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0章 风云际会,壮志出征
    朝会的钟鼓余音消散,赵翊阔步迈出朝堂,心中装着家国的重任与紧迫的战局。未作丝毫停歇,他径直奔赴少年营。

    踏入营门之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恰好倾洒在练兵场上,仿若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映照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眼前,那些王皇亲贵族的子孙们,曾经被人私下里称为“少爷兵”,此刻却以令人惊叹的姿态列队而立。

    回想起初见他们时的情景,赵翊不禁摇了摇头。

    那时,这些出身显贵的子弟们初入军营,个个都带着养尊处优的骄纵之气。队列站得歪歪扭扭,有人交头接耳,对教官的指令置若罔闻;训练时无精打采,兵器拿在手里都显得生疏而勉强。

    他们似乎把军营当成了另一个玩乐的场所,纪律在他们眼中如同儿戏。

    而如今,仅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眼前的景象却焕然一新。

    士兵们身着整齐的军装,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坚毅。

    他们的队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笔直,每一个动作都整齐划一,充满力量感。长枪挥舞间,虎虎生风;盾牌交错时,密不透风。

    赵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

    他深知,当初力排众议对禁军进行整理,组建这少年营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些年轻的子弟们,并非天生就是纨绔,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严格的训练,他们同样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元帅!”一声响亮的呼喊打断了赵翊的思绪。只见带队的李勇快步走来,向他行礼。

    “嗯,士兵们训练得很不错。”赵翊赞许地点点头。

    “全靠元帅的英明决策和严格要求,士兵们才有了如今的进步。”将领恭敬地说道。

    赵翊微微颔首,目光在士兵们身上一一扫过,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想法。

    太原战事吃紧,前线正需要兵力支援。而眼前这些经过训练的少年营士兵,虽然实战经验不足,但他们年轻有活力,充满了斗志。

    如果能带领他们去太原,不仅可以解前线之急,还能让他们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快速成长起来。

    “传令下去,挑选五百精锐,随我前往太原支援。”赵翊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将领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是!元帅!”

    消息很快在少年营中传开,士兵们得知要跟随赵翊前往太原支援,顿时沸腾了起来。

    他们纷纷主动请缨,渴望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

    在他们眼中,赵翊不仅仅是兵马大元帅,更是一位传奇般的人物。

    从长辈们的口中,他们得知赵翊身份特殊,能力超群,跟随他出征,是一次难得的荣耀,更是一个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

    “我要去!我要为国立功!”

    “我也去!我要让大家看看,我们不是只会享乐的少爷!”

    士兵们的呼声此起彼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

    赵翊看着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感动。

    他深知,这一战,不仅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这些年轻人的未来。

    退朝后,宋徽宗赵佶没有丝毫耽搁,径直前往遥望殿。

    他脚步轻快,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向妃正在殿内闲坐,见皇上前来,连忙起身相迎。

    “皇上今日怎得有空前来?”向妃笑语盈盈,眼神中满是温柔。

    赵佶走上前,拉起向妃的手,笑着说道:“爱妃,今日朝堂上,朕封了赵翊为兵马大元帅。”

    向妃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惊喜:“真的吗?皇上英明!赵翊那孩子有勇有谋,封他为兵马大元帅,实至名归啊!”

    赵佶看着向妃高兴的模样,心中也甚是欢喜,又接着说道:“不止如此,朕还封你为东宫皇后。”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让向妃一时愣住,她瞪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片刻后,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皇上……这……这是真的吗?”向妃声音颤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当然是真的,朕今日便昭告天下。爱妃,这么多年委屈你了,如今也该给你一个名分了。

    ”赵佶轻轻为向妃拭去泪水,深情地说道。

    向妃心中满是感动与喜悦,她屈膝跪地,哽咽着说道:“臣妾多谢皇上隆恩。臣妾定当尽心尽力,辅佐皇上,管理好后宫。”

    赵佶扶起向妃,将她拥入怀中:“爱妃,你知道吗?朕一直都想给你这天下最尊贵的名分。

    如今赵翊也已长大成人,有了一番作为,朕便没有什么顾虑了。”

    向妃靠在赵佶的怀里,心中如蜜般甜。多年来,她在后宫虽深得皇上宠爱,但始终名不正言不顺。

    如今,终于成为了东宫皇后,这份喜悦让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皇上,赵翊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实乃我朝之幸。

    臣妾相信,他定能带领将士们,保我大宋江山,扬我大宋国威。”向妃满怀信心地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啊,朕也相信他。这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聪明伶俐,心怀大志。

    此次任命他为兵马大元帅,朕也是寄予厚望啊。

    ”赵佶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对赵翊的期许。

    “臣妾定会在后宫为赵翊祈福,愿他平安归来,凯旋而归。”向妃轻声说道。

    赵佶轻抚着向妃的发丝,温柔地说道:“有你在后宫,朕便放心了。

    以后啊,这后宫之事就都交给你了,你也别太操劳,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臣妾明白,多谢皇上关心。”向妃抬起头,看着赵佶,眼中满是爱意。

    两人相视而笑,整个遥望殿都弥漫着幸福与喜悦的气息。

    这一刻,向妃觉得自己多年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期待着未来,期待着能与赵佶携手,共同见证大宋的繁荣昌盛,也期待着赵翊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大宋的栋梁之材。

    延福宫中,一片寂静。王皇后坐在窗前,手中的针线活早已停了下来,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与纠结。

    刚刚从宫女口中得知朝堂上的消息,赵翊被封为兵马大元帅,而向妃被立为东宫皇后。

    这消息如同一颗巨石,在她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思绪飘回到了过去。想当初,她身为皇太子的母亲,在后宫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时的她,满心期待着自己的儿子能继承大统,自己也能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皇上对向妃的宠爱与日俱增,而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却渐渐变得模糊。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王皇后喃喃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

    她想起了自己多年来在后宫的谨小慎微,为了维护皇家的尊严和体面,她付出了太多太多。每一个夜晚,她都在孤独与寂寞中度过,盼望着皇上能多来看看她,可得到的却总是一次次的失望。

    如今,向妃被封为东宫皇后,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她心中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呐喊:“这个位置早该是我的!”可理智又告诉她,一切都已经无法改变。皇上的决定,岂是她能左右的。

    “娘娘,您别太伤心了。”一旁的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

    王皇后转过头,看着宫女,苦笑着说:“我怎能不伤心呢?这么多年的期盼,如今都成了泡影。”

    宫女不知该如何安慰,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

    王皇后站起身来,缓缓地在殿内踱步。她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作为皇太子,他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向妃成为东宫皇后,会不会对儿子的地位产生威胁?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我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王皇后突然停下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她决定要找皇上谈一谈,哪怕只是为了儿子的未来。

    然而,当她刚走到门口时,却又停住了脚步。

    她心中明白,此刻去找皇上,除了徒增皇上的烦恼,又能有什么用呢?皇上心意已决,岂是她几句言语就能改变的。

    “罢了,罢了。”王皇后无奈地摇了摇头,缓缓地坐回到椅子上。

    她深知,在这深宫里,自己的力量是如此渺小。她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尽管这安排让她满心不甘。

    “也许,我该为儿子考虑一下别的出路了。”王皇后喃喃自语道。

    她想到了与朝中大臣们联络,为儿子积攒人脉,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可这样做,又何尝不是一种冒险呢?一旦被皇上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王皇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她既不甘心失去这一切,又害怕因自己的举动给儿子带来灾祸。

    在这寂静的延福宫中,她的内心如同暴风雨中的小船,飘摇不定。

    “难道,我真的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吗?”王皇后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

    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抉择,一个关乎儿子未来和自己命运的抉择。可这个抉择,又是如此的艰难,让她犹豫不决,痛苦万分。

    而此时的赵翊,对后宫的这场风云变幻浑然不知,也无暇顾及。

    他前脚带着少年营的蓬勃朝气与激昂斗志迈出营地,后脚便匆匆踏入军器监。

    一进军器监,扑面而来的便是熊熊的炉火与匠人们忙碌的身影。

    炽热的炉火照亮了整个空间,匠人们在光影中穿梭忙碌,手中的铁锤与金属相互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乐章。

    “宋大人!”赵翊远远地便望见了宋显明,迫不及待地高声喊道。

    宋显明听到呼喊,迅速转过身,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去,恭敬地行礼道:“元帅,您可算来了,下官盼您许久了!”

    赵翊环顾四周,看着堆积如山、摆放整齐的兵器,以及有条不紊忙碌着的匠人们,心中充满了期待:“宋大人,我上次交代的火枪,如今进度如何了?”

    宋显明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语气坚定地说道:“回禀元帅,您要求的两万支火枪,已经全部完工,且每一支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确保质量上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