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太后素来起的很早,江妤到的时候对方已经跪在蒲团上念着经文。
江妤见状没有大声,在宫女的帮助下也随着孟太后跪在了佛像前,脑中在一路上打好的腹稿也渐渐放下。
耳边是木鱼富有节奏的敲击声,鼻尖是熟悉的檀木香,这让江妤原本有些浮躁的心慢慢变得宁静下来。
一个时辰以后太后念好了经文。
她沉静的目光看着江妤,看的江妤别别扭扭的伸手扶着她。
目光有些幽怨的撒着娇:“姨母,我不想要那个教养嬷嬷。”
太后温柔的摸了摸江妤的头发。“不行。”
为什么不行?
江妤张口的话到了嘴边。
那是她还没有恢复记忆时惯用的伎俩,总是撒娇卖乖的磨着太后,让太后无奈又宠溺的答应她各种要求。
可是现如今恢复了记忆,江妤知道,以前的行为不能常用了,没有谁有义务答应自己。
她想了想,神情严肃的对着太后说:“姨母,我也想和陛下好好的过,可是,教养嬷嬷并不能带给妤儿长久的未来。”
“陛下并不是耽误儿女情长的人。”
“他是一位明君,妤儿心中也很倾慕,可是姨母,妤儿并不想像宫中那些盛开的花朵那样等着旁人来眷顾。”
见太后柔和的面庞慢慢的有了些沉思,江妤接着说:“我不想和她们一样,在宫中随波逐流,孟家待我很好,并没有让我为孟家做什么,妤儿很庆幸自己是孟家的女儿。”
“不必像旁人一样为家族奔波,为家族步步为营。”
“妤儿想成为后宫中的大树,而不是依靠女色来博得恩宠。”
“可是,你成为皇后,也能成为大树。”孟太后看着江妤一字一句到。
“那,学了教养嬷嬷那些,就能成为皇后吗?”江妤小声的嘟囔着。
太后噎住。
还没等她反驳,就听见自己看着长大的少女不满的嘀咕了一句:“再说了,这可是相国寺,佛祖面前怎么能违反清规戒律呢?”
“哀家是让你去山门下。”太后叹了口气。
“那不都一样,反正我是不会答应的。”江妤说完,飞快的补了一句。
“姨母,你知道我自幼便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你猜猜我这段时间发现了什么?”
太后无奈的看了她一眼。“发现了什么?”
“这个就暂且不告诉姨母了,姨母先等我三个多月,到时候,妤儿送给姨母一个惊喜。”江妤笑意盈盈的说道。
她打算先在相国寺种植红薯,红薯的品种繁多,江妤并不清楚自己所买的红薯是什么品种。
不过年代文小姐姐说,这个非常好种植,关键是也不难。
再说,她有年代文小姐姐的联络方式,遇到了什么不懂得便可以立即问她。
所以对于此次的种植,江妤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你又打岔,哀家可不管你,就算你先在不跟教养嬷嬷学这些,到了宫里可由不得你了。”
太后的声音打断了江妤的思绪。
江妤努了努嘴。
到了宫里肯定要和魏帝相处的。
江妤就没打算躲着魏帝。
见江妤不抵触,太后也不再多言。“罢了,教养嬷嬷暂且就留在你那,你现在可以不学,等”
“知道了知道了,等到了宫里就不能由着我的性子了。”江妤打断,心中不由得腹诽到。
怎么好像又开始撒娇卖乖了。
摇了摇头,江妤甩开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对着一旁的秋嬷嬷说到。“嬷嬷,可备好了早膳,本宫都有些饿了。”
“听到没,你们贵妃娘娘饿了,还不赶紧备下膳食,好打发了她。”太后冲着秋嬷嬷示意。
见秋嬷嬷离开了以后这才又气又笑的点了点她的鼻子。
一通酒足饭饱后。
江妤陪着太后抄写了一个半时辰的书。
这才揉着肩膀问着身旁帮她整理笔墨纸砚的芷叶。
“可有看见了柳贵嫔。”
芷叶略微迟疑了片刻后。“柳贵嫔身体抱恙,已经回去歇息了。”
江妤挑了挑眉,又病了?
来这相国寺小半年,柳贵嫔断断续续的病了八九次了。
柳贵嫔的父亲是翰林院掌院,哥哥是户部侍郎,爷爷更是前朝尚书。
现如今虽以闲赋在家中,可在魏帝的游说下,在国子监挂了名。
再加上本人喜好吟诗作画,著书无数,乃一代大儒。
书香门第出生,家风清廉,朝中有权有势,民间亦是有着不错的声望,这些都是柳贵嫔的护身符。
虽说没捞上一个妃位,看似不起眼,可是即便是太后,对她也不会多加苛责。
“娘娘,可要去打听打听?”舒兰问道。
听后,江妤想到了柳贵嫔今早见面时那生龙活虎的模样,也不多言。
“照例去送一些补品和药材就行。”
抄完经书后,江妤也没什么事做,便拿出了一些红薯。
装着红薯的小圆球别看贵,是一次性物品,可在这条件不好的古代,确是非常有用的。
即便是江妤拿出来了一些,可只要小圆球里还有一块红薯,那么小圆球的作用便也还在。
问了问年代文小姐姐后,江妤让芷叶和舒兰她们开始给红薯切块。
从年代文小姐姐口中得知,红薯一般在春季的四到五月份开始种植。
这个时间段种植红薯的成活几率是最高的。
而且红薯产量也很好。
“我记得土豆种植是需要分块的,把土豆上有芽的土豆块切好,然后挖坑种下去就行。”
“想来红薯也差不多。”
上小学时的自然生物课,老师们让所有人种各种植物。
江妤记得,大部分人都种植小番茄,就只有她,最爱土豆,所以对于种土豆,即便是过去了这么多年,也依然历历在目。
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水培法。
江妤打算两种都试试。
再怎么说,也要等它们长出嫩芽才行。
虽然芷叶和舒兰有些好奇娘娘为什么会对这些感兴趣。
可自幼的教导告诉他们,主人的事,不问用,只需要做。
“娘娘,您看这个木桶怎么样?”
“娘娘,这是您带来的花瓶。”
见舒兰和芷叶找来了工具的江妤微微一笑,带着舒兰和芷叶在木桶里打好漏水孔,然后把土壤装进去,在将红薯块一个个种下去。
至于花瓶,则按照年代文小姐姐交给她的水培法,养在了白瓷花瓶中。
做完这一切以后,江妤这才对着舒兰嘱咐到:“就照我这个方法,将京城二进的宅子里所有不名贵的换成这个。”
“其他的红薯过两日便会有人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