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52章 金融困局
    2001年12月21日,周五下午。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又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将燕京城覆上一层纯净的银白。

    九龙山庄团建时的喧嚣仿佛还在昨日,员工们对半马的抱怨、秦莞与萧玥珈暗流涌动的较劲、新入职的智甄引起的涟漪、发布会前后的辛劳……

    此刻,都如同窗外被积雪覆盖的景物,暂时沉静了下来。

    冬日的暖阳努力透过铅灰色的云层,在雪地上投下一些浅淡、转瞬即逝的光影。

    果核科技董事长办公室内,吴楚之斜倚在宽大的办公椅里,目光穿透落地窗,久久地停留在那片苍茫的飞雪之上,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着。

    他的大脑,却并未真的放空,如同窗外看似宁静实则蕴藏着寒意的雪景。

    一则是所有的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进,都在过程中,二则是……

    董事长的大脑“放空”,有时恰恰是最重要的工作。

    这是独属于掌舵者的思考时刻。

    产业链的事情,无论软件还是硬件,他就是个攒局的,攒起来后怎么发展,他只做商业上的运营,不懂就不要瞎指挥,他又不是《重燃2003》里面的学术皇帝小卿总。

    他要考虑的,是挣钱的问题:

    与郭伟执掌后幻想集团的微妙关系仍在博弈中试探; 长城集团秦晓龙代表的国产产业链力量,是强势整合还是通力合作,分寸亟待把握; 秦川集团旗下的秦川电子这块肥肉如何下口,是薅羊毛?亦或是凭借近期获得的、由皇城根下那座古老宫殿赐予的“尚方宝剑”,干脆利落地硬吃下来?

    大洋彼岸,潜伏在艾比诶木深处的漏洞,是该谨慎卡住以求一击制敌,还是暂时放任其扩大?

    蛰伏在金融风暴之外的潘帕斯雄鹰,如何优雅地肢解才能既攫取丰厚回报,又不至于惊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深海巨鳄,给后续的几个“大活”埋下隐患?

    还有那被他寄予厚望的具家麒麟儿,引爆的时机又该如何精准掌控?

    威盛那步关系全局的棋,更是落子无悔,必须慎之又慎……

    千头万绪,如乱麻般在心头缠绕。

    吴楚之习惯性地翻开手边的皮质笔记本,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封面的纹路,另一只手拿起钢笔,似乎想将这些凌乱的思绪一一梳理落于纸上。

    然而,刚写了几个关键词,笔尖就顿住了。

    一股焦躁夹杂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沉甸甸地压了上来。

    这半年多来,果核的扩张堪称气吞山河如虎。

    从一个小小的装机店,如滚雪球般迅速膨胀,触角伸入芯片设计、整机制造、操作系统研发、连锁零售,甚至开始涉足更深层次的产业整合与金融布局。

    表面上风光无限,连茂业百货外墙那巨幅的“繁星点梦、国潮重燃”广告都昭示着无上荣光,长安旗舰店外人山人海的抢购队伍更是验证了市场的狂热追捧。

    但只有吴楚之自己最清楚内里的虚浮。

    摊子铺得太大,快得超出他的控制了。

    他烦躁地叹口气,放下笔,手指不受控制地伸向办公桌抽屉——那里藏着他的秘密存货。

    动作进行到一半,却又猛地停住。

    眼前仿佛闪过几张关切又带着“杀气”的娇美容颜。

    留种计划……这个被六个女人共同视作头等大事的目标,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牢牢锁住。

    即使是性格最是温顺、对他几乎百依百顺的姜素素,在“严禁烟酒,注意身体健康”这件事上,也从未有过半分让步。

    她们联手筑起的防线,密不透风。

    然而,此刻……他抬眼看了看紧闭的门窗,心里清楚她们对他的“网开一面”:重大决策时的思考空间,她们绝不会轻易打扰,更清楚他这个男人肩膀上扛着的担子有多重。

    这份理解与克制,让他心头微暖,却也更为苦涩。

    手终究还是伸进了抽屉,拿出一只珍藏的上好雪茄,熟练地剪口、点燃。

    一股醇厚的尼古丁气息在口腔中弥漫开来,伴随着些许辛辣感,让紧绷的神经稍稍舒缓。

    但他没有忘记另一重“保障”——办公桌旁那几台新添的空气净化器早已被启动,呼呼运转,试图在他享受这片刻“放纵”前,将可能存在的有害分子清扫一空。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战略的根基上。

    从他重生伊始,为果核构建的核心战略三角——“科技-产业-金融”就根植于心。

    这个三角闭环稳固有力,是果核能在这股时代洪流中逆势崛起的核心引擎。

    无论外界看起来多么岌岌可危,他总能凭借对这个三角闭环的掌控找到破局之道。

    但麻烦随之而来。当产业的雪球越滚越大,越来越沉,作为驱动的另外两个轮子——“科技”和“金融”,就迫切需要同步壮大。

    否则,产业的巨轮将难以驱动,甚至有倾覆之危。

    “科技”轮子还好说。

    内有孔昊这位技术奇才和他凝聚起的一批核心骨干夜以继日地攻关,外有那些德高望重、心系国家的科研院所老爷子们的鼎力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这个董事长,更多时候只需要在关键路线上拍板定方向,做好资源统筹者即可。

    那份“学术皇帝”小卿总对整个产业链的乾纲独断,不是他的风格,他也确实没有兴趣和能力去深入干预每一个技术细节。

    他只是,也只能是个“攒局的”。

    能力边界、背景边界,也就是解数学题最重要的条件和位置。

    最让他寝食难安的,是“金融”这个轮子。

    环顾麾下,长期来看,竟无一人堪当“金融”轮子真正掌舵者的重任!

    萧亚军、王海涛这俩位便宜老丈人,深耕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数十年,视野恢弘,格局远大,对国际国内形势、金融政策的走向有着敏锐直觉和深厚积累。

    但他们的问题就在于“不接地气”。

    他们的思维方式过于宏观,擅长研判大周期、大趋势,却对资本市场的微观博弈、企业个体的风险定价、项目落地的精算细节,有种天然的疏离感。

    他们是坐镇中枢的战略家,而非需要亲自下场肉搏厮杀的操盘手。

    好吧,就是完全没有实操!

    吴毅航、陈星火作为萧门弟子中的翘楚,是果核当前重要的金融班底力量。

    陈星火,曾经在全球顶尖投行摩根士丹利历练过,确实精通二级市场的交易规则与博弈技巧,对市场情绪、热点切换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执行力。

    他是资本市场里一头嗅觉敏锐的“头狼”。

    但仅限于此。

    他的舞台主要在证券交易的二级市场,是既定策略下最锋利的执行之刃。

    至于项目早期的价值发掘、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复杂金融工具的构建与定价、一二级市场联动的策略布局……

    这些更考验格局、人脉、创新与整合能力的领域,非其所长。

    吴毅航虽贵为首席运营官,经验丰富,但在需要高度专业性、国际视野和实战检验的金融资本运作核心领域,火候还是欠佳,更擅长整体运营而非专注于资本魔方的精准拆解。

    吴楚之需要的是一个能“打通任督二脉”、统领全局的投资银行家!

    一个能够从项目挖掘、企业孵化(天使轮、vc/pe轮)、估值定价、上市辅导、并购重组、战略融资、再到二级市场定价维护、套期保值等资本运作全链条操盘的全才!

    一个能为果核庞大的产业布局持续输入低成本、高效率资本血液,并能精准运用金融杠杆在全球市场布下棋局、攻城掠地的“金融元帅”!

    投行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是“估值”!

    是对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种资产,在庞大信息迷雾中抽丝剥茧,洞悉其真正内在价值的穿透力!

    这种穿透力,本质上基于对“信息差”的精准把握——你能知道的比别人更多,理解得更深,看得更远。

    这个时空里,他吴楚之,一个重生者,拥有着超越二十年的、独一无二的全球未来信息差!

    哪家公司在未来会一飞冲天,哪个赛道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哪些政策红利即将释放,甚至国际资本的大致流向……

    这些信息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清晰无比地刻印在他的脑海之中。

    单论这份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他毫无疑问是进行“估值”判断最合适的人选!

    他是天生的信息掌控者。

    但是,多年的前世投行生涯,如同淬火的烙印,让他无比清醒地认识到了一个致命的悖论和身份陷阱。

    “估值”与“定价”,如同孪生兄弟,面目相似,却又天差地别!

    估值(vaation),是基于对基本面的深刻理解、对未来现金流的理性预测、对风险和机会的综合衡量,所计算出的一个公司或资产的“内在价值”。

    它是锚定的基石,代表着长期视角下的真实价值判断。

    如同他深知某个核心技术在未来值多少,某块市场蛋糕有多大。

    定价(pricg),则是特定市场环境下,由无数参与者情绪博弈、供求关系、信息不对称甚至恶意操控所共同形成的“交易价格”。

    它是瞬息万变的动态结果,是市场先生喜怒无常的面孔,可能与“价值”南辕北辙。

    就像他在二级市场的实战中,眼睁睁看到过无数好公司被市场错杀到地板价,烂公司却被爆炒上天。

    至关重要的是:你准备采用哪个数字来决定行动?

    这取决于你的角色和立场。

    作为估值者,你的使命是无限逼近那个锚定的“内在价值”,你相信市场终将纠正错误,向其回归。

    作为交易者(尤其是企业家、投资者),你必须拥抱现实,直面那个此刻由市场先生开出的、可能疯狂也可能昏聩的“价格”。

    你需要基于“价格”信号,决定买入、卖出或持有,执行你的交易策略。

    目标是抓住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偏差获利(价值投资的核心),或者纯粹基于价格趋势博弈(趋势投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