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15章 拒高原,汉再征,敌之敌
    论钦陵的话语直接、坦率,如同他靴子踏出的泥印,没有丝毫婉转或者是修饰,直指核心要害。

    满殿的文武百官微微骚动起来,低低的议论声如同风吹过林梢。

    有人捋着胡须,面露矜持的赞许,高原大大小小也算个势力,又紧挨着东夷和北狄,有用上的可能。

    说到底,就算是答应他们,大汉又不用付出真的公主,大概率又是找个宗室之女塞过去。

    有人眉头微蹙,显露出对这番“粗直”言辞的不适。

    公主,若真到了那样的地方?

    她的肌肤,如何承受那刀割般的寒风?她的眼眸,如何习惯那无边无际的荒凉?

    就算不是真的公主,而是宗室之女,但王家贵女自然是从小养尊处优,怎么可能送去那种荒凉之地?

    更有人目光闪烁,不知在权衡什么。

    至于最重要的几位重臣,则是相互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毕竟,有关于这一件事情,他们曾经先后讨论过两次。

    御座之上,一直沉默的王羽,终于缓缓抬起了手,冕旒上垂下的玉珠也随之停止了晃动。

    整个大殿瞬间落针可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只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手上,等待着那位拥有着至高权力者的决断。

    紧接着,一个沉稳而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仪的声音响起,如同玉磬敲击在金殿之上。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心意,朕已知悉。其仰慕天朝,意欲结好之情,朕心甚慰。”

    王羽的声音顿了顿,目光落在论钦陵身上,那目光平和,却深如渊海。

    “然,朕之公主,生于斯,长于斯,如温室之花,娇养于宫苑。天京水土温润,宫室华美,乃其熟稔之天地。”

    论钦陵挺直的脊背似乎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瞬,深褐色的眼眸紧紧盯着御座。

    大汉皇帝的话,让他不由得心中一沉,心中已然开始有了不好的预感。

    王羽的声音继续流淌,清晰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精心雕琢过的玉珠,滚落在冰冷的金砖上。

    “北原之地,地远天高,苦寒险恶,风霜如刀。朕既为君父,岂忍心以明珠投暗,使金枝玉叶,受那风沙磨砺之苦?公主年幼体弱,恐难适应彼方水土之酷烈,朕实难割舍。”

    拒绝,赤裸裸的拒绝!

    而且还是毫不掩饰的拒绝!

    几乎可以说是一种高傲俯视的态度来拒绝。

    论钦陵不是没有想过有拒绝的可能,他们派出了六路使节,六路求亲,那肯定是不可能个个成功。

    可是,他虽然想过会被拒绝,可大概率的理由,他想过可能会是以公主年幼为由。

    毕竟,大汉的公主确实年幼,幼到了几乎不能再幼了。

    有心拒绝的情况下,甩出这个理由,那双方的脸面也能过得去!

    可是,现在给出的这个理由,虽然看起来客客气气,但本质上的意思只有一个,穷乡僻壤,野蛮人呆的地方,不配他的大汉公主过去。

    明珠投暗,什么叫做明珠投暗?

    光是话语里面的这四个字,背后的态度就已经昭然若揭。

    这四个字说出来,几乎不亚于东汉末年关羽那一句的犬子焉可配虎女了,只不过,王羽说得稍微文雅了一些罢了。

    被以这般高傲的姿态拒绝,年轻的论钦陵脸上的高原红痕似乎更深了,如同凝固的血。

    他深陷的眼窝里,那双沉静如高原湖泊的眼睛,此刻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

    起初是难以置信的愕然,如同平静的湖面被巨石砸破,激起惊涛;随即,惊愕迅速被一种深沉的、压抑的愤怒所取代,那愤怒如同湖底翻涌的暗流,无声却汹涌。

    最终,所有的情绪都沉淀了下去,如同高原暮色四合时,最后一点天光被冰冷的黑暗吞噬。

    高原的实力弱小,分裂的高原实力更加弱小,作为一个使臣,论钦陵这个时候不能因此而惹得大汉不快,弱小就要挨打,只能够忍气吞下去。

    论钦陵的嘴唇微微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喉结艰难地滚动,但是,他终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他挺直的脊背依旧挺直,如同雪山上不肯弯折的孤松。

    王羽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安抚的意味,却如同在冰面上覆盖一层薄雪,更显寒意。

    “贡品心意,朕已收下。赞普之诚意,朕亦感念。为表大汉与吐蕃之谊,朕另有厚赐,望使臣带回吐蕃,转达朕对赞普之问候。”

    “我大汉水土宜人,他日,赞普若是有意,也不妨来做客一二。”

    “我大汉之民,最是好客!”

    高原下来的六路求亲使节,据罗网目前传来的消息来看,努尔哈赤与耶律阿保机那里已经答应了。

    并且,高原已经先后与努尔哈赤、耶律阿保机分别达成了一系列的通商互市协议。

    干不失那边已经明确拒绝了,剩下的两家则是还在考虑。

    自从皇太极作为质子入汉之后,大汉与努尔哈赤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关系不至于亲密到什么程度,可是,至少,一定程度上,努尔哈赤要依赖大汉,需要大汉向他们出口粮食。

    之前的三家混战,他既不像挛鞮那样家底足够厚,同时,也不像干不失得到了拓跋部落一定的支持。

    故而,那个时候的他们需要一个盟友,不至于让他们身处于四面为敌的状态。

    而如果因为高原,让努尔哈赤与耶律阿保机他们搅合到一起的话,对大汉的东北方向边境安全绝对是不利的。

    一旦这三家两两串合,从而三家彻底搅合在一起,那么,努尔哈赤对于大汉的依赖程度就大幅度削弱了。

    尤其是,在东夷已经完全统一的情况之下。

    任何一方势力,希望的都是他的两个邻居,相互打起来,而不是两个邻居,有机会和和气气的。

    况且,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大汉很快就要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了。

    而一旦他们要开始下一步行动的话,到时候周边牵扯的各方势力可就多了。

    他们下一次行动,相比起河南之战,必加要困难的多。

    不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更强,而是因为周边的环境不同了。

    在他们大汉北边,镇北如今已经缩在山阴的西南边苦苦支撑,距离支撑不住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拓跋部落的兵锋,已经可以正式接触到中行山脉方向。

    也就是说,如今的拓跋部落已经有了可以向大汉动手的基础。

    甚至,大武与拓跋之间,双方的联系明显开始加深了。

    五天前,中行山脉守将王坚来报,拓跋部落已经有一只兵马驻扎于中行山之前。

    当然,暂时并没有动手。

    大冬天的,大武和苏定方那边都没有轻易动手,而是处于对峙状态,顺便两家一起稳定他们的后方。

    拓跋部落这边,在大武还没有动手的情况下,他们当然更不可能轻易动手了。

    他们和大武就算是有什么联系,但也顶多配合一下对方,顺便试探一下中行山的虚实。

    毕竟,镇北眼看着就要彻底完蛋了,中行山就是他们的下一个阻碍。

    可是,接下来,如果大汉进行下一步的扩张的话,拓跋部落这边的态度又会如何?

    对于这一点,内阁群臣的态度都不乐观。

    拓跋部路如果决定向南的话,大汉就是他的下一个方向。就算不算这一点,也没有人会希望看到自己的邻居更加强大。

    毕竟,不管自己想不想要干掉邻居,可邻居强大了,自己就危险了。

    同样的道理,也要放在大武的身上。

    甚至,为此,苏定方边军的扩军计划原本应该是来年开春之后才进行的,可已经提前到了这个冬天。

    一旦大汉开始,下一步的征程,北边和西边这两个强大的邻居都有了动静的话,在加上国内的这两个,可想而知,下一战的难度!

    虽然说,不管是东夷的耶律阿保机,又或者天狼关以北的那三个,这个时候都处于久战之下需要休养生息的状态。

    按照道理来讲,天狼关以北那三家安份个三年,大概率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真要是处于四面交战的状态的话,让他们看到了机会,至少,东夷的耶律阿保机,不一定会按捺住动手的心。

    如今,努尔哈赤也和耶律阿保机纠缠在了一起,到时候努尔哈赤如果也被挑动起来的话,大汉会更加的头疼。

    至于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大汉为质,利益足够的话,儿子算什么?

    毕竟,努尔哈赤的儿子可多了去了!

    当然,耶律阿保机与努尔哈赤这两路,相比大武和拓跋部落,这两个方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只是概率,而并非是前两者几乎都是必然了。

    只要大汉表现出强势的态度,没有表露出疲态,没有被他们两家看到机会,尤其是没有被耶律阿保机看到机会。

    那么,以他们两家现在的状态,就不会轻易轻举妄动。

    同样,在这种外部环境之下,他们大汉既然已经计划着开始下一次征程了,对于外部环境,也不是没有应对计划的。

    无他,合纵连横罢了!

    不久之前,王应看这个礼部侍郎已经又一次离开了大汉。

    说起来,大汉官员之中,每年出差最多的一个,就是王应看了。

    这才刚刚从北狄回来没几个月,就又一次踏上了出差的路程。

    有一句老话不是说的好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更何况,他们和敌人的敌人,本来就是朋友。

    “厚赐?”

    论钦陵的嘴角极其轻微地抽搐了一下,一丝冰冷的、近乎嘲讽的弧度一闪而逝,那弧度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他缓缓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麟德殿里那混合着龙涎、名贵木料和洁净气息的馥郁暖香涌入他的肺腑。

    可是,这原本应该令人感到舒适的气息,此刻在论钦陵的感知中,却是浓稠得令人窒息,带着一种甜腻的、令人作呕的虚伪。

    他再次躬身,动作依旧沉稳,却失去了之前的岩石般的力道,仿佛所有的精气神都随着那句拒绝的话语被抽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