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03章.世外高人是个未成年
    李世民走后,关宁洗了个热水澡,换了身干净衣裳。

    他挺直腰板站在屋檐下,神清气爽。

    看着眼前院子,关宁沉默。

    扭头看向王初冬,问道:

    “冬儿,这也配叫做‘别院’?”

    在关宁的印象中,别院跟别墅一个等级。

    他不求自己住的地方假山池塘、曲水画廊,一副江南烟雨风情。

    但也不至于方寸之地。

    两座茅草屋,一个柴房,院墙破败、房门斑驳,下雨刮风还要担心房盖被掀开。

    说的好听点处在山水林泉之地。

    直白描述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是什么悲催遭遇?”

    关宁默默捂脸,自嘲的想着。

    王初冬舔舔嘴唇,愧疚的说道:

    “少公子,家主说再让我们忍耐一段时间,过些日子他就把我们接到晋阳城里去住。”

    便宜老哥也热衷于画饼?

    这种话骗骗职场新人还行。

    关宁虽是少年的身体,内心性格早已是混迹警局多年的老油条。

    “冬儿,还是你好骗!你看看便宜老哥的样子,没什么经商头脑,等他接我们进城去住,不知道猴年马月。”

    关宁不是瞧不起自己的老哥,他在陈诉事实。

    哪有让自己弟弟在山脚下风餐露宿的?

    老哥穿的光鲜亮丽。

    但作为商人,那只是为了在旁人面前有面子,虚伪的外表而已。

    王初冬疑惑的问道:“少公子……你想干什么?”

    “此地过于简陋,本公子想离开这个鬼地方,去城里搞个大宅子住。”关宁回答道。

    谁不想进城?

    可战乱之年,寸土寸金,想要购买一座豪宅,要花费的钱一定是天文数字。

    王初冬心生向往。

    关宁砸吧砸吧嘴:

    “现在想这些,为时过早,先在晋阳站稳脚跟才是当务之急,冬儿,你了解晋阳城内的情况吗?”

    王初冬摇头:“我平时很少出门!”

    “那你把刘管家叫来,我有事问他。”

    “少公子稍等,我这就去叫。”

    王初冬轻快的退下。

    她发现少公子好像变了。

    具体变化在哪里,自己又说不出来――

    唐国公府。

    一座侧房之内。

    李世民风尘仆仆,连喝三杯茶水宁神。

    关宁的话后劲很大。

    “世民,你怎么才回来?”

    刚坐下,门外走进来一个比李世民年长几岁的公子,一身华贵的衣衫。

    “姐夫!”

    来的人是柴绍,李秀宁的夫君,李渊的女婿,前几日刚刚在长安被李渊召回。

    柴绍打量李世民一眼,发现他浑身湿透,惊愕问道:

    “怎么出了这么多汗?回城的路上遭遇了盗匪?”

    李世民想了个理由搪塞:“未曾,是走的太急……咦,姐夫,你来找我有事?”

    目前是造反准备阶段,关键时期。

    柴绍和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心腹,都很忙,极少有时间能闲下来一起喝茶聊天。

    李世民去看望关宁和王初冬,也是忙里抽闲。

    柴绍叹了口气,坐在李世民身侧:“不能为岳父大人分忧,我坐卧不安。”

    “我爹又遇到什么麻烦事啦?”李世民也关心起来。

    柴绍说道:

    “最近百姓的怨气很重,今年山西大旱,连续数月不下雨,若不能天降甘霖,今秋怕是颗粒无收。”

    李世民顿时了然。

    百姓的心气很重要。

    最近李渊一直在操控晋阳的舆论。

    主观印象方面,晋阳百姓对隋炀帝全无好感,口碑逐渐向唐国公李渊靠拢。

    可李渊振臂一呼,紧随其后跟他造反的能有多少?

    犹未可知。

    得想个办法,让太原的百姓认定李渊是上天钦定的救世主,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如此,李渊才能民心所向。

    自秦朝之后,历朝历代都依法治国。

    但坊间市井对于天降异象的迷信深信不疑。

    能成大事之人,皆能引起天地异象。

    比如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

    想到这,李世民摸着下巴道:

    “若我爹能代表晋阳百姓祈雨,祈雨之后立刻天降甘霖,百姓肯定认为爹是上天授意的下一代天子!”

    连月大旱,朝廷无计可施。

    李渊求雨之后便大雨倾盆。

    不仅仅是晋阳百姓,全天下的百姓都会认为李渊承天顺命。

    可天有不测风云,谈何容易?

    柴绍沉默片刻:

    “如今天下群雄逐鹿,岳父大人的确需要一个噱头,为造反点一把火。”

    “这把火,要让晋阳百姓相信,岳父大人是平定乱世,能让天下太平的人,也是能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的人。”

    “祈雨是个好办法,但祈雨能不能成功,全凭天意。”

    坊间最有名的占卜先生,也很难预测天气。

    李世民和柴绍同时陷入沉思。

    这件事,他们两个暂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

    两个人本身就没什么主见,两军阵前,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典型的富家纨绔。

    “各地战火不断,老天爷又不下雨,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呀。”

    “时机成熟之后,不管晋阳百姓怨气如何,该起事还是要起事的。”

    “只是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事也让岳父大人焦头烂额。”

    柴绍捶胸顿足。

    李世民直接盲猜:“姐夫说的,可是粮食?”

    “正是!”

    柴绍回答的斩钉截铁。

    李世民的脑袋像是被一记重锤砸下。

    竟然被关宁说中了!

    他怎么知道唐国公府缺粮?

    即便今年大旱。

    可老爹李渊盘踞太原多年,根深蒂固,富贵之家。

    自己因为募兵精力分散,都不知道府中缺粮,足不出户的关宁却了如指掌。

    惊为天人!

    李世民细思极恐。

    “世民,你怎么啦?”

    柴绍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将李世民从发呆的思绪拉入现实。

    他负责筹募军资和粮草,知道粮草的重要性。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是一支军队的精神支柱。

    有钱粮在手,即便一个普通人,也可迅速组建起一支百万雄师。

    可如今。

    天下大旱,百姓吃饭都成困难。

    想要征粮,更是难上加难。

    唐军的粮草尚不充足。

    李渊正为此事发愁。

    他只能在自己管辖的太原境内征收粮草,若是越界,隋炀帝会有察觉。

    各地的起义军,都会注意到晋阳唐军的动向。

    瓦岗寨的李密、河北的窦建德等,都是狠人,论实力不在李渊之下。

    李渊暂时不想跟这些人反目成仇!

    到底该怎么办?

    柴绍陷入纠结。

    他和李世民都是凡人之躯,不可能在月余之内变出百万石粮草。

    柴绍舒缓了一下心悸,强行挤出微笑道:

    “世民,看来我们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李世民忽然露出一个自信笑容。

    小老弟既然能猜到唐国公府缺粮,就一定能解决。

    关键时刻,还得看小老弟!

    “姐夫,我最近认识了一个世外高人,能推断出天下大势走向,过几日姐夫跟我一起去见见,或许他会有办法。”

    柴绍一愣:

    “还有这样的人?想必是个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的老先生,这位高人多大年纪?”

    “十四岁!”

    “十……十四岁?”

    柴绍整个人都不好。

    世民,咱们是要造反的,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十四岁那是世外高人?

    那不是未成年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