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铜仁市属革命老区玉屏自治县基本情况概述
    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关键地带,贵州省东部的铜仁市南部,有一座散发着独特韵味的小城——玉屏侗族自治县。它宛如一颗镶嵌在黔东大地的璀璨明珠,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一、自然地理:山水相依的生态画卷

    (一)地理位置

    玉屏侗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08°34′ - 109°09′,北纬27°08′ - 27°31′之间 。它的东面和南面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紧紧相连,西面与镇远、岑巩两县毗邻而居,北面和东北面则与万山区相依相伴 。全县总面积5166平方公里 ,东西距离36千米,南北长42千米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贵州与湖南的重要纽带,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的美誉 。这里是交通的要冲,沪昆高铁、铜玉城际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201省道如一条条脉络,穿境而过,构建起便捷的交通网络,让玉屏东可出两湖,西进滇黔,南下粤桂,北连川渝 ,极大地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

    (二)地形地貌

    玉屏侗族自治县处于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 。全县以低山、丘陵、坝地三种地貌类型为主 。低山地区山峦起伏,峰林错落,山间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丘陵地带地势相对平缓,绵延的山丘上分布着层层梯田,每至春夏,绿意盎然,秋季则金黄一片,充满了田园的诗意;坝地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河流蜿蜒其间,灌溉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玉屏的山脉虽不似名山大川那般巍峨雄伟,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灵秀之气,如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河流清澈见底,水质优良,其中?阳河作为干流,汇集了龙江河、车坝河、野鸡河等众多支流 ,它们或奔腾湍急,或潺潺流淌,为玉屏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三)气候特征

    玉屏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春季气温多变,绵绵细雨如丝,滋润着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田野间、山林里,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绽放出勃勃生机;夏季炎热但光照充足,降雨集中,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稻田里的水稻茁壮成长,果园中的果实挂满枝头;秋季天高气爽,阳光柔和,漫山遍野的金黄与翠绿交织,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季无严寒,无霜期长,平均为297天 ,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感受到丝丝暖意 。年平均日照为12527小时,4 - 9月占6839 ,阳光充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年平均气温为164c,最冷月1月,均温50c ,人们无需在冬日里忍受刺骨的严寒;最热月7月,均温273c ,没有酷热难耐的煎熬 。一般年降水量1100 - 1200毫米,4 - 10月降雨多 ,充沛的降水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一年四季中东风频率最大,其次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 ,微风轻拂,带来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感受。

    (四)自然资源

    1 矿产资源:玉屏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犹如一座天然的宝藏库 。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储量可观 。重晶石是玉屏的重要矿产之一,其品质优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 ;石灰石是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为当地的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理石纹理美观,质地坚硬,可用于雕刻、装饰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带动了当地工业的发展,还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

    2 水资源: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阳河作为主要河流,常年水质达2类以上 ,清澈的河水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源,还支撑着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此外,玉屏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玉屏在水电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座座水电站如明珠般镶嵌在河流之上,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

    3 生物资源:玉屏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9 ,茂密的森林是众多生物的家园 。这里生长着各种珍稀植物,如银杏、珙桐等 ,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是大自然赋予玉屏的珍贵财富 。野生动物种类也繁多,有穿山甲、锦鸡等 ,它们在山林间自由穿梭,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在山林深处,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菌类资源,每至雨后,各种蘑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此外,玉屏的油茶、黄桃等经济作物种植广泛,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文化脉络

    (一)先秦时期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玉屏这片土地隶属楚黔中地 。当时,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侗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他们以农耕、渔猎为生,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 。虽然地处偏远,但楚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这里,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为玉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时期,玉屏隶属黔中郡 ,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汉朝时,玉屏隶属武陵郡无阳县 ,在这一时期,中原文化进一步传播到玉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三国时期,玉屏隶属武陵郡?阳县 ,战火纷飞的年代,玉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当地的侗族人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园,传承着民族文化 。南北朝时期,玉屏置西平阳县,求东牂柯郡 ,频繁的政权更迭和行政区划调整,使得玉屏的文化更加多元,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 。

    (三)隋唐时期

    隋朝时期,玉屏隶属沅陵郡龙标县 。唐朝时,隶属奖州渭溪县 ,这一时期,侗族中的上层人物、酋长或首领开始归附于中央王朝 。唐王朝在“峒区”开始设立州郡,建立羁縻政权,任命当地的大姓首领为刺史 。这种统治方式既尊重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在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下,玉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农业、手工业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四)宋元时期

    宋朝时期,玉屏置平溪峒隶沅州麻阳县 。侗族的首领们先后归附封建王朝,向朝廷进贡地方特产,朝廷则让他们世袭土官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诚州十峒首领杨通宝向宋朝“纳土”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首领向光普投宋,被封为古州(今新晃和玉屏境内)刺史 ;大观二年(1108年),靖州西道杨再立献土地,周围三千余里,户四千五百,人一万一千 ,朝廷皆封他们为刺史官职,但并未给他们刺史的权力 。元朝时期,侗族地区的统治沿袭了唐宋以来的“羁縻”政策 。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朝征服“九溪十八峒”,侗族地区的土官们大部分归附元朝,朝廷“以其酋长赴阙,定其地之可以立官者,与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设置野鸡坪蛮夷长官司,隶属思州安抚司 ;元至元二十七年,设置平溪等处蛮夷长官司,隶属番民总管府 。在宋元时期,玉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新的发展,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

    (五)明清时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江阴侯吴良收服五开(今贵州黎平县)和古州(今贵州黎平西北和锦屏一带)等侗族地区,得到223峒,人口多人 。朱元璋对于归附的土官均原官授职 。设置务程龙鳖坪岳溪长官司(司署设长岭) ,同年,野鸡坪长官司与黄道溪长官司合并,名为黄道溪蛮夷长官司(司署设茅坡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三十日(1390年4月15日),设置平溪卫,隶属湖广都司 ,二十五年,务程龙鳖坪岳溪长官司并入黄道溪长官司(司署设武陵坪) 。1414年,明王朝设立黎平、新化二府,委任流官直接管辖土司,侗族地区出现“土流并治”的统治局面 。吴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明朝在侗族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卫、所、屯、堡等军事机构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溪卫改属贵州,明万历三十一年还隶湖广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的统治仍然因袭明代的“土流并存”,但土司的实权已趋削弱,均受到流官的节制 。裁卫指挥设守备隶湖广都司辰沅靖道 。清雍正五年二月初五(1727年),改隶贵州省思州府 ,同年闰三月三十日(1727年),兵部复云贵总督鄂尔泰奏,改平溪卫为玉屏县 。1729年,黎平知府张广泗,“以金币贿生苗假道入省,因密记其道里、山川、险阻形势,陈清大帅购募通事,统兵剿抚,略定其地” ,平定了雷公山周围的苗侗地区后,在榕江和剑河分别增设古州厅和清江厅 。通过改土归流,侗族基本上被纳入了流官的统治范围 。清乾隆三十五年九月(1770年10月),改隶铜仁府 ;清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复隶思州府 。明清时期,玉屏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也日益兴盛 。

    (六)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玉屏隶黔东(镇远)道 ;民国12年,直隶贵州省 ;民国24年,隶第九(铜仁)行政督察区 ;民国26年,隶第一(镇远)行政督察区 ;民国32年,改隶第六(铜仁)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在中华民国时期,玉屏经历了社会的变革和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民族文化依然顽强地传承着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