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三位老人脸上都已泛起红晕。
段嘉伟见自家爷爷又要举杯,急忙拦住:"爷爷,您尝尝这个橙香蟹酿糯米,解解酒。"
说着将桌上那份好看的橙盏推到老人面前。
段老爷子眼中闪过狡黠的光,故意不提这其中暗藏玄机,接过银勺笑道:"嘉伟有心了。"
他轻敲橙盖,笑道:"听这声响,就知道火候恰到好处。"
当橙盖揭开时,混合着橙香、蟹鲜与桂花甜的热气氤氲而上。
段嘉伟忍不住惊叹:"这香气竟有层次!先是橙子的清新扑鼻,接着蟹肉的鲜香漫开,最后还有淡淡的桂花甜香萦绕不去。"
老周醉眼朦胧地凑过来,指着橙盏得意道:"这'整橙脱壳术',先用小刀在底部开口,取出橙肉,再"
话未说完就被李老爷子打断:"就你懂得多!快让我们尝尝味道!"
说着已抢先拿起自己手边的那份。
他舀起一勺,仔细端详后惊呼:"这糯米粒粒分明,却都裹着蟹油的光泽,定是用蟹黄炒过的!"
段老爷子细细品味,微微点头:"糯米用鲜橙汁浸泡过,中间夹着蟹肉丝,最底下这层桂花蜜真是画龙点睛。"
他忽然转头对孙子说:"嘉伟,你尝尝看,这味道让我想起你曾祖母在世时做的橙酿蟹。"
段嘉伟好奇地舀起一勺,刚入口就睁大眼睛:"这糯米里好像有酒香?"
三位老人相视而笑,老周拍腿道:"傻小子,这糯米是用花雕酒和橙汁一起泡的!你爷爷刚才故意不说呢!"
李老爷子挖到深处突然叫起来:"快看!这里还藏着惊喜!"
只见橙底铺着一层腌制过的橙皮丝,与蟹黄交织成金黄的网格。
段嘉伟连忙举起手机拍照:"这太神奇了,我得发个朋友圈。"
段老爷子微醺地靠着椅背,目光悠远:"当年我和你奶奶在苏州吃过的橙酿蟹,也是这个滋味。只是那时用的太湖蟹,如今换成了阳澄湖蟹。"
"你奶奶要是知道咱们背着她来吃这么好吃的,非得揪我耳朵不可。"他忽然紧张地抓住孙子的手:"等会儿回家可别说漏嘴,就说就说咱们去吃家常菜了。”
段嘉伟不由感到好笑,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是如此怕奶奶生气。
“放心,我嘴严着呢。”他郑重地点头,这份带着"犯罪感"享受了手里的橙香蟹酿糯米。
老周吃到兴头上,又开始卖弄起来:"这橙皮腌得恰到好处,既去除了苦涩,又保留了清香,与蟹黄的丰腴相得益彰。可惜一人只有一个,不然我还真想再来一份。"
这顿饭吃到现在,已经进入尾声。
最后一道菜品是菊香蟹壳汤。
看着面前的菊香蟹壳汤,老周迫不及待地展示他的蟹八件:"来来来,让我给你们演示正宗吃法!"
段嘉伟好奇地拿起一个蟹钳造型的工具:"周爷爷,这个怎么用?"
老周顿时来了精神,手把手教学:"这是挑蟹钳肉的,要这样斜着插入对!你小子手挺巧!"
段老爷子看着旁边一老一少的动作,轻啜一口汤,闭目回味:"这汤看似清澈,实则集万千精华。菊花的清香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蟹的寒性。"
他突然睁眼笑道:"老周,还记得咱们年轻时在后海吃蟹,你非要学人家用蟹八件,结果把蟹黄甩我一脸?"
“胡说八道,明明是你不会用甩到了我衣服上。”老周坚决不承认有这件事,猛得拍了一下桌子,大有要跟段老爷子掰扯到底的架势。
还好李老爷子跟段嘉伟从中调和,这才让两人安静下来。
李老爷子指着汤中的菊花瓣:"这用的是杭白菊,花瓣完整不说,每朵都保持着绽放的形状。"他小心捞起一朵,"看,花蕊里还藏着颗枸杞,像不像雪中红梅?"
老周撇了撇嘴:“好喝不就行了,管他什么雪中红不红梅的。”
“粗鄙。”段老爷子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又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脸上满是享受的表情。
段嘉伟有样学样,学着自家爷爷的样子慢慢品味,突然惊喜道:"这汤喝到最后,喉间会有淡淡的回甘,像是像是冰糖的甜味!"
服务生微笑解释:"确实加了少许冰糖,为了平衡菊花的微苦。"
李老爷子闻言,拍着段嘉伟的肩膀:"小子味觉不错,有潜力!"
“那是,也不看看谁孙子。”段老爷子得意地扬了扬下巴,特意用余光扫了一眼老周。
可惜老周沉迷喝汤,完全没有注意到段老爷子的表情。
即使知道,他也不在乎。
比起跟一个糟老头子斗气,还不如好好享受美味。
“菜品已经全部上齐,接下来是否需要上一下点心呢?”服务生看着四位顾客品尝将菜品都吃的差不多了,才开口提醒。
“点心有几道?”段老爷子年纪大,记性不太好,对于这次宴席的菜单看过就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唯一印象深刻的只有第一道鎏金蟹斗,这是他心心念念的一道菜。
“一共有两道,一道是蟹黄小笼包,一道是栗子蟹壳酥。”
老周摸了摸肚子,有些有些意犹未尽地咂巴了一下嘴,“来都来了,都上了吧。”
“我都行,看你们。”李老爷子放下手中筷子跟着接了一句。
段嘉伟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他把目光转向自家爷爷,“爷爷,你怎么看?”
“那就上呗,反正都是要吃的。”段老爷子大手一挥,直接让服务生继续上。
虽然他的肚子已经有些饱了。
别看这些菜做的精致,分量其实不算少。
至少对于他这样胃口大减的老人家来说算多了。
但是他一看老周的表情就知道,这个贪吃鬼还想继续吃。
段老爷子自然也不好直接说不上了。
作为多年的好友,打打闹闹大半辈子,他怎么能在这一两道的点心上小气呢。
所以当蟹黄小笼包上桌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刻动筷。
老周倒是急忙跑出来示范:"要这样轻轻提起来"
话音未落,段嘉伟夹的小笼包突然破裂,金黄的汤汁滴落在碟中。
"可惜了!"老周痛心疾首,连忙用勺子接住剩余的汤汁,"这汤汁是用老母鸡与蟹黄同熬十二小时,一滴都不能浪费!"
段老爷子笑着指点孙子:"嘉伟别急,你看要这样。"
他示范着用筷子轻轻夹起褶皱处,"手腕要稳,力度要匀。"
第二次尝试时,段嘉伟成功将完整的小笼包送入嘴中,顿时眼睛发亮:"这汤汁在口中爆开的感觉太美妙了!蟹黄的鲜香完全释放出来了!"
被孙子这么一说,段老爷子不免又有些心动。
他看着那一笼蟹黄小笼包露出面露迟疑,还没等想好要不要尝一个。
老周已经夹起了第三个进嘴。
眼看着蟹黄小笼包的数量在快速变少,段老爷子也顾不上犹豫,用筷子夹起了最后一个放进了自己的碗里。
老周顿时露出了遗憾的表情。
就慢了一步,要不然最后一个蟹黄小笼包肯定是他的。
此时服务生端上来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笸箩,里面铺着新鲜的荷叶,摆着八枚栗子蟹壳酥。
其色泽金黄,酥皮上精心烙刻出逼真的蟹壳纹理,仿佛刚刚蒸熟出锅。
李老爷子率先拈起一枚,入手温热,他忍不住赞叹:“这酥皮做得真巧,活脱脱一只小蟹盖。”
他小心地咬下一角,只听“咔嚓”一声极轻微的脆响,酥皮应声碎裂。
“妙啊!”他微微眯起眼,“这酥皮里竟掺了细蟹粉和栗子粉,咸甜交织,油润却不腻口。”
老周早已迫不及待,一口就咬下去一半,咀嚼几下后,眼睛猛地一亮:“嘿!里头这馅儿有意思!”
他指着露出的内馅对旁边的段嘉伟介绍,“瞧见没?不是单纯的栗蓉,是栗蓉混着打碎的蟹肉糜,这蟹肉是清炒过的,保留了鲜味又有了嚼头。”
“中间这点深色的……是桂花蜜!一口下去,先是酥皮的香脆,然后是栗子的甜糯,接着是蟹肉的咸鲜,最后是桂花的清香回甘,层层递进,真是绝了!”
段嘉伟听着就感觉好吃,学着两位爷爷的样子,轻咬了一口。
外壳果然酥脆无比。
“这口感太特别了,又酥又松,入口即化,但蟹壳的纹理感又好像留在舌头上似的。”他看向好奇地看向站在旁边的服务生问道,“这得叠了多少层酥才能做出这效果?”
服务生微笑解答:“贵客好眼力,一共九八十一叠,谓之‘重阳酥’。”
与此同时,段老爷子刚吃完那只汤汁丰盈的蟹黄小笼包,满足地呷了口茶,看着剩下的三枚栗子蟹壳酥摆手道:“你们吃,你们吃,我啊,是真饱了,得消消食。”
然而,当他真的看着老周和李老爷子又拿起一个吃的一脸陶醉的模样时,心里又有一丝触动。
特别是边上坐着的孙子吃的也是津津有味,眉眼带笑。
那栗子和蟹肉混合的温热香气更是一个劲儿往他鼻子里钻。
段老爷子犹豫片刻,终究没抵住诱惑,“真有那么好吃?”他说着也伸手取过最后一枚蟹壳酥,“就尝一个,就一个。”
他小口品尝,细细咂摸,点头道:“嗯,火候是到家,栗子香没被蟹油盖住,反而相得益彰。”
明明只是吃了小小一个点心,结果那扎实的酥皮和绵密的馅料彻底让他撑着了。
段老爷子是既满足又有些懊恼,轻轻拍了拍肚子,对孙子笑道:“等会出去,陪爷爷散会步再回家,可千万别被你奶奶发现什么不对劲。”
三位老友看他这般模样,不由哄堂大笑。
段嘉伟也是没忍住跟着捂着嘴偷笑了一声。
四人酒足饭饱,慢悠悠地走出“梅鹤同春”包厢。
段老爷子正抚着肚子感慨“好几年没像现在这样吃到撑过,感觉还有些怀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