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51章.你想不明白的
    关宁走在前方。

    李元霸和刘文安紧随其后。

    “关公子,我刚才看到王元对你叩首跪拜,你明明打了他,他竟然还谢你!”

    李元霸不解的说道。

    要是他这个怪脾气,若有人敢先动手,自己一定要卸掉那个人的一条腿。

    “想知道为什么嘛?”

    关宁微微一笑。

    他从来不会把负面情绪带给任何人。

    那些让他不开心的人和事,关宁不会多看一眼。

    之所以给了王元一巴掌。

    完全是看得起他。

    希望这一巴掌能把他打醒,让他明白有些道理书本上学不到的。

    李元霸点头。

    关宁解释道:

    “因为王元本性不坏,只是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我用一巴掌让他明辨是非,你说他是不是得谢谢我?”

    李元霸:“……”

    他更懵了!

    关宁没继续解释什么。

    李元霸生在富贵之家,从小患病。

    唐国公夫妇对他的宠溺大过管教。

    所以有些同龄人知晓的道理,他是不明白的!

    多说无益,还是要多经历。

    “少公子,我们接下来要去哪?”刘文安问道。

    “不是说张举之开了个私塾,专门教授孩子们文学知识,且先去张举之家中看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秉持的观点。

    张举之的举动,已足以惊世骇俗……

    晋阳城南的田园街,人流稀少。

    张举之便在街旁搭建了个简易的茅草屋,作为给孩子们讲课的课堂。

    此刻孩子们已经下课。

    张举之便坐在屋前,将要讲解的内容一笔一笔的记在本子上。

    “张兄!”

    陈申一大早便来了,一直等候着张举之。

    两个人是幼时好友。

    张举之不抬头看他,继续写自己要讲课的内容。

    “你怎么就是不听劝?”

    “关公子说,让我们做一些令他刮目相看的事情,才肯收我们为学生。”

    “教书何用?孩子们长大需要十几年,又需三五年建功立业。”

    “靠着他们帮你扬名,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陈申气愤的说道。

    连续三日,他都来劝说张举之。

    可张举之这个人,油盐不进。

    自己决定的事情,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他也绝不改变。

    身为发小,陈申又不想看着张举之堕落。

    “我本来也没打算靠着给孩子们讲课名扬天下,更不指望以此事让关公子刮目相看。”

    “那……那你这么做为了什么?”

    “给自己找些事情做,让自己心安理得一点!”

    张举之忽然露出一个笑容。

    “唉!”

    陈申叹了口气,猛地一拍大腿。

    “张兄,你听说我。”

    “我观关公子举止不俗,未来一定不同凡响。”

    “我等无论如何也要拜入关公子门下,日后谋取个功名,光宗耀祖。”

    “要做翱翔天空的鸿鹄,如何能做燕雀呢?”

    张举之反问道:

    “如果关公子不能帮你谋取功名,你就不拜师了吗?陈兄,你功利心太强!”

    张举之与陈申不同。

    他是看关宁博学多才,知道自己跟着关宁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何为学子?

    活到老学到老,方为学子!

    “谁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富贵?张兄为何如此清高?清高又为你带来了什么?”

    正说着,街头上涌出七八个读书人。

    这些人,张举之和陈申都认识。

    那日在晋阳城头写诗送别的时候,这些人都在。

    只不过关宁写出那首千古绝唱之后,他们写的诗词,连面世的机会都没有。

    “你看,这些人又来讥讽你了!”

    陈申摇头轻叹。

    张举之无所谓的说道:

    “我从不在乎别人怎么看,陈兄,你也该改一改,不要因为别人说三道四就改变自己!”

    到底是谁来劝说谁?

    陈申败下阵来。

    这个家伙为什么就如此执拗呢?

    来的那群读书人站在栅栏外,而在他们到来之后,又有一位老生,拄着拐杖而来。

    “是陈叔达陈先生!”

    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陈申双眼放光。

    两个人都姓‘陈’,是晋阳同族。

    不过论起两个人的名声,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陈叔达早已扬名晋阳。

    与关宁不同。

    他靠的是写文章,曾写出让晋阳士子痴迷陶醉的《国别论》。

    后来,唐国公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

    听闻陈叔达的大名之后,便邀请他入府,做李建成的教书先生。

    其实陈叔达最想教的是李世民。

    但二公子不知道以什么原因拒绝,他便没能得偿所愿。

    “陈先生来干什么?”

    张举之愣住。

    他曾和学子们一起去陈先生的府上求教。

    陈先生一切都好,就是带着一股腐儒的书生气,看起来,一点也不平易近人。

    “还能干什么,肯定是来劝你的呗!”

    劝我?

    张举之自嘲。

    是我教书影响了晋阳读书人的脸面嘛?

    此时,讽刺之音已如惊涛骇浪。

    “张举之,你简直丢了我们读书人的脸!”

    “是啊,我等读书,谁不是为了报效朝廷,或在这天地之间有个大功名!”

    “唯有你,不思进取,竟整日跟这些黄发小儿打交道!”

    “你还妄想着拜入关宁麾下?”

    “痴心妄想!”

    “在我等看来,关宁并无真才实学,更像是欺世盗名之辈。”

    “他的那首诗词,固然好,可谁能证明是他自己写的?难道他就不能抄袭?”

    抄?

    去哪抄?

    这群读书人读过的诗集也不少,何曾见过诗书里有如此雄浑气魄的诗词?

    一派胡言、强词夺理!

    却还说的义正言辞。

    张举之苦笑。

    正如关宁公子所说,读书人的风气,真是变得越来越浮夸。

    不过。

    陈叔达先生亲自前来,出于礼数,张举之还是要上前迎候的。

    他放下手头的事情,起身,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木门前,对着陈叔达行礼:

    “学生张举之,拜见陈先生!”

    陈叔达未曾答话,上下审视着张举之。

    旋即。

    轻声问道:“可知老夫为何而来?”

    张举之摇头:“学生不知,请先生答疑解惑!”

    嘭!

    陈叔达将自己的拐杖狠狠地杵在地面上,某种迸发出一股子阴狠气息:

    “张举之,你知错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