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3章 合伙人
    伦敦的四月,空气中还残留着些许清冽,但阳光已经努力穿透薄云,洒在泰晤士河上,泛起粼粼波光。一辆沉稳的黑色轿车滑过古老的街道,最终停在梅费尔区一栋低调而考究的乔治亚风格建筑前。门童训练有素地上前拉开车门。

    君凡率先下车,他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眼神沉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转身,绅士地向车内伸出手。一只白皙纤细的手轻轻搭在他的掌心,苏云熙优雅地下了车。她今天穿着简约的米白色羊绒连衣裙,外搭一件同色系的风衣,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后,脸上带着温婉得体的微笑,像一幅安静的画。她挽住君凡的手臂,目光柔和地打量着四周充满历史感的建筑。

    “嚯,沃尔特这家伙,品味还是这么老派又讲究!”张浩杰最后一个跳下车,他穿着相对休闲的卡其色夹克,里面是格纹衬衫,显得活力十足。他拍了拍君凡的肩膀,指着眼前的建筑,“瞧见没,凡哥?savile row附近的老牌绅士会所,不是会员根本进不来。沃尔特特意选这儿,够意思吧?”

    君凡点点头,嘴角微扬:“环境不错,够安静。希望这次见面能有所收获。”

    “放心!”张浩杰信心满满地揽住君凡另一边肩膀,“沃尔特是我在帝国理工读博时最铁的搭档,搞生物能源的专家,尤其对欧洲市场门儿清。他那人靠谱,就是有点…嗯,英伦范儿十足,慢条斯理的。云熙姐,待会你就当看风景,品品茶,听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儿聊点枯燥的‘绿色金子’。”他对着苏云熙做了个鬼脸。

    苏云熙闻言,只是温柔地笑了笑,轻轻点头:“好,你们谈正事,我陪着就好。”她的声音轻柔,像拂过心头的微风。

    在侍者的引导下,三人穿过铺着厚厚地毯、装饰着古典油画和壁灯的走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雪松木和皮革混合的沉稳香气。推开一扇厚重的实木门,一间光线柔和、陈设典雅的私人会客室映入眼帘。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精心修剪的小花园,室内壁炉里跳跃着温暖的火焰。

    一个身影闻声从窗边转过身来。

    “杰!我的老朋友!真高兴见到你!”沃尔特·霍沃斯张开双臂,热情地迎向张浩杰。他大约四十多岁,身材保持得很好,穿着合身的深蓝色三件套西装,银灰色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真诚而温暖的笑容,浅蓝色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沃尔特!”张浩杰大笑着和他用力拥抱了一下,“你还是这么精神!一点没变!”

    “岁月不饶人,倒是你,杰,看起来还是当年那个在实验室里熬通宵的拼命三郎。”沃尔特松开张浩杰,目光随即转向君凡和苏云熙,笑容更加温和得体,“这位一定就是君凡先生了?杰在邮件里对你推崇备至,说你是‘绿源’项目的灵魂人物。幸会!”他主动向君凡伸出手,握手有力而稳重。

    “霍沃斯先生,幸会。浩杰也常提起您,说您是欧洲生物能源领域的权威。”君凡不卑不亢地回应,语气沉稳。

    “过奖了,只是在这个行业浸淫得久些罢了。”沃尔特谦逊地笑笑,目光随即落在苏云熙身上,带着纯粹的欣赏,“这位美丽的女士,想必就是苏云熙小姐?欢迎来到伦敦。”他微微欠身,行了一个标准的绅士礼。

    “霍沃斯先生,您好。”苏云熙微笑着颔首回礼,仪态大方。

    寒暄过后,四人落座。侍者悄无声息地送上饮品:君凡和张浩杰是英式红茶,苏云熙是一杯香气馥郁的伯爵茶,沃尔特则是一杯清澈的矿泉水。

    “好了,老朋友,”沃尔特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目光在君凡和张浩杰之间流转,带着真诚的兴趣,“杰在邮件里简单提了你们的‘绿源’项目,听起来非常振奋人心。现在,我很想听听更具体的情况?特别是君凡先生,作为掌舵人,您的构想是什么?”

    张浩杰立刻看向君凡,眼神充满鼓励:“凡哥,你来说。”

    君凡点点头,坐直了身体,目光沉静地看向沃尔特:“霍沃斯先生,‘绿源’的核心在于我们团队成功培育并优化了几种特殊藻类。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特定条件下,能将生物质(主要是农业废弃物和特定水生植物)高效转化为生物燃料,中试阶段的能量转化率已经稳定在75左右。”

    “75?”沃尔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浓厚的兴趣,“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数字!远超目前主流技术的平均水平。能说说关键点吗?是代谢路径的优化?还是反应器设计有突破?”

    张浩杰忍不住插话,带着技术人员的兴奋:“都有!沃尔特,你记得我们当年在实验室搞的那些藻类代谢模型吗?‘绿源’就是在那个基础上,结合了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大幅提升了目标脂质的合成效率和速度。至于反应器,我们采用了多级耦合设计,优化了热质传递,大大减少了能量损耗。”他边说边比划着,仿佛那些复杂的装置就在眼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杰的补充很到位,”君凡接着张浩杰的话,语气平稳但充满力量,“关键在于可持续性和成本。原料我们锁定非粮作物和废弃生物质,不与人争地争粮;培养过程在封闭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对淡水资源需求极低;整个工艺的能耗通过余热回收和系统优化,也降到了可接受的范围。我们初步测算,大规模生产后,成本有望比现有主流生物燃料低20以上。”

    沃尔特听得很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深入思考时的习惯。他端起水杯抿了一口,看向君凡:“非常清晰的思路,君凡先生。技术路径听起来很扎实,成本优势也很明显。那么,你们这次来伦敦,是想了解欧洲市场的切入点和前景?”

    “正是如此。”君凡坦诚地说,“我们对技术本身有信心,但对欧洲市场的具体环境、政策导向、竞争格局以及潜在的合作模式,了解还很有限。您是行家,希望能听听您的见解。”

    沃尔特放下水杯,身体靠向椅背,神情变得认真而专业:“欧洲,无疑是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燃料需求最迫切、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市场之一。欧盟的‘fit for 55’法案你们应该知道,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55。这给交通领域的脱碳带来了巨大压力,生物燃料是重要的替代方案。”

    他顿了顿,继续道:“目前欧洲主流的生物燃料路线,第一代以粮食作物(如玉米、甘蔗)为原料的,因为‘与人争粮’的伦理问题,发展已经受限,甚至被政策逐步淘汰。第二代,也就是你们关注的木质纤维素乙醇等,技术难度大,成本居高不下,推广缓慢。”

    张浩杰忍不住插话:“所以,这正是我们的机会!‘绿源’用的是非粮废弃物,原料来源广泛又环保,转化效率高,成本有优势!”

    沃尔特笑着点点头:“没错,杰。这正是我认为‘绿源’非常有潜力的关键。欧洲市场现在最青睐的,就是你们这种基于先进生物技术、使用非粮原料、真正可持续的生物燃料路线。政策补贴和碳排放交易体系(ets)都会向这类项目倾斜。”

    他话锋一转,看向君凡,带着一丝商人的敏锐:“不过,君凡先生,市场前景广阔,但挑战也不小。欧洲的监管体系非常复杂且严格,从原料的可持续性认证(比如rsb, is),到燃料的最终规格标准(en标准),再到生产设施的环境评估,每一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打通。而且,老牌的能源巨头们,如bp、壳牌、道达尔,还有专注于生物技术的诺维信等公司,都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建立了强大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新入局者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和突破口。”

    君凡认真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苏云熙安静地坐在他身边,小口啜饮着温热的伯爵茶,目光温柔地落在君凡专注的侧脸上,偶尔也礼貌地扫过正在发言的沃尔特,始终保持着倾听的姿态,没有插一句话。

    “您提到的监管壁垒和巨头竞争,确实是现实的挑战。”君凡思考片刻后开口,语气沉稳,“那么,以您的经验,像‘绿源’这样的新技术项目,在欧洲市场比较可行的落地路径有哪些?是寻求与大型能源公司合作?还是寻找专注于新能源的投资机构?或者,有没有可能建立独立的、规模适中的示范项目,先证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非常好的问题。”沃尔特赞许地点点头,“路径选择取决于你们的目标和资源。如果追求快速规模化,与bp、壳牌这样拥有完善炼化、分销网络和品牌渠道的巨头合作,无疑是条捷径。他们需要新技术来满足日益严格的低碳燃料配额要求。但代价是,议价权可能会被削弱,技术的主导性也可能受到影响。”

    他话锋一转:“如果你们更看重对项目的控制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寻求专注于清洁技术的私募基金或政府背景的绿色投资机构,会是一个选择。他们能提供资金支持,对技术的干预相对较少,但可能缺乏市场端的直接助力。至于建立独立的示范项目,”沃尔特沉吟了一下,“这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强大的本地化运营团队,风险较高,但一旦成功,品牌价值和独立性是无与伦比的。我个人认为,对于‘绿源’这样拥有显着技术优势的项目,前两条路可能更稳妥高效。可以先从技术授权或合资建立示范工厂开始,逐步深入。”

    张浩杰听得连连点头:“对对,沃尔特,你分析得太到位了!我们之前也讨论过类似的方向,但没你这么系统。凡哥,你觉得呢?”他看向君凡。

    君凡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深邃的目光仿佛在权衡着沃尔特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苏云熙的目光始终温柔地追随着他,安静地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