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0章 我家不要那么多地
    卫兰兰挑完水回来,正疑惑着她带回来的干柴怎么多了一倍,就对上了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

    蛮蛮一手放在柴上,一手拍着自己胸脯,扬着小脑的等卫兰兰谢谢他呢。

    奈何卫兰兰半天也不开口,他急得呲牙跳脚。

    “他是让你夸他呢,你不说两句他是不会走的。”李文清的声音从门口传进来。

    卫兰兰颤着声音,干干巴巴地说了句,“你真厉害,比我捡的还多。”

    等蛮蛮跑出去,她才红着眼睛,委委屈屈地叫了声二嫂。

    她还以为猴子发疯了,要挠人呢。

    “有时候,动物比人更友善呢。”李文清似不经意,又似在点她。

    她吸了口气,决定一会不去看杨氏了。

    蛮蛮跑出去是带着任务的,李文清让他去把卫知白叫回来吃饭。

    也不知道他俩咋交流的,卫知白还以为李文清出了什么事,火急火燎的跑回家时。

    看见人好端端的坐在屋里,倒腾白薯叶子呢。

    “娘子?”

    “嗯,你回来这么快呀。能不能帮我做几个大木箱子,我想种白薯。”李文清没有抬头,目光依旧留在白树藤。

    就这事?

    那猴子抓耳挠腮,又蹦又喊的,还爬到他肩膀上叫他,就为了这事?

    卫知白微微侧目,看着进屋后立马乖乖坐在李文清旁边,甚至还帮忙拿白薯叶子的蛮蛮。

    这猴子还有两张面孔!

    蛮蛮哪知道那么多,他闻着卫知白身上有主人的味道,自然更亲近。

    但这又不是主人,所以不用小心翼翼的,有什么不对?

    “二哥回来了,可以吃饭了。”卫兰兰看见卫知白进院子,就麻利地端着碗盘进了屋。

    李文清的陪嫁里有很多米面粮油,卫兰兰今天做了白面和玉米面二合一的饼子。

    又用猪油炒了两个菜,一碗白薯叶子,一碗鸭蛋,外加一碗切片的蒸白薯。

    只是长得好的白薯都留下做种了,这碗里的白薯是那种筋很多的,不太好吃。

    饭菜挨个摆在小圆桌上,看起来很丰富。

    今天这顿虽然稍微素了些,但李文清的胃口好,她今天上山了运动量大。

    “二嫂可厉害了,带着我找了好几样吃食。二哥,你明天跟我俩一块去山里,带你去看莲蓬。”

    卫兰兰吃着白面饼子,感觉自己今天快幸福死了。

    一天没挨骂,也没干活,还吃上了白面和猪油炒的鸡蛋。

    卫知白眼神有些闪烁,关切地问,“你去山里了?怎么只带了小妹。”

    山里没什么可去的,娘子一定是觉得家里太苦闷了,他往后要早点回来。

    “是啊,我想着昨晚的事,总觉得不太踏实。”李文清夹起一筷子炒鸭蛋放进卫知白碗里,他这种身材需要蛋白质,不然可维持不住呢。

    卫知白有些腼腆地红了耳尖,也给李文清加了一筷子菜。

    两人互相投喂,很快就吃完了饭。

    卫兰兰左瞄瞄右看看,越看越觉得两人般配。

    二嫂太好了,她来了之后,自己和二哥都过上好日子了。

    想起以前四五岁的时候,卫知白带她在雪地里找吃的。

    风太大火生不起来,没法烤,又不敢拿回家,就只能挖到啥吃啥。

    有一回吃了个特别白的草根,他俩吐得昏天黑地,差点没缓过来。

    那东西什么味道,现在已经忘了,只记得当时快死了也不觉得害怕。

    说话的功夫,就听见外头响亮的敲锣声。

    村里有大事的时候,才会敲锣叫人,必须得全村一起聚在一起。

    “二嫂,可能是村长要说收赋税的事了。咱家二十多亩地,估计得交不少粮。”

    看李文清一脸茫然,卫兰兰特意给她解释。

    二十多亩显然是把卫家原本的地和卫知白爹娘的地算在了一起,田地与宅院不同,现在已经是属于卫志江一家的东西了。

    李文清和卫知白的名下,没有任何的田地。

    三人出门,跟着人流逐渐往村长家聚集。

    不少人抱着孩子,或是拿着手里的活计,边走边做自己的事。

    “夫君,我跟你商量个事。”

    “家里一应事务,娘子都可以做主,跟我说一下就行。”卫知白侧目,神色认真的看着李文清。

    “我想给家里置办些田产,再雇些人种点粮食。”李文清点点头,笑着开口。

    置办田产没问题,雇人就有点麻烦。

    村里从来没有雇人务农的,毕竟种地对他们来说不算难事,自己家人就做了。

    有空闲的时候,去镇上做短工,一月有一百文。

    种地没有打短工辛苦,若是收一百文就占了主家便宜。

    若是不到一百文,那又不如去打短工。

    村里人实在,估计不太好雇到人。

    “行,我晚上找村长说。”卫知白想着,先把地买了,再说雇人的事。

    薛宏还是站在他家磨盘上,手里拿着个小册子。

    院里院外乌泱泱的都是人,等着他说话。

    “咱们还是老规矩,十月初一缴田税。先把田数核一下,再安排三天的变动时间。”

    他眯着眼,瞅着记录在案的册子,把全村六十多户的田产挨个念了出来。

    田产不是什么时间都可以变动的,只有预填税额的时候,才能改。

    因此很多人家会在这个时候上报自家的变化,以避免征税时实际与记录不符而被加罚。

    李文清听了半天,决定等三天之后再买地。

    这样可以避开这次的秋税,大部分人家都这么做,算是常规操作。

    卫知白跟她交换了个眼神,默契点头。

    “我家不要那么多地,有谁愿意买的,两千三百文卖了。”

    卫志江在人群里伸着脖子大喊,他着急卖地。

    他今年身子大不如以前,家里一共二十七八亩地,本来就荒了大半。

    照顾十来亩已经是他的极限,忙的人腰都抬不起来,收成才不咋地。

    但不种又不行,家里那么多张嘴要吃饭。

    马上要秋播了,杨氏眼看着帮不上他啥忙。

    还不如把多余的卖了,直接换成钱和粮食,冬天还能好过点。

    “你想钱想疯了?良田才两千文,你家地里草比庄稼还高,还敢要两千三百文。”

    骂他的是一个头上绑着汗巾的中年男人,他面色黝黑,穿着单薄的麻布短打衣衫。

    人倒是一副憨厚面相,但话里却透出股看不起人的意味。

    别人家买一亩地多不容易,当宝贝一样伺候。

    偏就有人得了大便宜,二十多亩良田,作践的成了荒地。

    他就是看不起这样的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