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播背景中传来一阵爆炸声,《这里是伦敦》的节目信号骤然中断。
只徒留一阵嘲哳的电噪声。
无疑,这次的广播内容让人内心感到无比沉重。
德国为了动摇英国全民抵抗的决心,竟将战火引导向了英国平民。
恩尼不由想到后世见到过的伦敦轰炸照片,内心也很是感慨。
无论什么时候,战争苦的都是平民——权|贵早就带着财富躲到海外了。
乔治也在为英国平民的命运感到一阵扼腕,叹息了一阵,他的思绪才从忧国忧民转回到现实生活,准备骑自行车去喜互慧连锁公司上班。
虽然恩尼给他买了新车,但乔治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要是让他同事知道了,肯定被人在心里记恨……除了家人,没人会真心希望你“开路虎”。
不过,在乔治穿鞋准备出门的时候,恩尼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放着闲置的车不开,还苦哈哈的做劳工,专家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想着,恩尼叫住了乔治:“我们现在有自己的汽车了,完全可以兼职赚外快啊。”
乔治刚穿好鞋子,听到恩尼说的,有些不理解:“你是说开出租车吗?但我没有执照……而且,这么好的车我可不舍得让别人坐。”
“想要赚钱不一定非得是出租车啊,”恩尼笑着,“完全可以用来帮别人搬家、送货,甚至为一些婚礼、庆典提供轿车服务。”
乔治听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你说的对,这些都是很好的副业啊。”
恩尼笑了笑,果然,还得是专家说的对,闲置的车用来拉活,空闲的房子用来出租,都是很好的生财之道(狗头)。
乔治出门上班后不久。
邮政管理局的快递员上门,将恩尼的驾照送来了。
拿到驾照,这对恩尼来说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而在这个清晨,另一件大事也在发生——那就是新一期的《纽约客》发行了。
此时此刻,知道这一期《纽约客》将会刊登什么内容的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紧张。
毕竟,恩尼的《天使》注定会引起如同真正的天使下凡般的轰动。
……
纽约的科维茨商店中,卡罗夫人正推着婴儿车中的小威尔在购物。
这家“科维茨”商店是纽约本地的连锁百货商店,商品涵盖珠宝、电气、服装等多个品类,售价却通常比别的商场要低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很多纽约民众喜欢的购物之选。
此时,卡罗夫人正在婴儿用品区购物,在给小威尔挑选奶嘴、连体衣、香皂之类的必须用品。
然而,就在卡罗夫人心情不错的挑选时。
哇~哇~哇哇~~!
婴儿车中的小威尔挥动着手脚,嚎啕哭闹了起来。
卡罗夫人有些无奈地捂了捂额头,最近总感觉小威尔的哭闹越来越厉害了,而且皮肤的颜色也变得有些过于粉嫩。
为了这件事,卡罗夫人还特意带着小威尔去诊所看过病,但医生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
她抱起小威尔哄着,摇晃到手臂都有些酸,小威尔才算停止哭泣。
她轻手轻脚的将小威尔重新放回婴儿车中,起身时见到了前面货架上售卖的牙粉。
……小威尔会一直哭闹,没准是牙粉品牌不够好的原因,毕竟孩子现在是长牙齿的时候嘛。
卡罗夫人心中想着,推着婴儿车来到陈列牙粉的货架前,挑选了一罐产自斯蒂德曼药剂厂的“天使笑颜”,包装盒上印着“长着翅膀的婴儿”沐浴在天降的阳光中。
她一直都知道这款牙粉,在之前买的牙粉都用完后,总算能买一罐了。
满载而归的卡罗夫人结完账,将购买来的商品挂在婴儿车上,推车继续逛商店,想再买一些促销的日用品回去。
然而,在走到售卖杂志的区域时,见到三五成群的带着孩子的母亲,都在围读着一本杂志。
同时传来这些母亲们震惊、惊恐、愤怒的对话:
“上帝啊!太触目惊心了,牙粉之所以能让baby安静,是因为用了有毒的甘汞。”
“拜托,请告诉我这是假的,我的宝贝一定是天生的粉嫩皮肤……不是我害了她。”
“别欺骗自己了,这篇小说附带了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室的检测报告啊……该死的工厂主,竟然为了赚钱卖有毒产品!”
随着这些对话传出,越来越多带着孩子的母亲驻足在此,听到的消息让她们的脸色变得相当难看。
“发生了什么事?”卡罗夫人疑惑的询问一位母亲。
“买一本最新的《纽约客》吧!”那位母亲低头见到卡罗夫人挂在婴儿车上的牙粉,“上帝啊,快把这一罐丢掉吧,整个纽约……不,整个美国的孩子都在遭受这玩意的毒害。”
卡罗夫人愣怔了下,没明白什么意思,什么叫整个美国的孩子都在被毒害?
也就是询问的时间内,这里聚集了更多的母亲。
……不敢相信……天啊,这竟然是有毒的……别管战争了,我们的孩子正在面临更严重的危机……
那些母亲愤怒着、抨击着,带着孩子拥挤在书架前,抢购剩余不多的最新期《纽约客》。
“到底发生了什么啊。”
卡罗夫人有些慌了,眼前愈发愤怒、混乱的母亲们,开始让她感到不安。
为了弄清楚缘由,卡罗夫人推着婴儿车也挤进了人群,历经一场“拼杀”后,花了15美分,总算买到了最新一期的《纽约客》。
而这个时候书架上最后几本的《纽约客》,也已经被一扫而空。
最新一期《纽约客》的封面内容,显得有些阴郁、沉重——一个长着翅膀的婴儿在漫天飘飞的粉色风雪中坠落,眼角带着泪水。
卡罗夫人恍惚了下,这与“天使笑颜”牙粉上的包装图案,仿佛截然不同的两极。
翻过目录页之后,就是这期杂志排在第一篇的小说——《天使》,一部前所未有的以连载方式出现在《纽约客》上的长篇小说。
这也是会让人感到诧异的一点,毕竟一直以来,《纽约客》都只会刊登短篇小说,而能让主编哈罗德·罗斯开长篇连载先例,除非是具备重大公共属性的非虚构小说。
“恩尼·里瑟……是里瑟家的儿子。”
卡罗夫人见到作品标题下的署名,愣怔了下,回想起恩尼过去对她做的事,隐隐间一些不解的事情被串连在了一起……让她更加感到不安……
她带着这种不安,迅速阅读着这一期的《天使》。
环境恶劣的工厂……成袋成袋有毒的化学原料……手脚颤抖、红斑生长的工人疯尼克……以及那附带在本期小说末尾的化学检测报告……
卡罗夫人傻住了,看着婴儿车中皮肤泛粉的威尔,泪水无法抑制的淌出。
“我……我害了威尔。”
卡罗夫人再也无法承受这种痛苦,将自己亲手买来的牙粉——天使笑颜,重重砸在了商店地面上。
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抱起婴儿车中因周围的喧闹而哭泣起来的小威尔,嘴里不断地道歉,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同时,除了对自己的孩子外,她的心中也充满了对恩尼的愧疚……她深深的错怪、伤害了恩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