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86章 明末和清末
    朱媺娖撇了撇嘴:“我知道我大哥现在最主要的事是恢复经济,但我每次一想到清朝汉人那麻木的样子我就心里不舒服,我大哥可以先练兵啊。”

    张彦一头问号:“清朝时期的汉人麻木?你听谁说的?”

    “网上啊,不都是这样说的嘛。”

    “快拉倒吧,清朝的汉人可不麻木,相反是历代反抗的最高峰。”

    朱媺娖一脸懵:“啊?咋回事?”

    “《晚清民变研究》中就提到过,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十年时间里,反抗为历史最高峰。”

    “根据清朝的历史实录中记载,从鸦片战争前的四年到朝灭亡,民众的反抗活动多达五千三百八十七次。”

    “媺娖,你想一下,既然能被收入实录了,那就说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如果是地方的小矛盾,不可能被记录到实录中。”

    朱媺娖目瞪口呆:“多少?七十多年爆发了五千多次?”

    “对,爆发民变的原因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比如要求涨月例,嫌盐贵,官吏打人结果被贫农围殴的,甚至还有打土豪分田地的。”

    朱媺娖更不理解了:“为什么网上说清朝汉人是麻木的?”

    “很简单,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文字狱加愚民统治让农民丝毫没有民族意识。”

    (注意,清朝之前的朝代都多多少少有官方学府,让普通百姓读书识字,古代识字率的巅峰是明朝中后期。)

    “在反抗清朝地主时更多的是采取斗殴的方式,这些办法不可能解决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就更不可能了。”

    “缺乏民族意识也让近代的华夏在对外战争中一败涂地。”

    “但这种情况完全是建立在清朝不断消灭汉人民族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前的朝代或多或少还有一点民族意识,只是尚未觉醒,但清朝就不同了。”

    “网络上的麻木说的就是这个,但就算再麻木,也分的清好坏。”

    朱媺娖看向张彦:“夫君,解释一下。”

    “鸦片战争,镇江战役,清军在和英军开打时,为了防备百姓通敌,在开战之前就在镇江开始了大规模屠戮。”

    朱媺娖一头问号:“有病吧?”

    “对啊,我也很奇怪,反正最后是镇江百姓直接和清军开打,清军指挥官海龄被百姓捶成了肉泥。”

    “就清军这种德行,也不能怪镇江百姓远远的看热闹。”

    “不过媺娖,你能说坐视不理的汉人麻木吗?”

    朱媺娖摇头:“不能,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清军好像比英军更可恨。”

    “没错,清末因为改革,财政收入甚至逼近了三亿两白银,但这些钱没有用在改善民生上,也没有用在强军上,而是用在修园林和赔款上了。”

    “咱就直说,如果用在强军上,列强入侵都要掂量一下,如果用在改善民生上,列强打过来,用不着清朝动员,当地百姓都能捶死他们。”

    “说个数据,光绪二十九年到三十一年,清军在广东拿下的所谓逆匪就有万人,你知道这些人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吗?”

    朱媺娖摇头:“不知道。”

    “很简单,老实的时候就是贱民,活不下去了,开始反抗了,就被叫做匪,也不想想,如果日子能过下去,谁闲着没事造反啊。”

    “在后世,关于清末民变的研究成了许多大学的研究话题,国外也有研究清末民变的,论文更不用说了,一大堆。”

    “所以清末百姓只是缺乏反抗的纲领,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可不是麻木。”

    “还真不是。”朱媺娖明白了:“夫君,历朝历代,王朝末年的时候是不是都这样?”

    “没错,只不过元朝和清朝多了民族矛盾而已,只不过后世更讨厌清朝,因为元朝只是菜,元朝皇帝也确实不会管理,但清朝不同,他们什么都懂,只是故意的。”

    “哦,夫君,我明白了,我去玩了。”

    朱媺娖说完就向游乐场跑去。

    旋转木马前,朱媺娖笑眯眯的看向李丽质:“丽质啊,这个不好玩,我们去玩刺激的。”

    “不去。”李丽质可不会上当,朱媺娖就不是个好人,整天就想拉着她去玩过山车。

    “你真胆小。”

    天幕空间是快乐了,但小媺娖就不开心了,她又没赶上,都怪自家大哥。

    “大哥,你干嘛让人拦着我啊?”

    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没什么,你一个大明公主,不能乱跑。”

    小媺娖生气了:“就管我一个啊?”

    “对啊,不然呢?”

    小媺娖气的头疼:“房租白交了是不?”

    “没事,大明虽然穷,但还是出的起,没关系,就当谢礼了。”

    “我不管!我要回去。”小媺娖闹了,她不想被拉苦力。

    夜里,吃饱饭的三人闲来无事斗起了地主,鉴于朱媺娖穷,也就没玩钱的,而是贴纸条。

    这时,朱媺娖想到了一件事:“夫君,大明是什么时候,又是怎么失去对建州的控制的?”

    “这个啊,明朝对建州失去统治的原因就是明朝自己作的,说白了就是内部管理失控的一种体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媺娖愣了一下:“咋回事?”

    作为明朝公主,自然不需要关注朝政,这也导致朱媺娖对朝政几乎是一无所知。

    “媺娖,你也知道明朝为什么没有消灭北方政权的原因了吧。”

    朱媺娖点头:“知道了,丽质和我说了。就是北方人口少,大明上升期都在补充北方人口。”

    “没错,当时的北方黄河流域也只是零散分布了一些人口,作为传统的中原地区都是这样,那就更别提辽东地区了。”

    “媺娖,你知道上一个统治辽东的汉人政权是哪一个。”

    朱媺娖看向李丽质:“我知道啊,唐朝嘛。”

    “没错,当明朝拿回辽东的时候,这片区域脱离汉人王朝管理的时间已经快五百年了。孙悟空都刑满释放了。”

    “明朝初年,辽东地区的经济已经退化到了以渔猎为主,农耕次之的局面了。”

    “元朝时期,辽东的屯田还不到三千顷,因为人口太少了,当地甚至没有设计府县来管理。”

    “所以对于当时连中原都没有彻底开发出来的明朝来说,想经营建州,和开玩笑一样。”

    朱媺娖懵了:“太祖他们那个时候这么不容易啊?”

    “当然了,传统封建王朝如果没有充足的人口,连最起码的占领都做不到。”

    “所以当时明朝在建州和辽东的都是军户,很像我那个时代的建设兵团。”

    “用二分守备八分屯田的方式逐渐占领。”

    “但就算如此,建州那边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对比依旧是平分秋色。”

    “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就调动了一万八千人驻守辽东,每人授予田地五十亩,通过这种方法强行把人口迁移过去。”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辽东军屯发展到了一万两千顷。”

    “但就算如此,辽东的经济基础依旧很弱,当时一年才能收割一次,而且产量很少。”

    “到了嘉靖时期,山东每年还要往辽东运送三十万匹棉布和十万斤棉花,不然辽东的士兵就要冻死了。”

    “这种依靠中原不断输血才能稳定的情况一直维持到了嘉靖朝后期。”

    李丽质不理解:“咋回事?”

    “早知道,明朝对辽东的统治完全是依靠军屯来维持的,嘉靖后期,军屯开始崩溃,原本属于士兵的土地都被军官和太监瓜分了,卫所制度直接被破坏了。”

    “这也导致辽东的军户过的日子还不如内地的佃农。”

    “后果就是当地军户大量逃亡,逃的人越多,明朝在辽东和建州的军事力量就越弱。”

    “面对女真和蒙古的入侵时,反抗的力量也就越弱,偏偏这里还是还是女真和蒙古入侵的主要地区之一。”

    “到了万历七年,辽东军户都逃走一半了,面对士兵逃亡和女真蒙古的入侵,明朝在东北的统治就彻底崩溃了。”

    “直到努尔哈赤屠戮辽东汉人之后,明朝就彻底失去了拿回辽东的机会了。”

    “你们想一下,明朝为什么没有管理好辽东?”

    朱媺娖和李丽质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二女看向了张彦,一脸懵懂。

    “这么说吧,明太祖对辽东的管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当时百废俱兴的情况下,这种军事化管理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这种军事化管理可以迅速恢复力量,一万多顷的耕地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只要明朝在东北的经济稳定后,完全可以进行逐渐扩张,直到彻底掌握东北。”

    “但问题就在于明朝经过早期的上升期后就迅速进入了封建王朝内部消耗之中。”

    “不止军官强占军田,甚至是太监也来凑热闹。”

    “明朝对此完全没有制止,这也导致辽东成了明朝最早崩溃的地方,当女真的力量完全超过明朝在辽东的力量以后,辽东最后也就被女真拿走了。”

    朱媺娖撇了撇嘴:“嘉靖一朝啊,我估计成祖会把我这个祖宗打死。”

    张彦呵呵一笑:“自信一点,把估计去掉,我就直说吧,嘉靖万历这爷孙两个,在位时期拼命挂机。”

    “哪怕他们能把目光多放在辽东一下,也不至于让情况糟糕到这种地步。”

    朱媺娖明白了:“难怪太祖到了万历时空第一时间就要解决辽东的问题。”

    “多稀奇啊,你家太祖自始至终都没把倭国放在眼里,打倭国只是顺手,当时的明军战斗力还是在线的。”

    “清朝作为明朝之后的王朝,再加上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自然是你家太祖的第一目标。”

    “你家太祖就是打垮了蒙古才建立明朝的,现在女真要入主中原,这和在明孝陵蹦迪没区别。”

    朱媺娖撇了撇嘴:“不许在我家祖坟蹦迪。”

    张彦愣了一下,随后看向李丽质:“丽质,有时间我去去一趟。”

    “好啊。”李丽质当即就同意了,配合自家夫君,没毛病。

    “不行!”朱媺娖瞪了李丽质一眼:“你信不信我也去你家祖坟蹦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