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
“不是…父皇…”
“朕…”
“我…”
正在猜测入群的新人是什么身份的贞观皇帝李世民,被突然出现的亲爹几句话给干懵逼了。
什么情况???
怎么将我爹也拉进来了,亲爹还问我是怎么登基的?
你这样做,让朕好生难办啊!!!
贞观皇帝李世民一直励精图治,不敢有丝毫懈怠。
勤勉执政,做出那番功绩不就是为了百年后到了地下,能够面对李家列祖列宗,以及大哥建成与三弟元吉。
可是朕还没想好呢,你这将朕的亲爹拉了进来,你让朕怎么解释???
能做开国君主的没有一个人是傻子。
武德皇帝李渊看着被自己后仍然默不作声的贞观皇帝李世民,心下一沉。
此时正是武德六年,天下刚刚结束了隋末乱世。
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大的割据势力已经被大唐灭的差不多了,只有一些小点的残余分子苟延残喘,不足为惧。
太极宫内,武德皇帝李渊端坐于龙椅之上。
下方,武德朝一众文武尽数到齐,以文武两列,按各自的官职品级跪坐着。
文官之首的位置坐着的赫然是太子李建成,而旁边的武官阵营首位跪坐着的人正是秦王李世民。
武德皇帝李渊看着英武不凡的两个儿子,一文一武,颇为满意。
“臣等拜见陛下。”
下方的文武百官,齐齐向龙椅上的武德皇帝李渊行礼道。
“众卿家,免礼,平身。”
武德皇帝李渊抬手虚扶。
“谢陛下。”
“此次吐谷浑犯边,诸位爱卿觉得,派何人前去击退异族啊?”
是的,吐谷浑又来骚扰边关百姓了。
每次到了这个季节,那些草原异族就喜欢来到汉家边关上劫掠物资。
大唐如今几乎是天下的主人了。
吐谷浑这样做,分明就是在打大唐的脸,武德皇帝李渊决定给吐谷浑一个深刻的教训。
他心中属意的人选自然是自己能征善战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了。
大儿子李建成,贵为太子,将朝中各项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二儿子李世民,身为秦王,这些年带着大唐将士南征北战,扫除天下一切不服大唐管教的势力。
而开国皇帝李渊则是坐镇京师,协调二人之间的关系。
他一直觉得大儿子和二儿子一文一武,搭配的刚刚好。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应该交由秦王殿下。”
得到武德皇帝李渊示意的官员站了出来,推荐了秦王李世民。
“臣附议。”
“王大人言之有理,臣也附议。”
一会儿功夫,事情便这么定下来了。
武德皇帝李渊亲自下令,由秦王李世民率领十万兵马前往边关,震慑吐谷浑。
而太子李建成则负责军中后勤供给。
此次朝会上,主要问题便是吐谷浑叩边的事儿。
其他细枝末节都不重要。
武德皇帝李渊在与文武百官商议了一些其他事情后,便退朝了。
太极宫内,武德皇帝李渊坐在龙椅上,翻阅着今日送过来的奏章,一个小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躬身拜道。
(┗(`ー′)┓别等了,睡吧睡吧)
“陛下,裴大人求见。”
“裴寂?”
武德皇帝李渊眉头微皱,刚刚上朝的时候才见过,怎么这会儿又跑来了。
“宣。”
“是。”
得了李渊的首肯后,小太监缓缓退了出去。
很快,一个中年长须的男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微臣裴寂,拜见陛下。”
“免礼,平身。”
武德皇帝李渊的声音从上面传来。
“谢陛下。”
“裴爱卿过来找朕,有何要事?”
“陛下,臣以为,派秦王殿下抵御吐谷浑一事不妥。”
裴寂是跟随李渊已久的老臣,此时官拜尚书左仆射。
“为何不妥?”
武德皇帝李渊面上不带任何表情。
“近年来,秦王殿下为大唐南征北战,讨伐天下不臣势力,军功累累,已经快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若是此次秦王殿下成功抵御了吐谷浑,那等他班师回朝后,陛下打算如何封赏秦王殿下?”
尚书左仆射裴寂躬身说道。
武德皇帝李渊闻言一愣,对二儿子李世民的封赏?
他还真的没有想好。
他脑海中回想了一下这些年,二儿子李世民立下的功劳。
“嘶。”
不想还好,稍微回想一下,问题出现了。
二儿子李世民立下的军功,太多了。
遥想当年,大唐开国之初,天下仍然未定。
周围各路反王的势力盘踞。
武德初年到武德二年,西秦薛举率领十万大军压境内。
大唐以秦王李世民为帅,同样率领十万唐军迎击。
结果在浅水原一战中,初战失利,损失惨重。
秦王李世民迅速调整了策略,采用“坚壁清野、疲敌制胜”的战术,与西秦薛举的军队僵持了两月之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直到敌军粮草耗尽、士气低落时,秦王李世民则亲率骑兵突袭,一举击溃了西秦军。
此战斩杀了西秦敌军三千多人,俘虏西秦主将宗罗睺,更迫使薛举之子薛仁杲投降。
唐军不仅收复了失地,还缴获大量军械粮草,稳定住了关中地区。
接着秦王李世民又以反间计俘虏了李轨,不费刀兵便拿下了河西之地。
武德三年,柏壁之战。
秦王李世民再次率军出征,他派人突袭了宋金刚的运粮队,待宋金刚的军队粮草断绝后,他则亲率三千轻骑昼夜追击,在雀鼠谷一日八战,每战皆胜。
最终,唐军以伤亡两千人代价,斩杀敌军三万余人,俘虏了敌将尉迟敬德。
此战彻底消灭了北方威胁,为唐军进入中原扫清障碍。
经过这三次的军事政治活动,大唐在关中的根据地已经变得十分巩固,而且大唐的版图也扩大了不少。
接下来的武德四年,武德皇帝李渊又命秦王李世民率军出征中原地区的王世充和窦建德。
此战是秦王李世民的巅峰之战。
当时的王世充占据了洛阳,而窦建德则率领了十万大军前往驰援,唐军面临两线作战的绝境。
关键时刻,秦王李世民力排众议,仅率三千玄甲军奇袭虎牢关,生擒了窦建德。
而与此同时,洛阳城内的王世充因援军覆灭而开城投降。
此战,唐军以三千骑破十万大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虏敌军六万。
接着,又强势镇压了刘黑闼、徐圆朗、高开道等隋末反王势力。
大唐的势力直接扩张到了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
武德四年,又将两湖地区岭南并入了唐朝版图,
从大唐开国,到武德六年,中间一共经过了六次大型的战役,才统一了全国。
而自浅水原战役,唐军对决薛举父子开始,后经柏壁之战剿灭了刘武周、虎牢关之战灭王世充和窦建德、沼水之战平定刘黑闼,到平定梁王萧铳和江淮辅公袥结束。
这六次开国战役,秦王李世民光亲自指挥便高达四次,为大唐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大唐的版图有三分之二是秦王李世民打下来的。
老李家出现了这么一个军事天才,让李渊倍感欣慰。
一路为其封赏。
如今,秦王李世民的身上不仅挂着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以及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武德皇帝李渊更是为其特别设立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
并赐给了秦王李世民一座天策上将府。
天策上将,可以自行任免官员,节制军事行动,参与国家重大政策,调配一应军队所需物资。
权力直逼太子李建成。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秦王李世民军功再耀眼,可他不是嫡长子啊!
大唐建国六年来,没有太子李建成在后方管理后勤,保证前方秦王李世民能够放手施为。
秦王李世民再厉害也打不了这么多的反王势力。
可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太过耀眼,直接盖住了太子李建成。
这就尴尬了。
此次吐谷浑叩边,朝中大部分将领都是秦王李世民的麾下。
若是派他们前去,跟派秦王李世民去,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若是秦王李世民这次去了,班师回朝后,该封赏他什么?
这下子,武德皇帝李渊也沉默了,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陛下,此事还需陛下尽早决断才是。”
“自从秦王殿下的权力越来越大,秦王殿下与太子殿下之间的嫌隙已经愈来愈大了,陛下。”
裴寂的声音再次响起道。
朝中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看得出来,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他们这些老臣,夹在中间,真的是左右为难啊!
刚刚在早朝上,武德皇帝李渊金口玉言,作为臣子的裴寂如何开口反驳。
只能趁着下朝这会儿,单独过来觐见李渊时,说与他听。
至于最后李渊是否采纳他的意见,他也不知道。
“朕从未想过废黜太子,更未答应世民什么。”
武德皇帝李渊终于开口了。
“陛下,请恕臣僭越。”
“很多事情,到了那一步,就算你不做,你身后的人也会推动你去做的。”
“如今,太子殿下与秦王殿下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微臣担心,他们之间会以其中一人死亡告终。”
“陛下,不能这样下去了。”
裴寂不知何时,跪在了地上,声泪俱下道。
看着自己的心腹老臣,武德皇帝李渊心中很不是滋味。
只因为裴寂他说的全都是事实。
“你先退下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武德皇帝李渊有些心累道。
“老臣告退,吐谷浑一事,请陛下慎重考虑。”
裴寂知道自己已经将该说的都说了,剩下的就全看李渊自己如何抉择了。
“朕从未跟世民许诺过,要将太子之位给他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