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58章 新建学府:大学!
    李至刚本来在陈羽深入、全方面的分析下,情绪高昂的附和几句。

    但慢慢的语调降了下来,情绪也随之重新低落。

    “唉!”

    “陈老弟,实话告诉你,我在几个部门之间针对恩科后续讨论的话题,虽然没有你分析的那样全面,但也相差无几。”

    “我们当然也清楚人才的重要性,也知道这样做能够增加读书人对于永乐一朝的好感。”

    “但难就难在将那些落榜的学子留下来,留多少人,留下来之后,还需要额外增加大量的钱财。”

    “这些随便拿出一件,都是争论不休、令人头大的难题!”

    陈羽听后,微微颔首道:

    “李老哥,问题的难点其实可以归结为一处,就是既想要在录取更多人才的同时,又想要不给朝廷国库增加负担。”

    “可对?”

    李至刚想了想,郑重的点了点头。

    众所周知,

    既要又要,很难同时进行,就像鱼跟熊掌不可兼得。

    陈羽笑了笑,打了一个响指说道:

    “这好办,可以新建一个类似于国子监那样的机构,然后将那些在某一领域拥有才能的落榜考生,放到里面去。”

    “让他们在里面进行学习、深造,若是期间有能力突出者,直接录用朝廷入仕名单;若是能力差一把火候,则让他们继续参加三年之后的科举即可。”

    “重新建设一个类似于国子监的……机构?”

    李至刚眉头微皱,喃喃重复着陈羽的解决办法。

    华夏古代教育史上,国子监在魏朝时期就已经设立,它作为最高学府,承担着培养国家精英人才的重任。

    国子监的学生统称为‘监生’,学生来源各异,包括地方学校选拔的优秀生员、官员子弟、皇亲国戚等。

    随着时间推移,国子监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

    从洪武初期优中选优、追求学术卓越的高等学府,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招收特权阶层子弟的场所。

    在建文时期,国子监其实已失去了初创时的意义,主要成为世家子弟获取功名的捷径,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陈羽郑重的说道:

    “国子监作为自魏朝以后,代表国家的最高学府,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国家培养、储备人才。”

    “结果呢?发展到现在,反而成为了特权阶层的工具!”

    “纵观国子监在大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从严谨学术到逐渐腐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提醒着我们,教育机构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学术纯洁性,避免被外部因素过度干预。

    “因此,针对国子监的改革,我认为可以对不同阶级的学子,进行分流。给每年落榜,但在某一领域有才华的学子,安排进入新建设的学府进行学习,给予这些人才一定的保障。”

    “对了,新建立的学府我将其称之为‘大学’!而大学里面的学生我将其统称为‘硕士生’!”

    陈羽顿了顿,继续说道:

    “李老哥,有着国子监跟监生在前,那么大学和硕士生理解起来也相对非常简单。大学的作用就是能够收拢大量落榜才子,给他们提供一个由朝廷供养的学习场所。”

    “招生情况,可以按照每届科举的人数来定。至于大学建设的地点,可以在京师找块空地,划出一片区域,用来建设校舍、学堂、食堂!”

    “这样一来衣食住行都可以做到有效保障!”

    李至刚沉默着,思索起陈羽提出建议的可行性。

    思考良久之后,他皱眉问道:

    “落榜的考生,朝廷可以考察他们的家庭状况,从而进行减免校舍、食堂费用,甚至对于在大学期间表现优异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这样等到恩科再次开启的时候,这一批人才就有了保障,他们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学子环境,不至于在家与京师之间长途跋涉。”

    “方法好是好,但若论整体成绩,有五百多名贡士,可若不考虑学科又要重新建设学府,那么能被录取的人才,最起码也有千人左右!”

    “这个钱……若是朝廷给予援助,那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户部夏尚书那个铁算盘,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会松口。”

    李至刚的担心不无道理,养一个人还好说,可养千人以上的规模……

    三年左右。

    那成本上的开支,确实巨大。

    以陈羽的家底在京师购房没有压力,但这并不代表京师这个地界不是寸土寸金。

    地、房屋、老师,等等,每一样都是不小的开支。

    按照李至刚最开始的想法,想要在扩充朝中官员的同时,振奋天下读书人的心。

    那么无疑陈羽所提出来的办法,比李至刚所想的直接安排,要合适的多。

    但你既然创办了大学,那么在福利制度上,那肯定是打着朝廷的名号。

    因此在福利上,不说太好,最起码也要说得过去。

    寒酸没意义。

    再者,

    大学既然是学府,那么学府里面的老师肯定需要银子聘请。

    朝廷新建立的学府选拔的老师,那开销也是一个不小得数字。

    而且既然大学都创办出来了,单单只给恩科的这届考生用,肯定不合适,往后是一项长期工程。

    也就是说,今后每年都需要往里面,消耗掉大量钱财。

    如今大明的国力虽然经过几年的时间,已经比靖难刚刚结束那段时间,好太多了。

    但永乐帝想要做的功绩,也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负责拨款的户部尚书夏原吉那一关,就过不去。

    面对李至刚的忧虑,陈羽轻轻的摇了摇头,

    “李老哥,你想错了方向。”

    “重新建立一个国家级别的学府,各项开销当然很大,但这个开销不一定就需要朝廷拿钱,可以转嫁出去。”

    “让其他地方,来承接这个建设、福利成本!”

    李至刚:“???”

    陈羽这番话,给李至刚直接说懵了。

    他疑惑的问道:

    “这么庞大的开支,谁会傻了吧唧的拿钱往里面填?”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