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重庆市属革命老区酉阳县基本情况概述
    在重庆东南部的武陵山区腹地,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酉阳不仅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区县,更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正以蓬勃的姿态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一、自然地理:山水相依的生态家园

    (一)地理位置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08°18′25″—109°19′18″ ,北纬28°19′28″—29°24′18″ 之间 。它东邻湖南省龙山县 ,南与秀山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 ,西与贵州省沿河县隔乌江相望 ,西北与彭水县相连 ,正北与黔江区、湖北省咸丰县和来凤县毗邻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酉阳成为出渝达鄂、湘、黔的重要门户 ,素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 ,是渝东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占据着关键地位 。

    (二)地形地貌

    酉阳属武陵山区 ,地势呈现出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态势 。全县以毛坝盖山脉为分水岭 ,自然形成两大水系 。东部的酉水河、龙潭河属于沅江水系 ,河水清澈 ,蜿蜒流淌 ,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 ;西部的小河、阿蓬江等则归属乌江水系 ,水流湍急 ,气势磅礴 。全县地形起伏较大 ,地貌类型丰富多样 ,可分为中山区 ,海拔在800—1895米之间 ,山峦起伏 ,峰峦叠嶂 ,云雾缭绕 ,宛如仙境 ;低山区 ,海拔为600—800米 ,植被茂密 ,景色宜人 ;槽谷和平坝区 ,海拔在263—600米 ,地势较为平坦 ,土壤肥沃 ,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全县最高点为北部小咸乡大营村的灰阡老梁子 ,海拔高达1895米 ,站在山顶 ,可俯瞰壮丽的山川景色 ;最低点是西部沿岩乡桃花村乌江边与彭水交界处的董家寨 ,海拔仅263米 。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的影响 ,酉阳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征十分显着 ,溶洞、石林、天坑等奇特景观随处可见 ,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三)气候特征

    酉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由于海拔高度落差大 ,地形性气候独特 。全年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为1309 ,降水多集中在4 - 10月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冬暖夏凉 ,年平均气温为151c ,夏季平均气温241c ,月平均气温1月最冷为41c ,7月最高为252c ,宜人的气候使得酉阳成为人们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 。年日照时数为10531个小时 ,在一年中7月、8月日照时数最多 ,2月最少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年平均风速为08/s 。这样的气候条件 ,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也造就了酉阳四季如画的自然风光 。

    (四)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酉阳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 ,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区县 ,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全县土壤类型多样 ,主要有黄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等 ,土壤肥沃 ,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耕地面积广阔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 ,以及烤烟、茶叶、油茶、蔬菜等经济作物 。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繁多 ,已探明的矿产有汞、锰、铅、锌、铜、铁、煤、萤石、重晶石等20余种 。其中 ,汞矿储量居全国前列 ,锰矿储量也较为可观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酉阳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3 水资源:水资源丰富 ,人均水资源量5124立方米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全市平均水平的306倍 。境内有大小河流119条 ,其中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有19条 。沅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冷水河、热水河汇合成的龙潭河、酉水河 ;乌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中河、两丝河、甘龙河、小河等 。这些河流不仅为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还具备丰富的水能资源 ,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 。

    4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得天独厚 ,宜林面积广阔 ,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57461万亩 ,是重庆市林业用地面积最大的区县 。有林地面积36083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645 ,活立木蓄积量1610万立方米 ,是全市森林资源大县 。境内木本植物种类繁多 ,有裸子植物8科17属19种 ,被子植物63科132属194种 ,竹亚科12种 。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红豆杉、伯乐树等 ,这些珍稀植物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也是大自然赋予酉阳的宝贵财富 。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有云豹、林麝、白颈长尾雉、大鲵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此外 ,酉阳还是“世界青蒿之都” ,青蒿种植规模、青蒿素萃取含量均为世界之最 ,酉阳青蒿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同时 ,境内还有中药材资源1296余种 ,名贵中药材18种 ,是全国着名的杜仲、厚朴、黄柏“三木”药材生产基地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文化脉络

    (一)先秦时期

    上古时期 ,酉阳域地属梁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 ,这里属于楚黔中郡 ,在这片土地上 ,巴楚文化相互交融 ,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当时的酉阳 ,人们以渔猎、农耕为生 ,与自然和谐相处 ,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

    (二)秦汉至南北朝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 ,于黔中郡置酉阳县 ,因位于酉水北岸 ,“以水北为阳”而得名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撤黔中郡置武陵郡 ,此时今县境从北至南 ,大致以天龙山——龙潭河为界 ,东部属武陵境酉阳县地 ,西部属巴郡涪陵县地 。东汉献帝十九年(214年) ,刘备与孙权联合分荆州 ,县境属蜀武陵郡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 ,析酉阳西北部置酉阳县 。次年 ,东吴派大将潘旋攻占武陵 ,荆州全为东吴所有 ,今县境东部属吴武陵郡酉阳县地 ,西部属涪陵郡丹兴县地 。西晋时期 ,今县境界东属荆州武陵郡黚阳县地 ,西部属梁州涪陵郡汉葭县地 。东晋南北朝时期 ,南朝梁改黚阳县为大乡县 ,陈袭之 ,今县境东南部属大乡县、西北部属巴郡奉州地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 ,酉阳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迁 ,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 ,为酉阳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隋唐至元

    隋开皇九年(589年) ,废酉阳县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 ,于巴郡城子头置务川县 ,今县境西北部属黔安郡务川、彭水二县地 ,东部属大乡县地 。唐贞观元年(627年) ,今酉阳属黔中道黔州洪杜和思州务川二县所辖之地 。五代时 ,今县境以习界山、阿蓬江为界 ,西北部属洪杜县 ,西南部则为思州务川县地 。北宋时期 ,复属思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 ,苗民金魁以今县地龚滩镇铁围城为据点 ,举行起义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 ,析思州部分地 ,合酉阳寨置酉阳羁縻州 ,治所在县境南部官坝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始置酉阳州 ,州治蚂蝗官坝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 ,酉阳州划归川南道宣慰司怀德府管辖 。元延佑元年(1314年) ,改酉阳州为酉阳军民宣慰司 。元至正八年至十九年(1348 - 1359) ,红巾军起义 ,酉阳、永顺、散毛、怀德等8万余众 ,起而响应“五溪蛮”归陈友谅部 。元末 ,明玉珍据重庆 ,改酉阳军民宣慰司为酉阳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 ,是时 ,境内划分“九溪十八洞” 。这一时期 ,酉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土司制度逐渐形成并完善 ,对酉阳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

    (四)明至清

    明代 ,酉阳司实行司辖洞、洞辖里制 ,境内被划分4洞14里 。明洪武五年(1372年)四月 ,复置酉阳州 ,兼置酉阳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洪武八年(1375年) ,废州和川东道宣慰司怀德府 ,复置酉阳宣慰司 ,隶四川布政使司 ,兼领平茶、石耶、邑梅、麻兔四洞长官司 。明洪武十一年(1378) ,茶洞“蛮獠”不供赋税 ,重庆卫调兵征剿 ,俘156人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 ,改隶重庆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 ,酉阳宣慰司隶下川东道 。康熙八年(1669)年 ,裁下川东道为川东兵备道 ,酉阳宣慰司又改隶之 。雍正十三年(1735) ,改土归流 ,废酉阳宣慰司为酉阳县 ,隶黔彭厅 。清乾隆元年(1736年) ,升酉阳县为酉阳直隶州 ,时酉阳州辖4县 ,同年 ,废黔彭厅 ,酉阳州改隶四川省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酉阳民众数千人参与石柳邓(贵州松桃)、吴半笙(湘西)等起义 ,“苗疆大震” ,乾隆钦命四川前任总督孙士毅督阵酉阳 ,实行铁壁合围 ,义军失败 。清嘉庆元年(1796年) ,川鄂边境农民起义 ,破寨夺城 ,酉阳州人民纷纷参加义军 ,编为九营 ,逾大溪向县西挺进 ,四川总督孙士毅毙于军中 。二年(1797年) ,清廷对酉阳州境被迫实施“民地归民 ,苗地归苗”的政策 ,酉阳清平里划为苗地 。清顺治三年(1648年)实行县辖里制 ,时县境划为14里 。清同治四年(1865年) ,因法教士邓司铎怂恿不法教民横行乡里 ,欺压善良 ,积怨甚多 ,小摇坝乡乡民刘胜超等相约打教减愤 ,激怒清庭 ,遭到镇压 ,史称“酉阳第一次教案” 。六年(1867年) ,酉打教头领冉崇之被处斩 ,清王朝赔偿法教士白银8万两 ,境内乡绅张佩超被罚白银2万两整修教堂 。七年(1868年) ,法传教士李国安 ,在酉阳州城组织洋枪队 ,公开抢劫 ,官府畏“洋”如虎 。同年11月21日 ,酉阳州属火石垭民团首领何彩等相约进城打教 ,清廷派钦差大臣李鸿章人川查办“酉阳教案” ,此事件震惊中外 ,史称酉阳“第二次教案” 。明清时期 ,酉阳经历了改土归流等重大历史变革 ,中央政府对酉阳的统治加强 ,促进了酉阳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 ,这些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酉阳的发展进程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