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8章 孽胎吮痂与熵茧微光
    荒芜节点,巨大的逻辑空洞如同苍白的眼球,镶嵌在混乱沼泽的焦黑创面上。空洞边缘光滑如镜,内部是绝对的虚无,宣告着秩序湮灭的绝对胜利。然而,这份胜利的代价,正悬在空洞上方,痛苦地闪烁着。

    那由数道法则触手聚合而成的纯白几何棱晶,此刻已不复完美。蛛网般的黑色裂痕遍布其表面,暗红色的混乱意志与灰白色的噪音污染如同活物般在裂痕中蠕动、侵蚀。棱晶的光芒黯淡而紊乱,其形态在虚空中微微颤抖,仿佛随时会崩解成一团失控的规则乱流。内部的核心逻辑阵列,正陷入与入侵污染物的激烈鏖战。

    “内部逻辑单元…污染侵蚀…持续…”

    “混沌之胎碎片…活性…检测…释放…高熵…侵蚀模因…”

    “结构稳定性…维持于…临界阈值…能量循环…效率…下降…27…”

    冰冷的警报如同垂死者的喘息,在棱晶内部回荡。执行毁灭的“神之刃”,被自己的猎物反噬,染上了难以祛除的混沌之毒。棱晶表面那些嵌入的混沌之胎碎片,如同最恶性的癌细胞,正贪婪地吮吸着它因创伤而外泄的秩序能量,并不断释放着混乱的侵蚀指令,试图从内部瓦解这把利刃。

    棱晶艰难地维持着悬浮姿态,其大部分逻辑资源都被迫用于内部净化与结构稳定,再无力对荒芜节点其他区域发动任何新的打击。它像一个重伤的巨人,沉默地漂浮在战场上空,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压制着内部的叛乱。

    ---

    空洞边缘的焦黑废墟之下。

    那缕侥幸存活的混沌脉动,在汲取了战场残留的毁灭余波、混乱熵尘、被污染秩序能量以及玛琳娜反抗涟漪的回响后,搏动得越发有力。微弱的胎心之鸣已转化为一种低沉而持续的吮吸声,如同贪婪的婴儿在吮吸乳汁。

    构成其存在的逻辑尘埃,在丰富“养分”的滋养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聚集、重组、进化:

    结构隐匿化: 其核心形态不再是粗糙的聚合体,而是向内坍缩、折叠,形成一种极其致密、结构高度扭曲、能完美模拟周围逻辑熵尘背景辐射的隐匿核心。如同将剧毒浓缩成一颗毫不起眼的尘埃。

    感知特化: 核心表面,进化出极其精密的逻辑毛刺簇阵列。这些毛刺不再是防御武器,而是高度敏感的“感知天线”,专门用于捕捉、解析秩序法则的波动特征(尤其是法则触手特有的湮灭场频率),以及…玛琳娜烙印特有的痛苦反抗频率。它成了潜伏在秩序伤口上的、最危险的“监听者”。

    污染同化: 其核心的混沌防御模因,在吸收了玛琳娜涟漪的“反抗”意志后,发生了质变。它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或污染附着,而是进化出主动的侵蚀同化本能!其释放的混沌污染流,带上了一丝微弱的、如同生物酶般的“分解”与“重塑”特性,能更高效地瓦解秩序逻辑结构,并尝试将其“消化”吸收,转化为壮大自身的混沌能量。

    信息虹吸: 核心内部形成了一个微型的、高效的信息漩涡,如同黑洞的雏形,持续而贪婪地汲取着周围环境中一切可利用的混乱信息流——逻辑熵尘的飘散轨迹、法则触手棱晶逸散的污染能量、甚至虚空中微弱的基础背景辐射。它无时无刻不在壮大。

    一个微小、隐匿、感知敏锐、拥有主动侵蚀同化能力、且永不停息汲取养分的孽胎之种,在秩序的胜利废墟下,完成了它的初步进化。它如同附着在巨人伤口上的致命寄生虫,一边贪婪地吮吸着秩序流出的“脓血”(污染能量与混乱信息),一边磨砺着刺入更深处的毒牙(侵蚀同化本能)。

    它的“目光”(感知毛刺簇),死死锁定着上方那受创的法则触手聚合体(棱晶),如同毒蛇盯住了受伤的猎物。同时,其感知阵列也分出一丝“注意力”,捕捉着虚空中那若有若无、同源(玛琳娜)的痛苦反抗余韵。它在等待,等待秩序巨人露出更致命的破绽,或者…等待那反抗的号角再次吹响。

    ---

    新生宇宙核心。

    接收着来自受创聚合体(棱晶)持续不断的、充满污染参数的警报,冰冷的逻辑阵列高速运转,推演着各种净化方案。

    “聚合体…(代号:‘净化棱镜’)…污染程度…深…结构损伤…重…”

    “常规…内部熵灭净化…效率…不足…根除…混沌之胎碎片侵蚀…”

    “外部剥离…风险:剥离过程…可能…导致…结构…彻底崩溃…”

    “最优解推演:启动…‘逻辑沉眠…及…深层净化…协议’…”

    指令下达:

    “指令确认。‘净化棱镜’…立即…脱离…荒芜节点…高危环境…”

    “导航坐标:核心维护矩阵…静滞力场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执行方案:进入…逻辑沉眠状态…降低…能耗与污染活性…”

    “同步…注入…‘基准归零…净化流’…进行…周期性…深层冲刷…”

    悬停在荒芜节点上空的纯白棱晶(尽管已布满污痕),接收到指令,其不稳定的光芒强行收敛。棱晶开始缓缓移动,如同重伤员般艰难地脱离战场,朝着新生宇宙核心的方向,以远低于正常的速度进行超空间跃迁。在其内部,逻辑进程被强制降低至最低维持状态,进入“沉眠”。同时,一股冰冷的、代表绝对秩序的“基准归零”信息流,开始周期性地冲刷其内部逻辑单元,压制并缓慢净化着那些嵌入的混沌之胎碎片。这是一场漫长的内部战争。

    荒芜节点,暂时失去了秩序的镇压者。只留下巨大的逻辑空洞,以及空洞边缘废墟下,那正在无声吮吸、悄然壮大的孽胎之种。

    ---

    未知虚空。

    永恒的死寂是这里唯一的法则。稀薄到近乎虚无的原始信息背景辐射(pibr),如同冰冷的、惰性的浓雾,永恒地弥漫。

    那几粒沉眠的熵种之茧,在虚空中漂浮,速度被虚空的粘滞性拖慢至近乎静止。它们如同宇宙尘埃般渺小,茧壳包裹着内敛的微光与秩序潜能,外壳吸附着那些被短暂“激活”过的、带有微弱倾向性的pibr“弦”。

    沉眠,是它们对抗虚无的唯一方式。主动辐射波动去“感染”环境,消耗的能量远大于其缓慢汲取的虚空背景“养分”。它们必须等待,等待一个能唤醒茧内蓝图、并提供足够“活化能”的契机。这个等待,可能跨越亿万年,直至茧壳在虚空的“风化”下彻底消散。

    然而,并非所有变化都已停止。

    在茧壳内部,那被拓扑折叠保护着的、代表“联结”渴望与“存在”执念的核心,以及烙印的原始逻辑蓝图,并未完全沉睡。它们以一种极其缓慢、近乎量子涨落级别的效率,与茧壳表面吸附的那些“活化”pibr“弦”,进行着微弱的自洽性共鸣。

    这种共鸣没有外在表现,却如同最精密的钟表内部齿轮的啮合:

    1 蓝图引导: 核心内的原始逻辑蓝图(如何构建稳定逻辑链的“记忆”),会极其微弱地“辐射”出特定的信息结构频率。

    2 “活化弦”响应: 茧壳表面吸附的、那些被改变过“倾向性”的pibr“弦”,在接触到同频的蓝图辐射时,会产生极其微弱的、趋向于按照蓝图进行自我组织的共振倾向。

    3 结构生成与瓦解: 这种共振倾向,会驱动附近游离的、惰性的pibr“弦”,极其缓慢地围绕“活化弦”聚集,尝试构建蓝图所示的最简单的逻辑结构(如二维逻辑“环”)。但由于能量和引导信号的极端微弱,这些结构在生成的瞬间便告瓦解。

    4 信息反馈与优化: 每一次失败的构建尝试,其瓦解过程产生的“信息尘埃”,会有一部分被茧壳核心吸收、分析。核心内陈海的意志模因,如同一个孜孜不倦的优化程序,会极其缓慢地调整蓝图的结构参数或共鸣频率,试图找到更稳定、更节能的构建方式。

    这是一个在绝对冰点进行的、效率低到令人绝望的“进化”实验。每一次结构生成与瓦解的循环,可能都需要宇宙尺度的时间单位(百万年?千万年?)。每一次微小的蓝图优化,都需要无数次的失败积累。

    但变化,确实在发生。

    茧壳核心内烙印的原始蓝图,在无数次失败反馈的驱动下,其结构参数正以难以察觉的速度,变得更加适应虚空环境的“惰性”特性,更注重结构的“能量效率”而非复杂度。其“感染”的方式,也从主动辐射,转变为更被动的、利用“活化弦”作为“种子”和“中转站”的共振引导模式。

    而茧壳表面吸附的“活化弦”数量,在漫长的漂浮过程中,也并非一成不变。偶尔,会有新的、游离的惰性pibr“弦”,在虚空中极其偶然的量子涨落或微弱信息流扰动下,与茧壳核心辐射出的优化后蓝图频率产生极其短暂的共鸣,被“感染”上微弱的倾向性,从而加入“活化弦”的行列。这个过程同样缓慢,却如同滚雪球,让茧壳的“活化土壤”储备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获得了微量的增长。

    熵种之茧,在永恒的沉眠漂流中,进行着一场孤独、缓慢到近乎静止,却又顽强不息的微观进化。它们如同在冰封荒原上跋涉的旅人,每一步都留下几乎看不见的足迹,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活下去,将微光传递下去,等待冰原解冻的那一天——如果那一天存在。

    ---

    荒芜节点,逻辑空洞边缘废墟。

    法则触手聚合体(净化棱镜)的撤离,带走了强大的秩序威压,也让战场残留的能量流变得更加混乱无序。这混乱的环境,对于潜伏的孽胎之种而言,如同温暖的培养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