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些第一装甲集群的参谋军官认为应该调整一下投入这个战役缺口的部队数量,尽量将大量能够快速机动的装甲师投入战役缺口,迅猛冲向乌克兰的东南部地区,将苏军在基辅附近的西南方面军部队与乌克兰南部的南方面军部队完全切割开。
因为那样一来,德军的装甲师可以全速冲向第聂伯河,并且强渡第聂伯河后在对岸建立登陆场。从而牢牢掌握住乌克兰战场的战役主动权。
在乌克兰的苏军部队将被完全切割成为两个完全无法建立联系的部分。德军接下来无论是按照原定战略计划在乌克兰东南部强渡第聂伯河以后占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地区,完全夺取顿巴斯地区的煤炭生产地并继续冲向外高加索盛产石油的巴库地区;还是挥师向北方进攻占领乌克兰首府基辅;又或者是彻底分割包围歼灭无法从陆路撤向外高加索地区的南方面军都是极为有利的态势。
一旦歼灭掉在黑海沿岸和亚速海北岸的南方面军,进攻并占领外高索地区的困难将会小很多。而外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产地巴库可是苏联国境内最大的油田,石油这种战略物资以及顿巴斯地区的煤炭都是德国在战争中急需的战略物资。
可问题在于,第一装甲集群的这种设想似乎受到了第6集团军的阻拦,因为第6集团军司令部曾经向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提出希望高集团军的部队也投入到这个战役缺口之中。
第6集团军虽然并没有被冠以装甲部队的名头,但是该集团军的各个步兵军、步兵师都分别列装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甚至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并不比苏军的某些机械化军或者坦克师的坦克数量少多少。
因此,第6集团军司令部认为,即便是第一装
甲集群的部队少投入一些到这个战役缺口也无关紧要。第6集团军的部队完全可以胜任第一装甲集群的装甲军和装甲师所能承担的快速突击任务。并且如果要想围歼苏军南方面军的部队,光是依靠第一装甲集群的坦克部队可不行,还需要大量的德军步兵部队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这就涉及到了第6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群争功的问题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冯·龙德斯泰德元帅的面前。他必须要协调手下这两个集团军的关系问题,这是他的职责之一。
最终,龙德斯泰德元帅做出了一个妥协式的决定。他规定第6集团军的部队大量投入到那个战役缺口,同时也让第一装甲集群的两个装甲军也投入到这个战役缺口之中。而剩下的第一装甲集群的装甲部队必须另想办法对苏军的防线实施突破。而刚刚德军占领舍佩托夫卡这个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似乎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基辅以西的正面进行防御的苏军西南方面军部队扛不住德军的迅猛进攻。
虽然冯·龙德斯泰德元帅知道,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战略任务是占领顿巴斯地区和外高加索的巴库地区,但占领基辅这个乌克兰首府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意义同样不可小觑。
因此,他将占领基辅作为第一装甲集群剩下部队的主要任务下达了。这才有了第一装甲集群司令部内部的争论。
第一装甲集群司令官冯·克莱斯特上将只能遵照这个命令,让麾下的第3装甲军做好继续向从北到南的科罗斯坚—沃伦斯基新城—日托米尔这一地域实施进攻,争取突破苏军在这一地域的筑垒地域,冲向基辅。
对于苏联原来在这一带修筑的筑垒地域,德军在战前就知道。因
为这一条防线实际上是乌克兰以前的旧国境线,苏军在战前的几年间曾经很重视这条防线,所以修筑了以永备炮兵工事和永备机枪堡垒并辅以多条战壕的筑垒地域。后来苏军参与到了与德军对波兰进行东西对进的行动中,才暂停了对这一带筑垒地域的修筑和完善,改为在新的国境线修筑筑垒地域。只不过,新国境线修筑的筑垒地域并没有完成多少,这场战争就爆发了,使得苏军在新国境线附近只来得及修筑了一些要塞。
冯·克莱斯特上将在给第3装甲军军长冯·马肯森上将的命令中,特别指出该军完成任务的关键就是要特别研究如何突破苏军筑垒地域的战术。
在前面的战斗中,第19装甲师在沃伦斯基新城以西的筑垒地域进攻了两次都未能形成突破,这也使得第3装甲军意识到想要突破苏军修筑的筑垒地域非常困难。而现在第19装甲师由于损失惨重,已经停止了作战行动并后撤的一段距离后转入了休整。剩下的任务只能由第3装甲军来完成。
德军第3装甲军军长冯·马肯森上将指挥着三个装甲师抵达了苏军筑垒地域前就暂时停止了行动。随即,按照第3装甲军司令部的申请,德军空军的侦察机大量出动,对从科罗斯坚开始向南一直到日托米尔这一带的筑垒地域进行空中侦察。
对于像苏军这样的筑垒地域,德军以前是不愿意正面进攻的。苏军的筑垒地域修筑很符合当时在各国大行其道的钢筋混凝土防线,比如法国北部的马奇诺防线实际上也是一种筑垒地域,只不过不叫这种名字罢了。
德军在西欧进攻法国的时候就选择了让大量装甲部队绕过马奇诺防线先占领低地国家,划出了一条美妙的弧线出现在马奇诺
防线后方导致了法军不得不放弃马奇诺防线。
现在在乌克兰的战场状况是德军必须要对筑垒地域进行突破,这将是一场硬对硬的战斗,没有任何其他可以绕行的方案。这让冯·马肯森上将有些头疼,因为他并不愿意将自己的这个装甲军投入到硬啃苏军防线的战斗中。
很快,德国空军的大量空中侦查报告被通报给了第3装甲军,第3装甲军的作战参谋们开始研读侦察机拍下的照片,同时辅以各部队派出的快速侦查分队提交的侦察报告,寻找起了苏军筑垒地域的弱点。
从各种侦察报告反馈的情况来看,苏军的这条筑垒地域已经有了大量的部队进入战壕和工事之中。唯一的好消息是,似乎苏军的这条筑垒地域并没有完全完工,名义上这条筑垒地域应该是连绵不绝的,宽度足足应该有20多公里,并且拥有大量可供火炮和机枪使用的永备工事。
可实际上筑垒地域的永备工事虽然不算少,而且那些永备工事并不如预想那么密集,很多地方苏军的防线上只有预先修好的野战战壕,只要能从这些地方实施强行突破还是有可能成功的。冯·马肯森上将认定,只要能突破这些只有野战战壕地段的战术地幅,那么在他正面进行防御的苏军第5集团军将不得不后撤。而从这条筑垒地域到基辅之间已经没有了多少可以被苏军利用来防守的防线了,虽然有小道消息说,苏军已经在基辅动员大量的平民百姓并在基辅的远接近地和近接近地都开始了新一轮的防线抢修。
为此,第3装甲军的作战参谋们拿出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在这个作战方案中,将突破口定在了科罗斯坚与沃伦斯基新城之间的苏军防线处,这里除了第19装甲师曾经试探
性进攻过两次以外,并没有其他德军部队实施进攻,相对平静。至于更南面一点的日托米尔以西筑垒地域,则是作为佯攻方向或者辅助进攻方向。
为了能在预定地点实施突破,第3装甲军特地向配合作战的德国空军轰炸机部队提出申请,要求空军的轰炸机全力以赴投入轰炸苏军筑垒地域。同时,第3装甲军将所属第13、第14、第25三个装甲师中的所有炮兵团都集中起来使用,以求在进攻发起前摧毁预定实施突破的目标地段的苏军防御工事。
而对德军这一进攻意图并不了解苏军第5集团军司令部还完全按照以前的部署在防御筑垒地域。唯一的区别是将快速预备队塔姆鲁奇集群放到了距离沃伦斯基新城以北的筑垒地域后方,随时准备对筑垒地域实施增援。
这是因为,在这一地段上的旧国境筑垒地域中只有第9筑垒地域部队以及第127步兵师,兵力有些单薄。虽然这一地段相对平静,但是不管是波塔波夫将军还是皮萨列夫斯基将军都不敢掉以轻心。可他们实在是无法在找出其他部队来加强这一地段的防御,只能将手中唯一一支能够快速机动的预备队放在这一地段的后方好随时对可能突破防线的德军部队进行反突击。
德国空军对旧国境筑垒地域工事的轰炸一直在进行,德军轰炸机的这种举动并没有引起第5集团军司令部的高度重视,因为开战以来没有制空权,所以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到处进行轰炸已经变得习以为常。而因为有大量永备工事,在筑垒地域进行防守的苏军部队大都不会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中遭受特别大的损失,因此,第5集团军司令部的关注重点已经放到了更南一点的日托米尔和别尔季切夫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