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9章 九为道之极、水宫雷
    轰见老道一口便道破他今日来历。

    

    纵然陈望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老江湖。

    

    一时间,脑海深处仍是有如雷动,轰然一声变得空白。

    

    怎么可能?

    

    药王谷虽然有造化长生功,相、卜两字篇。

    

    前者可相天地人玄道,后者上观天星、下审地脉,感应天地。

    

    但也做不到未卜先知的地步。

    

    这等测算之术。

    

    别说见,听都没听说过。

    

    此刻。

    

    看着草庐门外那道长袍身影。

    

    陈望向来从容的脸上,罕见的露出一抹凝重,心中更是有如浪潮汹涌。

    

    一瞬间,他想到了无数种可能。

    

    但又被他一一否决。

    

    他来龙王庙之事,绝对算得上是临时起意。

    

    更何况。

    

    在此之前。

    

    他从未听说中海有个叫龙王庙的地方。

    

    更不知玄松、玄意,以及眼前这个神秘老道人。

    

    如今,他竟然能一下猜透来意。

    

    震撼的同时,陈望心里也难以抑制的生出几分凝然沉重。

    

    “居士不必紧张,老道出自麻衣派,本派中人自小便要修行连山经、归藏以及周易,还有诸如三命通会、滴天髓、皇极经世书等等,通晓阴阳,能观星辰。”

    

    “老道今早算签,便知有居士前来,所问乃是道家金纂密箓。”

    

    似乎看出他的心神变化。

    

    赤明老道摇了摇头,淡淡一笑道。

    

    麻衣派?

    

    连山、归藏、周易、滴天髓、三命通会、皇极经世书?

    

    听着他这一番话。

    

    陈望心中更是震撼。

    

    正是因为接触过相术,他才比常人更为清楚这些相经的分量之重。

    

    尤其是前三者。

    

    合称三易。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潜心钻研,试图一窥其中神秘。

    

    但纵然他们天资纵横,耗尽心血,苦苦研究半生甚至一辈子,别说精通三易,就是通晓一门都足以自傲。

    

    眼前的赤明老道,竟然能够同时学得三易。

    

    这是何等惊人?

    

    若是传出去,恐怕天底下的风水相师都要为之震动。

    

    至于麻衣派。

    

    陈望也有所耳闻。

    

    与上清、灵宝、符箓、丹鼎等流派不同,此派中人,以相术为基,追求的并非长生大道亦或是御剑于千里之外,而是至高无上的相命之道。

    

    不过。

    

    没记错的话。

    

    这一派早在两宋时代,就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之后,虽然偶尔有零星记载。

    

    但大多都是些心术不正之辈,冒充麻衣派传承坑蒙拐骗,欺骗世人。

    

    没想到。

    

    时隔一千多年。

    

    今日在这座人烟清冷,香火寂寥的湖边破落道观中,竟然被他再一次见到了真正的麻衣派传人。

    

    赤明道人,少说有八十几岁。

    

    在此修行传道了大半生。

    

    名望极高。

    

    太极湖四周的十里八村,谁人不知赤明老道之名。

    

    他没理由因为这点小事情。

    

    欺世盗名,毁了一辈子的清誉。

    

    “真要说。”

    

    “陈居士所在的药王谷,与我麻衣派之间,其实也有几分渊源的。”

    

    赤明老道袖袍一挥,说不出的洒脱随意。

    

    而听到这句话。

    

    陈望瞬间明白过来他的意思。

    

    确实如此。

    

    毕竟药王谷所学,医字篇为立山之本,山字篇则为镇山之功,命字篇为传山之术,相卜则是开山之计。

    

    相卜两篇。

    

    和麻衣派传承极为相似。

    

    只是……

    

    陈望还是不明白。

    

    既然赤明老道乃是麻衣派传人,为何会跑来这么一座无名道观,隐居于此。

    

    若是行走江湖。

    

    以他的能力,就算重聚麻衣,甚至开宗立派都不算难事。

    

    犹豫了下。

    

    他还是没能人忍住心中好奇。

    

    将疑惑当面问出。

    

    不过赤明老道听完,只是淡淡一笑。

    

    还是一旁的玄松道人解释道。

    

    “陈居士,我师傅他一辈子淡泊名利,一心只想修行传道。”

    

    “隐居于此,也是因为当年机缘巧合。”

    

    玄松话音刚落。

    

    赤明老道便接着说道。

    

    “这太极湖山明水秀,实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修行之地,而且我们这一派早已经不问世事,心无旁骛,无需杂念。”

    

    “原来如此。”

    

    陈望听完,心中更是感慨。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赤明老道还能保持初心,纤尘不染,实在难能可贵。

    

    再想到之前在城隍庙见到的那一幕。

    

    那一道道憎恶的身影。

    

    两相对比。

    

    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也难怪那里早就被俗尘污浊,而龙王庙虽然香火不多,活的清贫,但一千多年的传承从未断绝。

    

    “屋外说话,不是待客之道。”

    

    “玄松,请陈居士进门,烧壶茶水。”

    

    赤明老道眼神灼灼,对弟子吩咐道。

    

    他这辈子一共收了三个徒弟。

    

    都是玄字辈。

    

    大徒弟玄松、二徒弟玄真、小徒弟玄意。

    

    三人当中,天资最高的当属玄真。

    

    赤明老道也一直对他抱着最多的期待,一心想要将麻衣派传承的重任交到他手上。

    

    但可惜,玄真此人心思太杂。

    

    去过山下,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繁华后,对于修行之事越发厌恶。

    

    十多年前的一个深夜。

    

    留下一封书信后,便不告而别。

    

    那几年里赤明老道沉浸在痛苦当中,甚至对自己都产生了浓浓的怀疑。

    

    认为自己不宜教徒。

    

    一直闭关了将近两年时间。

    

    才从阴影中走出。

    

    不过也几乎断绝了再收徒的心思。

    

    直到十一年前,一个大雪封山的夜晚,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被人遗弃在观门之外。

    

    眼看小家伙差点冻毙。

    

    于心不忍的赤明老道将他收养。

    

    也就是之前在外面见到的小道士。

    

    原本按照赤明老道的意思,并没有收徒的念头,只是打算将他养大成人后,再送他出山。

    

    不过两年前。

    

    小家伙主动想要出家修行。

    

    认真考虑了一番后。

    

    加上玄松苦苦相求。

    

    赤明老道才终于答应,将他收下,作为玄字辈小徒弟,又取修道真意中的最后一个字为名。

    

    道号玄意!

    

    不过这两年时间,赤明老道并未急着让他跟随自己学道。

    

    而是研读经书。

    

    三易繁杂晦涩难懂,一般人就算耗尽毕生心血,也难以有所成就。

    

    再加上当年玄真的教训。

    

    让赤明意识到,比起天赋,更重要的是心性。

    

    好在这么多年下来。

    

    玄意心思澄澈,一心向道。

    

    “是,师傅!”

    

    听到师傅吩咐,玄松躬身答应下来。

    

    随即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陈居士,请!”

    

    “多谢。”

    

    陈望也是暗暗松了口气。

    

    赤明老道既然算到了他今日行程,眼下松口,必然是答应了所求。

    

    跟在玄松身后。

    

    穿过庭院,推门进入草庐。

    

    让他惊叹的是。

    

    赤明老道好歹也是一观之主,草庐之中布置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一张卧榻、一副茶几。

    

    然后就是书桌,以及几乎堆满了墙壁的书卷。

    

    除此之外。

    

    再无其他多余之物。

    

    空旷无比。

    

    “观中清贫,只有山中粗茶,还望居士不会介意。”

    

    赤明老道示意他坐下。

    

    茶几下铺着一张地毯,并无桌椅,只有几只老旧不堪的蒲团。

    

    他似乎早就习惯。

    

    伸手一撩道袍,盘膝坐下。

    

    见此情形,陈望更是心生敬意。

    

    “当然不会,反倒是道长此举,实在让我汗颜。”

    

    他虽然对于钱财并不看重。

    

    但也很难做得到和赤明老道这样,对俗世之物完全视作过眼云烟的地步。

    

    现在让他从清风小筑搬走、

    

    找个破草屋住下。

    

    说不在意肯定是假的。

    

    人一旦习惯了舒适圈,再想跳出去难如登天。

    

    这也就是古人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玄松伺立在一旁,悬挂在火塘上的水壶中已经传来一道道水声,估计不多时就会煮沸。

    

    “陈居士,不用拘谨。”

    

    “尽管询问,老道一定知无不言。”

    

    见盘膝坐在蒲团上的他,一举一动中透着几分拘束,赤明老道爽朗笑道。

    

    陈望也不耽误。

    

    迅速取出那份纸卷,摊开铺在茶几上。

    

    “咦……”

    

    只扫了一眼,赤明老道目光顿时亮起,满是沧桑的脸庞上更是露出几分激动。

    

    “这是龙虎山符印啊。”

    

    “应当是仿二十四治都功印而造。”

    

    “陈居士这是从何得来?”

    

    见他再次一口道破。

    

    陈望都已经有些习惯了。

    

    正琢磨着如何解释它的来历时,赤明老道却是善意的摇了摇头,“既然不太方便,贫道先看符印再说。”

    

    闻言。

    

    陈望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毕竟这东西是从张家所获,也算来路不正。

    

    万一引得老道长不喜,反而会坏了大事。

    

    哪知道赤明道长心胸如此广阔,见他稍稍露出一点为难,便主动收回话语。

    

    目光重新落在那一道道形如天书般的符文上。

    

    赤明老道心神很快就被吸引进去。

    

    犹如一尊石雕。

    

    见此情形,陈望下意识屏住呼吸,生怕惊扰到了他的思绪,一旁的玄松也是如此。

    

    屏气凝神垂手而立。

    

    草庐内,只剩下火塘上铜壶中滋啦的水声。

    

    不知道多久后。

    

    等壶中水彻底烧开,沸腾的水气几乎要将盖子冲出去时。

    

    陷入沉思中的赤明老道,终于回过神来。

    

    随着他身形晃动。

    

    刹那间。

    

    原本仿佛被定格了的草庐也有了生气。

    

    陈望却是下意识紧张起来。

    

    连呼吸都变得凝滞,小心翼翼的看向赤明老道。

    

    “道长,怎么样?”

    

    不仅是他。

    

    玄松也是瞪大眼睛,竖着耳朵静听。

    

    他之前虽然看过,但却并未太多头绪,只觉得那其中的道门密箓繁复深奥,令人束手无策。

    

    “老道要是没看错的话。”

    

    “这只符印上的符箓,应该远远不止一重,而是九重,贫道说的可对?”

    

    赤明老道抬头,目光深邃犹如一汪深潭。

    

    “不错。”

    

    “一共九叠,乃是雷印。”

    

    陈望顾不上心中激荡,点点头回应道。

    

    “那就没错了,九为道之极,震为雷,从这叠符箓中看,应当是水宫雷。”

    

    “役召五部,统御雷霆。”

    

    “陈居士这方符印……实在惊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