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2章 收铺子
    因为带着药材,又先路过医馆。

    李文清几人直奔去找了周云江和萧元宝,周云江气色不错,显然没有之前那么劳累。

    “病人少了吗?”

    “少了一点,轻症的控制住,就不会让别人染病了。

    还是多亏了你的帮忙啊,提前配好药材,省了我们好多事。”周云江乐呵呵地说。

    近日的病患几户都是伤寒症,他不需要费心地去确诊,再加上基础药材已经配好。

    他在根据不同的人,做一些调整,简直是事半功倍。

    “对了,我小徒弟想到一个天才点子。”周云江把李文清扯进医馆,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小盒子。

    盒子里躺着十来颗黄豆大小的丹丸,俨然就是中成药。

    李文清挑眉,“萧元宝会炼丹?”

    “嘿,我们学医的,当然会炼。但是这东西看着有点犯法,我正愁怎么卖出去。”

    炼丹之事曾经在本朝风靡一时,不少人吃了后上瘾乱志。

    鼎盛之时还被传到了皇族内部去,有个身体不好的老王爷中招薨了。

    皇帝听闻勃然大怒,全国稽查。

    凡是参与过贩卖和制作违禁丹药的人,都被下了天牢。相关密切的人,甚至被满门抄斩。

    周云江目光灼灼,显然是希望李文清帮他想个办法。

    李文清瞪大双眼,难得收不住情绪,“咱俩无冤无仇,你是想害死我吗?”

    丹药被禁不过是一二十年前的事,全国讳莫如深,一点都不敢提。

    何况她还有个本朝郡主的马甲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敢碰这种容易暴露的危险事。

    “这丹丸是好东西,直接吞就能治病。”

    周云江叹气,言语里满含委屈。

    他学医一辈子,就想有点建树,如今徒弟争气,他也没法帮扶一二。

    他若是个什么了不得神医,救上一个皇族的大人物,到时还不是说啥就是啥?

    周云江决定了,等战事平定了,他就带着徒弟去京城。

    “你们先做着,用时化成药汤再端出来。”李文清见得这老头子装可怜。

    “那也推广不出去啊。”

    “顶风作案没有好下场,时间长了自然可以顺利推行。”

    萧元宝清点完药材之后,给李文清拿来了十贯钱。

    李文清有点不想拿,大部分药材是她从系统里套出来的,几乎是没有成本的。

    要是平时,这种钱她心安理得,可现在情况不同。

    周氏医馆本没什么利润,周云江自己已经开始义诊。

    萧元宝不知是累还是饿,面容比第一次见面时差远了。

    “算了,这药材我们送的散,不多时又要推来一车,你记账吧。”

    萧元宝一愣,还不做反应。

    周云江百米冲刺,一把捂住徒弟的手。

    “记账好!每月一结,不,最好每年一结。”

    李文清半眯着眼,愈发嫌弃这个小老头。

    萧元宝艰难地把手抽了出来,朝李文清行了一礼道谢。

    待李文清一行人走后,萧元宝端起脸来,把师父好一顿说教。

    “师父,能不能总拿脸面换钱啊。”

    在医馆寒暄耽误了一点时间,等李文清走到时,包子铺老板已经等候多时了。

    “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你有事耽误了呢。”包子铺老板热情地招呼人进店。

    店里被收拾得格外敞亮,原本有些逼仄的空间,竟显得有些空旷。

    “按照你的要求,杂物我都清走了,桌椅板凳给你留了两套。木炭全在这,一点也没动。”

    李文清从小门看向后院,确实满院子的木炭,分毫没动。

    包子铺老板推出两把钥匙和一个铜锁,不太好意思地说:“就是二楼,我不是用来放杂物的嘛。好久没上去了,收拾的时候才发现木窗打不开了。”

    木头做的轴不经常转动,是容易坏,李文清不做计较。

    袁家兄弟进店后,就帮着四处查看,正好看过二楼下来。

    “不碍事,我能修。”袁应立说完,便被姜萍悄悄掐了一把。

    “你掐我干啥?”

    “东西坏了还能退点钱,你修啥你就会修,谁让你瞎显摆了。”姜萍小声教训他。

    坏了,袁应泰略有些慌张的看向李文清。

    发现李文清已经收了铜锁和钥匙,包子铺老板高兴的跟她道别。

    这,这就结束了?

    “妹子,我是不是耽误你讲价了?”

    “没有的事,这边看完了,咱们还得再去收一家呢。”

    啊?还有一家,袁家三人面面相觑,文清妹子的夫君是留了多少钱给她?

    卫兰兰从随身的竹篮里取出一套新铜锁,挂在了大门上。

    这是李文清之前就交给她的,钥匙一共四把,卫兰兰手里留一把,其余的都给袁家人。

    “原来的锁砸门不在这用了,拿回村里其他地方用,或者变卖了都行。”李文清边走,边跟袁家几人解释。

    “嗯嗯,有防人之心挺好。”姜萍连连点头。

    刚才那女老板看着和善,但总归是人心隔肚皮的,谁知以后有没有变数。

    万一她私自留了钥匙,岂不是随时都能回来。

    换了锁,她们一家住在里头,更安全些。

    转过一个弯,就到了另一家瓷器店。

    店老板和媳妇等在门口,很顺利的完成交接。

    瓷器店老板实在的很,为感谢李文清没有压价,给她留了好些杯碗茶盏。

    李文清看着不错,当即约定每月收购一批瓷器,放在店里卖。

    “除了普通的样式,再给我做一些瘦长的,不论圆口还是方口,插花用。”

    老板一口答应,李文清询问是否需要图样,他只说自己会做,等过几日拿来样品。

    新丰镇虽然比东杨村经济好,但是吃穿用度多是从实用出发。

    估计花瓶也没什么花样,这瓷器老板是祖传的手艺,啥都会。

    李文清要求不高,朴素美也是美。

    姜萍在瓷器店里转了一圈,“清清,你一下买两家铺子准备卖啥?”

    “买两家是看上了院子,打通后你们住着敞亮。”

    单是为了住着敞亮些,就买下两个铺子。

    姜萍失言,觉得十分肉疼。

    李文清神色正常,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在院子里搭个凉棚,晚上还能吹吹风。”

    袁应泰咽了一下口水,“这还有一垄菜呢。”

    “指定是那老板专门给咱们留的。”卫兰兰蹲下查看,是一些常见的绿叶菜。

    两筐子菜而已,不可能是拿不下。

    刚才那两夫妻可是空着手回去的,显然是之前已经收拾妥当,专门过来交铺子的。

    李文清接着卫兰兰的话说:“那夫妻心善,萍姐你们下回收瓷器的时候,回送他们些其他东西吧,账目记到店里就行。”

    “这种小事不用你惦记,我知道的。”姜萍哎了一声,立刻答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