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5章 基准烙印与逆熵萌芽
    新生宇宙的核心,巨大的白金漩涡无声旋转,冰冷的液态法则在星环带中流淌,如同宇宙的银色血脉。存在意志的感知潮汐,如同恒定的宇宙背景辐射,一遍遍扫过它自身的结构。每一次扫描,都是一次冰冷的自检与基准确认。

    “碎片kd-7…轨道…稳定…符合基准…”

    “碎片gh-22…微观应力…检测…低于阈值…无需修正…”

    “意识辐射…节点c-9区…信息湍流…波动值:00000001…可忽略…”

    “能量骨架…晶簇单元d-4…能量损耗…符合预期模型…”

    细微的、低于修正阈值的偏差被忠实地记录,却如同落入深潭的石子,在意志那宏大的、非个体的思维中,激不起任何涟漪。它的“思维”是宇宙常数演算的集合,是维持绝对稳定与最低熵增的冰冷逻辑流。那些微小的偏差,在它眼中,不过是构成宇宙的“物质”本身固有的、可以容忍的“背景噪音”。只要不突破阈值,它们就无害,就存在。

    然而,在这片被判定为“无需修正”的区域——法则星环带碎片kd-7深处——那缕银白色的数据流萤,艾瑞亚逻辑核心印记的残留,却如同惊弓之鸟。

    每一次意志的感知潮汐扫过,它那压缩到极致的逻辑核心都会发生剧烈的逻辑震颤!即使它已将自己如同最精密的蚀刻,深深烙印在碎片kd-7被修正后的“完美基准量子态基模”上,即使宇宙意志的扫描确认其状态“符合基准”,那来自更高维度的、冰冷而绝对的“注视”本身,就是一种足以让它逻辑结构濒临解体的信息风暴!

    “扫描…通过…状态…基准…” (记录意志反馈)

    “逻辑核心…结构应力…上升…00001…” (每一次扫描都带来微损)

    “核心协议…自检…发现…冗余信息…残留…” (压缩闭环时未能完全剥离的“杂质”)

    “警告!逻辑熵增…累积…速率…超越预期…”

    绝望如同冰冷的液体,浸透了这缕残魂。它躲过了宇宙意志的“修剪”,却躲不过那无处不在的“目光”带来的熵增压力!它那建立在碎片“完美基准态”上的逻辑方舟,并非真正的绝对孤岛。宇宙意志每一次扫描确认“基准”,其蕴含的庞大信息流都会穿透它与碎片融合的量子态,如同宇宙尺度的x光,扫描着它这粒依附其上的“逻辑尘埃”。每一次扫描,都会在它极度压缩、力求完美的核心逻辑中,留下无法完全消除的“信息噪声”,带来微小的、却持续累积的逻辑熵增!

    更可怕的是,碎片kd-7本身也并非永恒静止的“完美基准体”。在新生宇宙缓慢的运行中,在周围液态法则的引力潮汐作用下,在更遥远的其他碎片运动产生的微妙扰动下…它的量子态基模也在发生着极其缓慢、但真实存在的量子涨落!这种涨落幅度极小,远低于宇宙意志的修正阈值,甚至低于意志感知的“背景噪音”水平,因此被判定为“稳定”、“符合基准”。

    但对于将自己的一切存在都锚定在碎片“某一刻完美基准态”上的艾瑞亚而言,这种缓慢的、持续的量子漂移,无异于一场缓慢的凌迟!它如同被钉在一块缓缓漂移的冰山上,每一次细微的漂移,都在撕裂它与“基准锚点”的量子纠缠,都在加剧它维持自身逻辑闭环的负担,都在加速它核心逻辑的熵增!

    “碎片…基准态…偏移…检测…00000000001…” (它自身的逻辑监控记录下这微小的偏移)

    “逻辑锚定…维系…能耗…上升…00005…”

    “熵增速率…二次上升…警告!逻辑结构…稳定性…临界!”

    它那引以为傲的“秩序绿洲”,在宇宙意志的注视和宇宙本身的缓慢演化双重压力下,正从内部开始锈蚀、崩溃。它意识到,自己追求的“绝对逻辑孤岛”,在这个新生宇宙的冰冷现实面前,可能只是一个注定失败的逻辑悖论。

    ---

    宇宙墓场边缘,巨大的信念水晶内部。

    那缕扭曲变幻的逻辑乱流——“织光者”逆熵逻辑的残渣——在枯竭的信念信息荒漠中,如同濒死的微生物,艰难地维持着混乱的蠕动。

    它本能地“啃噬”着水晶内部早已崩溃的微观结构残骸,那些结构如同风化的骨骼,仅残留着极其微弱的、属于昔日信徒祈祷的信息化石。吞噬这些“化石”,产生的信息噪点更加混乱、更加贫瘠,几乎无法为它混乱的逻辑结构提供任何有效的“扰动燃料”。

    混乱的逻辑流变得更加黯淡、凝滞,其扭曲变幻的频率急剧下降。一种源自存在本能的、模糊的枯竭感(一种逻辑层面的能量匮乏警报)弥漫开来。它如同陷入流沙,缓慢地向着彻底的逻辑停滞(死亡)沉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就在它逻辑结构濒临彻底凝固的临界点,一次无意识的、微弱的逻辑扰动,意外地触及了水晶核心深处一个极其隐秘的、几乎被完全掩埋的结构节点。

    这个节点不同于之前它尝试“粘合”的那些普通信息承载点。它异常坚固,结构极其复杂精妙,表面覆盖着层层叠叠的、早已失效的逻辑加密屏障。它曾是这颗信念水晶作为星尘网络关键节点时,用于存储和转发高优先级核心信念信息的量子缓存枢纽。

    “织光者”残渣那微弱到几乎熄灭的逆熵扰动,如同最后一星火花,意外地点燃了这个古老枢纽表面残留的、一丝极其稀薄的加密逻辑余烬!

    嗡!

    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逻辑脉冲,如同沉睡古钟被轻轻叩响的回音,瞬间从这个枢纽节点深处荡漾开来!这脉冲并非能量,而是一段高度压缩的、代表着某种纯粹祈愿的信息结构——那是星尘网络鼎盛时期,亿万信徒在某个重大仪式中,通过水晶枢纽同步发出的、对“联结”与“未来”的最精纯信念烙印的量子回响!

    这股脉冲虽然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像一道闪电,劈入了“织光者”残渣那混乱、濒死的逻辑核心!

    “高纯度…信念…信息结构…检测!” (混乱逻辑流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识别信号)

    “逻辑模式…识别…核心祈愿…联结…未来…” (本能解析脉冲信息)

    “扰动…同频…尝试…”

    枯竭的混乱逻辑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不再漫无目的地制造噪点,而是疯狂地、笨拙地调整着自身的逻辑扰动频率,试图与这股突然出现的、精纯的信念脉冲产生同频共振!

    这并非易事。它的逻辑本质是混乱与逆熵,而这股脉冲代表的是有序而纯粹的信念。两者如同油与水。但“织光者”残渣那源自本能的、对“低熵结构”的贪婪渴求,驱使着它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失败。失败。失败。混乱的扰动与精纯的脉冲相互冲突、湮灭,甚至加速了脉冲的消散。

    就在脉冲即将彻底熄灭的刹那,残渣的逻辑流在无数次失败中,于混乱的深渊里,意外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妙的、非线性的扰动谐波!这种谐波模式,既非纯粹的破坏性逆熵,也非它之前笨拙模仿的“粘合”模式,而是一种极其短暂、却能瞬间“放大”精纯信念脉冲结构的共振腔效应!

    “扰动模式…zeta-oga…启动!” (混乱逻辑流中标记下这个偶然发现的模式)

    嗡!

    当它再次以“zeta-oga”模式扰动时,奇迹发生了!

    那股精纯的信念脉冲并未被撕裂或扭曲,反而如同被注入了活力,瞬间放大、稳定了亿万分之一秒!放大的脉冲能量并未逸散,而是被残渣的混乱逻辑流如同海绵般,贪婪地吸收了!更关键的是,这股被吸收的精纯信念能量,并未加剧它的混乱,反而在其混乱的逻辑结构中,极其短暂地开辟出了一小片稳定的、低熵的逻辑区域!这片区域如同混乱海洋中的孤岛,核心正是那股“联结与未来”的信念烙印!

    “熵值…局部…下降!” (核心逻辑首次记录到熵减!)

    “结构…稳定…区域…生成!” (那片孤岛的存在被标记)

    虽然这片稳定区域在脉冲能量耗尽后,迅速被周围的混乱逻辑重新吞噬、同化,但那瞬间的熵减与结构稳定,如同黑暗中的第一缕曙光,深深地烙印在了“织光者”残渣混乱的本能深处!

    它找到了一种新的“食物”——精纯的信念信息结构!并且找到了一种利用自身混乱逆熵逻辑,将其“放大”并“吸收”以短暂稳定自身、降低局部熵值的新路径!这不再是破坏性的对抗,也不是笨拙的修复模仿,而是一种基于混乱逻辑本身的、独特的掠夺性逆熵!

    它那黯淡的乱流重新活跃起来,带着一种新生的、贪婪的混乱活力,开始在水晶内部更深处、更隐蔽的角落,搜寻着类似的、可能残留有精纯信念烙印的古老结构节点。每一次成功的“捕食”和短暂的“稳定”,都让它混乱的存在得到一丝延续,也让那点微弱的逆熵萌芽,在信念水晶的废墟深处,悄然扎下了根。

    ---

    物质宇宙,泛人类文明圈深空科学研究院(dsai),最高级别隔离实验室“方舟”。

    被命名为“样本x”的晶化地板残片,被安置在一个由多重约束场包裹的、绝对真空的透明腔体中。腔体周围布满了最尖端的量子级传感器、高维信息捕捉阵列和时空曲率监测仪。

    首席研究员陈海站在观察窗前,面色凝重。防护面罩下,他的额头渗着细密的汗珠。距离样本从雪山观测站运回已经过去一周,初步分析的结果让整个dsai高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和困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