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60章 大学分班制,快慢班
    陈羽道:“李老哥,我有一个问题,不知朝中那些官员,有多少是依靠着所谓萌生身份,让家中弟子步入国子监?”

    国子监萌生,是指朝中官员的子孙,凭借父祖地位进入国子监读书,这也是一种特权的体现。

    分为官生和恩生两种。

    官生是指正常情况下的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入监,恩生则是指因皇帝特恩而准入监的官员子弟。

    李至刚听后一愣,随后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

    这种后门,大家心照不宣。

    国子监学子数千人,生源来自大明各个州县。

    但要说哪一个地方生源最多,毫无疑问京师!

    说白了,朝中一大半但凡有点权势的,都会将自家子弟往国子监塞。

    因此,

    面对陈羽的这个问题时,他有些不好意思回答。

    毕竟那些有才华的落榜考生,落榜之后不要说入仕了,恐怕连读书这一条路都要因此断绝。

    这也是他与陈羽商讨的问题。

    但说着说着,就将国子监走后门的事情直接当面捅破。

    关键他也干了……

    这就使得空气的氛围,不知不觉间,有些尴尬起来。

    李至刚想了想,说道:

    “很多!”

    “陈老弟,这是一个默认的潜规则。”

    “你是内阁成员,虽然官阶不高,但将来你若是想要举荐家中弟子进入国子监,估计没什么难度。”

    我家中弟子?

    我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好不好?

    你是不是有点扯远了!

    陈羽觉察到李至刚并没有被那种腐儒思想腐蚀,反而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第一要素的实干派,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李老哥,我的意思是说,反对大学招生政策的人,应该在朝中也有些份量。既然这样,若他们反对,那么建设大学、与维持大学福利的钱,就让他们众筹得了。”

    “他们既不想出钱、又不想办法。现在想出办法来了,结果一个劲打嘴炮,打了半天实际问题一点都没有解决!”

    “既然这样,那么就让他们众筹!”

    “我也想要看见,当大明储备人才的利益,触碰到了他们这些权贵阶级的利益,还会不会站出来抨击!”

    李至刚听后眼睛一亮,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兴奋的说道:

    “对啊,这个主意好啊!”

    “办法我给你们想出来了,你们若是反对,那么好,自己掏钱将这个办法完成!”

    “若是那帮家伙拿钱,那么恩科后续的事情,与大明朝廷的人才储备一样可以完成;若是不同意,那么按照大学的招收政策,一样可以完成。”

    “可以说是无解的阳谋啊!”

    “就是看看解决问题的钱,需要哪部分人拿。”

    “你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让商贾也参与进来呢?”

    李至刚搓了搓手,想着在自己的参与下,完成了一件足以称得上大功绩的事情,心中也是激动不已。

    “陈老弟,不得不说,在解决问题上,我这个老家伙的思路,跟你相比,太过于死板,不懂的变通。”

    “唉!书法造诣我自认不差,但面对朝中问题的策论方面,跟各方面博弈的弯弯绕绕,我不如你啊!”

    “饭后一番闲聊,就将困扰了礼部、户部、内阁十几天的难题解决了。但话又说回来,幸亏陛下此次提前举办了恩科,这才使得你这样的治国大才入仕。”

    当一个难题解决之后,人会获得爽感;

    而当一个困扰了十几天的难题解决之后,人获得的爽感将会畅快的无以复加。

    反正现在李至刚心中那是舒畅无比,心情好了。

    对于提出解决问题的陈羽,当即口中的赞美之词,不要钱一样,疯狂的往外输出。

    至于解决问题的办法看似很简单,但对于古代官员千百年以来对商贾戴有色眼镜的情况下,却难突破惯性思维,往商贾方面思考。

    ……

    说句实话,

    陈羽自来到大明以来,对于这种吹捧与赞扬,听到过许多。

    就像是老朱那一伙小团体,差不多每次多来,都会毫不吝啬的夸赞一大堆。

    因此陈羽在这方面,听多了之后,有了一定的免疫。

    但不管怎么说,哪怕在免疫、无感,可人在面对别人对自己夸赞的时候,还是会不由露出笑意回应。

    陈羽对着李至刚笑道:

    “李老哥,我对于大学的规划还没有讲完,你先别忙着夸。”

    “大学招收的第一类学子就不用多说了;这第二类商贾弟子,面对大明招生的时候,需要有一些限制。”

    “那就是需要缴纳学费,而且还是高昂学费,这就是商贾弟子入学的敲门砖。”

    李至刚听后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思索了一番之后,开口询问道:

    “这样的限制是不是有点不合理?”

    “首先,如果设置高昂的学费,那些商贾愿意为此买单吗?”

    “其次,大学既然是学府,那么在招收学子,哪怕是商贾弟子,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才学考生,这样才比较合适。”

    “否则,招收一批不学无术的作为大学的学生,传出去,岂不是让大学落得一个有教无类的机构?”

    陈羽听着李至刚犀利的评价,有些哭笑不得。

    李至刚也不知道怎么想,有教无类都出来了?

    这也证明了资本主义若是想要提前在大明永乐时期萌芽,还需要很长大一段路要走。

    毕竟在陈羽看来,李至刚在思想启蒙上已经算是大明比较开放的一批了,结果还是这有老顽固的守旧看法。

    陈羽耸了耸肩说道:

    “李老哥,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应当找到这个问题的需求。而招生商贾子弟的需求,就是为了转接建设大学与硕士生的福利成本。”

    “因此,若是在收取商贾弟子上增设一道才识门槛,那么无形当中,将会砍掉相当大的一部分商贾。砍掉的看似是无能的商贾弟子,实则是所要嫁接的成本,因此在招录商贾方面,没有门槛才识最好的门槛。”

    “至于你所担心的会不会造成所谓有教无类,这一点无需担心。这么多学生,我建议在分班前进行一个考试,最终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分出优班跟差班,这样一来不就好了。”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