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0章 德军主要进攻方向在哪里
    还没等在这一地段防御的苏军部队反应过来,德军第3装甲军的第13装甲师就投入了一个装甲团和一个摩托化团向这一地段的苏军防线发起了进攻。

    等到德军的空中轰炸已经炮轰结束以后,苏军负责这一对地段的指挥员急忙命令部队进入战斗位置,这时他们才惊恐地发现,大约五十多辆德军坦克后身后黑压压的德军步兵快速向他们的防线冲了过来。

    冲在最前面的德军坦克以密集的火力开始压制苏军防线上的各种永备火力点,尤其是那些明显是苏军永备炮兵火力点,更是接受了密集的坦克炮弹轰击。

    苏军的筑垒地域中除了有很多条混凝土构筑的战壕以外,最为明显就是那些高出战壕一小截的永备工事。

    这些永备工事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枪火力点。这种永备工事是一个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碉堡或者地堡,分别开了两到三个射击口,从这些射击口苏军的机枪特别是重机枪能够对这个永备工事正前方大约140°的扇面进行扫射,基本上这样的机枪火力点左右1—1.5公里的范围都是这个火力点能够设计的有效范围。进入到这一范围的德军步兵必然会被苏军重机枪扫射。

    但是这样的机枪火力点虽然在苏军的防线上几乎是隔着一公里的距离就有一个,可这些火力点里的重机枪对于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威胁很小,因为重机枪子弹击不穿德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装甲。

    而另一种永备火力点则是专门用来对付德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这样的永备火力点中有一门45MM的加农炮,只开一个较大的射击孔,加农炮的炮口正对这个射击孔,专门瞄准德军的坦克或者装甲车进行射击。

    火炮永备工事氛围两种

    浇筑模式,一种和机枪火力点一样,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浇筑。还有一种则是直接用钢铁装甲作为火炮火力点的材质,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固定在地面上的坦克炮塔,火炮的炮口以及一截炮身被焊接在钢铁装甲上,炮塔还能像坦克炮塔一样转动方向。

    只不过由于这一地段不是重点防御地段,当初在修建的时候,由于这一地段距离沃伦斯基新城有一段距离,因此在这一地段上直接用钢铁装甲修筑的火炮永备火力点很少,大多数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火炮发射点。

    德军第19装甲师曾经在更靠近沃伦斯基新城的地段对苏军的筑垒地域实施过两次进攻,对于苏军筑垒地域防线上的情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了解,因此,德军第13装甲师在发起进攻前也基本上了解苏军防线中的基本火力配置。进攻一开始,德军坦克上的火炮轰击重点就是这种苏军防线上的火炮永备火力点。

    当初修筑这条防线的苏军工程师当然也考虑到了向这条防线进攻的敌人一定会拥有坦克,因此在设计这条防线的时候,特别加固了这些火炮火力点和机枪火力点。以防止这些防线上的重要支撑点一交战就被敌人的坦克火炮一炮轰掉。

    当然,由于军事指导思想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的影响,苏军工程师们设计火炮火力点的时候只考虑到了一个火炮火力点会面对一两辆敌人坦克的进攻,并没有考虑到会受到大量敌人坦克的围攻,因此在火炮火力点的密度上相对机枪火力点来说更加稀疏,这给了德军集中使用坦克实施进攻时带来了一些优势。

    可以这么说,在苏军防线上能发挥最大作用的火炮火力点实际上比较少,虽然这些火

    炮火力点能扛得住一发155MM榴弹炮弹的直接命中,显得皮糙肉厚,但向德军坦克进行射击时,往往受到了大量的将坦克炮的围攻,很多时候德军坦克炮弹虽然直接命中打不烂这种火炮火力点,但同样会给苏军火炮火力点里的炮兵观察带来很大的麻烦,使得苏军的加农炮也经常因为视野被德军炮弹溅起的尘土遮挡住而无法准确命中目标。

    这当然使得大量的德军坦克在没有受到太多损失的情况下能够冲向苏军防线越来越近的地方进行密集射击,从而有效地压制了苏军的火炮。

    由于大量的德军坦克在宽度不到三公里的区域内冲在最前面射击,火力的优势彻底压制住了这段防线上的苏军防御部队。在苏军战壕里的苏军指战员们根本无法对德军密密麻麻的坦克造成威胁,只能被动挨打。

    而苏军防线上的机枪火力点以及火炮火力点有成功被德军坦克火力所压制,因此,德军并没有损失几辆坦克就冲进了苏军的防线。而紧跟在坦克后面的德军装甲车掩护着德军的步兵也慢慢地靠近苏军防线,并且很快就冲入了苏军的战壕。

    这几乎算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苏军士兵在德军士兵还没有冲进战壕之前就产生了大量的伤亡,随着德军士兵冲入战壕并沿着战壕开始清理抵抗的苏军士兵后,很快苏军的第一条防线就被德军突破了。

    德军士兵将这一段战壕里的苏军全部消灭以后,并没有继续向前进攻,而是摸向了这段防线上苏军各种火炮以及机枪火力点的后门,试图通过炸药炸开这些火力点设在后面的门,然后往里扔手榴弹并且进行扫射,直到将火力点里所有的苏军士兵全部消灭为止。

    整个苏军旧国境筑垒

    地域的防线战术幅度总算有十多公里,分成了好多条这样的防线,因此,德军第13装甲师在突破了第一道苏军防线后,德军坦克开始继续向纵深突破,重复起了突破第一道防线的进攻模式。

    一个小时之内,德军就在损失了不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情况下连续突破了苏军三道防线。这样的突破速度让德军指挥官很满意,但是对于苏军负责这一地段的指挥员来说,形势可就大.大不妙了。

    很快,经过层层上报,苏军第5集团军参谋长皮萨列夫斯基将军就收到了第9筑垒地域指挥员的求援报告,知道了德军突然在沃伦斯基新城以北40多公里处发起进攻,并迅速锲入苏军筑垒地域三公里,而且还在不停地继续突破!

    对于这一突发的态势,皮萨列夫斯基少将还不能立即判明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不是在这里。因为这一地段以前除了被削弱后的德军第19装甲师向沃伦斯基新城以西的地段实施过试探性进攻以外,并没有受到德军的进攻。

    皮萨列夫斯基将军必须要判明这是不是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而不是一个佯攻。

    这当然还是因为第5集团军的部队已经被大.大削弱了,无法组织起大量的战术预备队来应对德军的进攻。现在他的手中只有塔姆鲁奇集群这一支快速机动预备队,如果对德军主要进攻方向判断出现了偏差,将塔姆鲁奇集群投入到了错误的地点,那么如果德军是虚晃一枪,从另外更为重要的地点实施了突破,那么到时他就拿不出预备队再来实施反突击了。

    因此,皮萨列夫斯基将军并没有急着就向塔姆鲁奇集群发出命令去对德军的突击前头部队实施反突击,虽然现在德军进攻部队已经

    锲入了苏军防线3公里,但德军进攻部队还需要突破十多公里才能真正完全地对旧国境筑垒地域实现突破。

    但是德军的这一动向还是值得关注的,因此皮萨列夫斯基将军还是找到了波塔波夫将军,汇报了这一最新情况。

    波塔波夫和皮萨列夫斯基将军一样,因为手中只有塔姆鲁奇集群这一支预备队,不敢就在现在投入塔姆鲁奇集群进行反突击。

    他有着同样的担心,一边查看着作战地图,一边对皮萨列夫斯基问道:“您怎么看德军在沃伦斯基新城以北发起的这次进攻?”

    皮萨列夫斯基皱着眉头回答道:“我们对敌情的侦察信息很少,不足以支撑做出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准确判断。但是有一点很奇怪,德军为什么会在这个地点突然实施进攻呢?会不会还有其他阴谋?会不会这只是一场佯攻?而真正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在其他地方?”

    “是啊,日托米尔以北的旧国境筑垒地域一直以来比较平静。我们已经放弃掉了舍佩托夫卡,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应该放在日托米尔或者日托米尔以南的别尔季切夫才对。因为越靠向南边,越能与德军已经打开的战役缺口投入的部队进行呼应。可德军偏偏却在科罗斯坚和沃伦斯基新城之间发起了进攻,这很不符合常理。”波塔波夫也被德军的这一次进攻搞得有些迷惑不解,因为无论是谁看到目前双方的战线实际状况,都会认为德军发起的这次进攻实际上并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紧接着,波塔波夫问道:“德军在这一地段投入了多少兵力?”

    “根据报告是一个装甲团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团,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德国人装甲师的大部分兵力。”皮萨列夫斯基回答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