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2章 完美表现,文武敬服
    陈羽说完这番话之后,并没有过多的停顿,给众人消其中可行性的时间,而是紧接着开始讲述起了自己的第二个方面。

    “第二,我认为在大学教育中,既要涵盖高深广博的学问,又应该增设一些科目。”

    “这里所说的‘科目’,不应局限于永乐时期恩科设定的考试内容,那样的科目体系实在过于单一。相反,应当将算数、工部相关知识等实用内容纳入其中。”

    “具体来说,就是把当前六部日常办公中实际运用的各类专业知识,整合为大学课程体系里的全新科目。”

    “如此一来,后续恩科取士的考核标准便可据此调整。但可以确定的是,凡是在大学中系统进修过这些科目的学子,能够深入掌握某一部门的专业知识,未来入仕之后,就能迅速适应并上手对应岗位的工作。”

    “因此,除了传统学问这类基础课程外,学子还应广泛涉猎更多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

    “唯有这样,当朝廷在某一领域出现人才空缺时,才能直接从大学中选拔出专业对口的人才,而非仅仅挑选文章写得好却缺乏实用技能的学子。”

    陈羽一口气将第二点说完。

    大意就是原本的学科过于单一,相当于只有后世的语文一门。

    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导致通过选拔进入仕途的人才,在入职后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对应部门的专业知识,极大地影响了办公效率。

    更关键的弊端在于,通过恩科选拔出的进士们,自身天赋究竟适配朝中哪个部门的岗位,始终是个未知数。

    这就好比后世高中阶段,会先给予学生两个月的时间接触文理科知识,再依据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分科。

    这种以实际成绩为依据的方式,能直接清晰地判断出学生在哪个领域更具潜力。

    不过,陈羽提出的大学体系,与后世的大学仍有显着差异。

    受限于时代背景,他所构想的大学,实际上融合了后世高中与大学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这里的分科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文理之分,而是紧密围绕朝中六部的具体工作岗位需求,针对性地设置专业知识课程,相当于为学子们提供了贴合未来职场的“理论教材”。

    尽管后续或许会安排实践环节,但即便仅从理论培养层面来看,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子,在进入朝廷任职后,完全能够跳过漫长的岗位适应期。

    只需经过短暂的熟悉,便能迅速上手工作。

    这不仅能大幅提升朝廷的整体运转效率,更让朝廷真正拥有了一处稳定、高效的人才储备基地。

    众人对这种理念,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前方几个二品的文官大佬,一边交流,一边点头,仿佛是在说,这种大学的学制模式不错,对朝廷大有益处。

    方才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陈羽理念的勋贵张辅,对着陈羽面带笑容的说道:

    “陈主事,你还有几点,我想你还是一口气说完为好。”

    “你这说说停停,我脑海中一会思索,一会感慨,着实难受。”

    “不如一口气说完,让我哪怕是感慨,也一次性感慨个够!”

    面对张辅的善意调侃,陈羽立马对着他拱了拱手,笑道:

    “新城侯不必着急,我也就剩下一点需要补充的了。”

    话落,陈羽开始讲述起了最后一点:

    “其实这最后一点,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地方,无非就是担心大学期间,因高福利的原因,导致让部分学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与紧迫感,所以我建议大学期间,应当采取周考、月考、季度考、年考的方式,来提升学子的动力与激情!”

    “毕竟,因大学招收机制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考生,一类是寒门、还有一类则是富商;”

    “大学开办的目的,是为朝廷培养人才,也就是说里面是将就学习成绩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环境对于学习环境来说,至关重要。有的富商弟子,纯纯是为了让他们的后辈,进入大学结交人脉,又或者是看中了大学里面的学子资源。”

    “但不管怎么说,若是那些寒门弟子,与那些商贾弟子结交之后,会不会受到影响,那些商贾弟子会不会因此耽误学业。”

    “所以在此基础上,有了分班制,但我认为这样还不够,毕竟人的学习成绩是会变的,人的学习态度也是会变的。”

    “应该有一种东西在大学当中,充当鞭策的任务才行。比如,对每次月考垫底的成员,采取开除等举措,以此来保证好的学风发展。”

    陈羽这番话,考虑的比较全面。

    学科讨论完之后,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学习氛围上,也就说学风!

    事情就是这样,哪怕有着分班制,可共处了一个学校当中,寒门子弟总会与商贾子弟出现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

    在陈羽招生制度的影响下,能够进入大学当中读书的商贾,肯定不是中小,而是聚集着整个大明,几乎最为有钱的那一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时候,人家富家的弟子,穿着华丽,甚至还有家中特意安排进来的书童伺候,衣食住行等等,碾压般的物质享受。

    当寒门天天见识到商贾阶级的奢靡,还会做到以往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钻研学问的初心?

    很难!

    渐渐的,若有寒门被污染志向。

    那岂不是大学白白浪费了一个名额,去培养学子。

    虽然是商贾承担了教育费用,但本质上已经可以归纳为那些学子是在朝廷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

    后世对于一些九八五、二一一的人才,动不动就说培养他们一个,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其实并没有夸大其词。

    吃穿都是小头,教育资源才是大头。

    而在古代,方方面面都是大头。

    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学当中,培养一个寒门出来,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这种方法类似于投资。

    既然是投资,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绩优股与垃圾股。

    遇到了绩优股,当然你开心我开心;但遇到那种垃圾股,可就是纯纯损失了。

    陈羽不是圣人,朝廷更加不是什么慈善机构。

    开办大学已经是给了天下寒门一个巨大的机遇,若不你行,那么就让行的人上。

    因此,在这种基础上,阶段考就显得极为重要。

    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筛选出垃圾股,然后将他们剔除。

    就是让大学当中的学子清楚,大学不是福利机构,而是一个残酷的学府,在其中,你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当然,这种制度只适合寒门。

    会对两种招生制度下的考生,单独制定考试成绩榜!

    让对的阶级,进行对的比较。

    寒门被淘汰了,开除;商贾弟子垫底被淘汰了,拿钱!

    若是想那个被淘汰的人,不是你,只有埋头苦学这一条路。

    再无其他。

    有这样一个考试‘绩效’在后面追赶,相信大学当中的学风氛围会非常的好!

    陈羽的这种阶段考的绩效机制,朝中的众人总感觉有些熟悉。

    转念一想,这不就是与‘竞争上岗’,‘绩效奖励’,‘末尾淘汰’当中,所蕴含的理念吗?

    在这十二字箴言的理念之下,藩王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并且为了朝廷正在各地,鞠躬尽瘁当中。

    他们相信,在这种理念之下,大学里面的学子,估计会嗷嗷学习。

    当然,众人只知道这种制度能够激发人莫大的动力,并不清楚这是绩效所带来的恐怖执行力!

    而在后面,陈羽也会将绩效运用到朝廷官员的制度当中。到那时,因大明俸禄过的惨兮兮的官员,会对陈羽又爱又恨!

    朝廷上安静了十几秒之后,户部尚书夏原吉率先站出来,发言道:

    “这第三条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所增加的考试,我认为非常重要,这几乎关乎到大学这所学府,是不是能够真正成为朝廷的人才储备之地!”

    “如此一来,便保证了大学当中的学风与学习氛围,相信过不了几年,大学将会成为大明最有影响力的学府,没有之一!”

    夏原吉说到这,想了想,继续说道:

    “陛下,开办大学以后,臣想让家中的几个混小子,也扔到大学中去读书!”

    面对陈羽的第一次人前显圣,这位户部尚书夏原吉可谓是拿出了最高姿态的配合。

    不仅是从语言上,充当捧哏的身份,在吹捧陈羽的过程中,充当气氛组。

    现在更是拿出来实际行动,当场就说要将家中的后辈,子侄送到大学当中去进修。

    夏原吉的这种实际行动配合,一方面当然是对外展示,他对于这件事情在态度上的鼎力支持。

    毕竟政策没问题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好朋友,他愿意肝脑涂地。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大学这个地方。

    夏原吉在陈羽的描述当中,预感将来会与国子监区别开,一个将会象征大明的最高学术学府,还有一个车则会象征大明的最高权贵学府。

    对于夏原吉来说,他走到这一步,靠的是那过硬的知识,而不是什么所谓的人脉。

    因此大学明显比国子监更加适合他后辈的去处。

    夏原吉虽然身居朝中二品大员,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一批人,国子监对他家中晚辈,当然是随时随地都开放。

    只不过,在权贵后辈面前比奢靡,哪怕是富商弟子都要靠边站。

    因夏原吉生活清贫的缘故,他的后辈,在国子监的生活并不好。

    当然这个不好,并不是指衣食住行,而是学术氛围。

    国子监招生的本质是拼爹,哪怕夏原吉的后辈,穿着一身打补丁的衣服,别人也要夸一句时髦。

    敢给朝中正二品大员的后辈找不痛快,等他回家蝈蝈你两句,你就知道权力是何物了。

    权贵是享受奢靡,但不是傻子。

    没人会吃饱了的去触碰这种霉头。

    因此夏原吉不是担心家中后辈在国子监中过得不好,而是他看不惯国子监这种学府当中的学习氛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