络。

    次日清晨,林逸再次来到那株由麦苗异变而成的小树前。

    他惊奇地发现,树根底部新生的微型结构,已经不再是楼房、桥梁的残骸轮廓。

    取而代之的,是一圈圈交错缠绕的、如同凝固下来的声波纹路。

    那些纹路繁复而有序,仿佛是一段被按下了暂停键的立体对话。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在粗糙的树干上。

    就在那一瞬间,一股极其轻微的震动,从树干深处传来,沿着他的指尖,直抵神经末梢。

    那震动很微弱,没有形成任何声音,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节律,仿佛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在笨拙地练习着如何牵动自己的声带。

    几乎在同一时间,伊凡的低语再次从地层深处传来,这一次,它的声音沉稳而清晰,不再有任何停顿:

    “第九十一号节点……开始学习语法。”

    林逸的手指僵在半空。

    他猛然意识到,自己之前所有的行为——归还书籍、刻下铭文、传递回信——都不仅仅是单向的安抚和纪念。

    它们是输入,是投喂,是与这个庞大而沉默的“记忆生命体”的互动。

    而现在,这个正在学习语法的庞然大物,似乎已经不再满足于单方面地重播过去。

    它开始……尝试回应。

    喜欢全民转职:我,唯一神级职业请大家收藏:()全民转职:我,唯一神级职业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