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声朝殿门处看去,只见几个官兵用步辇抬着一个脸色苍白的老妇人缓缓进殿。
其中一个官兵还一直用长刀抵在老妇人的脖颈处。
太后!
连患有腿疾,深居简出的太后都被挟持了过来。
一个行将就木的耄耋老人罢了,就不能给她最后的体面吗?
这是很多敬仰太后的朝臣及女眷们内心的想法。
太后使出全力才大喊了那么一声,制止了官兵挥刀砍幽州王的动作,之后就是好一阵咳嗽。
等她平复过来,人已经被抬到了幽州王身边。
若说如今还能威胁到皇帝的人,除了那四位生死不明的皇子,怕就只有太后和幽州王了。
已经失势丧亲而重病在床的皇后,对皇帝来说都是废人一个。
这也是为何连不良于行的太后都会被抬来金銮大殿,却独独漏掉皇后的原因。
太后慈爱地看一眼被官兵按压跪地的幽州王,再将目光转向身着太子妃衮服的许氏。
浑浊的老眼细细打量一遍后,太后费力地吐出一句话:“你不是阮氏,当年是哀家亲自为她入殓,她已经死了。”
太后与废太子妃年轻时是非常要好的手帕交,当年废太子妃被赐死后,太后念在相交一场的份上,冒险请旨给废太子妃入殓。
但这件事外人并不知情。
眼下太后说出来,却也足以让人信服,因为太后这些年经营起来的名声非常好,还是有这个信服度的。
太后的这句话,犹如乱石激起千层浪!
在场数人诧异震惊极了。
竟然不是废太子妃?
既然废太子妃是假的,那所谓的废太子血脉是不是也是假的?
很多人都在心底发出质疑。
许氏后退半步,强压住内心里的慌乱与不安,随即不解地看向沈骁,用眼神发出询问。
为何要让太后上殿?
在原计划里,并没有挟持太后上殿这一环。
反正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可以威胁皇帝,不差一个太后了。
再者,许氏也知道太后与废太子妃年轻时非常要好,说不定太后知道一些与废太子妃有关的不为外人道的秘密。
所以,挟持太后上殿可能存在隐患,因此在商议时就否决了。
却偏偏太后还是被抬来了金銮大殿!
沈骁接收到许氏的目光,也是一脸茫然。
他不知道太后为何会被人抬来,可那些挟持太后的官兵,左臂上确实绑着一截红绸,这是用于区别己方和敌方的标记。
没从沈骁这里得到答案,许氏在稳住心神后,出言反驳,“堂堂太后,为了抹杀掉本宫的存在,不惜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做假证,真是可笑!”
“公孙皇室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宵小之辈,才一度衰败至今。”
“今日本宫就是要拨乱反正,为公孙皇室的正统血脉正名,恢复先太子公孙珏的昔日名誉及地位!”
“你们当年空口白牙就敢往先太子身上泼脏水,如今故技重施,还当本宫会上当吗?”
论打嘴仗,许氏何曾输过。
病体虚弱的太后都被许氏一番辩驳的话刺激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奈何她就算曾经是宫斗冠军,但病弱多年,就像是一头垂垂老矣的兽王,连震慑人的威压都发不出来了。
眼见着许氏几句话就四两拨千斤地反驳了太后,而太后被怼得说不出话来怼回去,朝臣们就开始质疑太后先前那句话的真实性了。
确实,外人又不知道太后曾经请旨为废太子妃入殓,这种皇家秘事,既要秘密进行,也不会有文字记录留下,无从查证。
先前朝臣们出于对太后的敬仰,先入为主地相信。
但许氏几句话,言辞犀利地指出了漏洞。
现在朝臣们都有些迟疑,觉得这简直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起来好像都对,但谁的话都不是完全可信!
眼见着朝臣们神色各异,且目露怀疑,皇帝和太后都很慌乱。
明明在太后出现后有所波澜的局势,又被许氏给掌控住了。
扳回一局的许氏还想要再说什么,就在这时,一道利刃破空声响起。
下一瞬,尖利的羽箭正中许氏的心口。
许氏不是习武之人,又已经老迈,根本躲闪不了。
混在人群中默默吃瓜的萧灵琅幽幽地叹息一声。
失败者死于话多,不管正派还是反派,皆是如此。
经历多了,萧灵琅才总结出这么一句话。
许氏是正派又如何,虐文里的正派,下场可能还不如某些文里的反派呢!
虽然心中吐槽不断,但萧灵琅一直刻意低调地混在人群中,继续默默看戏。
突如其来的利箭让护卫在许氏身边的一群人都反应不及。
明明是胜券在握的局面,怎么会突然出现变故?
跟在许氏身边的徐香在惊诧过后,眼疾手快地搀扶住了许氏摇摇欲坠的身体。
沈骁警惕地看向利箭射来的方向,做出防备姿态。
与此同时,一大波铁甲官兵从各个入口涌进金銮大殿,围成一个密集牢固的包围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请大家收藏: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突发的意外让在场的很多人都始料未及,场面一度混乱起来,官兵们四处防备,根本分不清周遭的人是敌是友。
“沈骁,你的傀儡是假的,你没了起兵造反的由头,外面全是清君侧的正义之师,你束手就擒吧!”
一道清朗的男声由殿门处响起,一个身穿金甲的年轻男子大步走进了金銮大殿。
话落的同时,将一个血淋淋的头颅扔到了沈骁的脚边。
“沈彧!我的儿?怎么会这样?”沈骁不敢置信地惊呼出声。
他看着沈彧的头颅在自己脚边滚了几圈后,停下不动,地上是蜿蜒的血痕,而沈彧那双精明狡黠的眸子,此刻灰暗无光。
死不瞑目啊!
沈骁连连后退,无法接受眼前的这一幕。
说好的一个进攻皇宫,一个控制宫外全城。
沈骁还在等待着沈彧的到来,从未想过等来的是沈彧被人砍掉的头颅!
追随沈骁的人也开始慌乱,不止因为突然涌进金銮大殿的人,还因为沈彧的头颅。
大战中主要将领被砍下头颅,无疑是最消减士气的手段之一。
而那个身穿金甲的年轻男子在扔掉沈彧的头颅后,径直走向皇帝,远远跪下行礼,高呼万岁。
皇帝被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惊得说不出话来,等好不容易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才问道:“来者何人?”
皇帝虽然认得来人身上的金甲出自哪个军队,却不认识眼前这个人。
金甲男子回答道:“微臣是南境副将公孙彧,奉统帅之令,带兵前来救驾。”
皇帝皱眉,“公孙彧?南境众位副将里,可没有这号人!”
边境将士的晋升任免,皇帝都是一清二楚的。
在没有确认来人身份的情况下,皇帝根本不敢信任。
万一是对方故意用计蒙骗,获取信任,关键时刻再倒戈相向呢?
公孙彧解释道:“回皇上,微臣是统帅新提拔的副将,南境军遭到红莲教余孽的渗透,不少的兵将被蛊惑收买。”
“微臣及时发现端倪上报,协助肃清叛徒,统帅因此特例擢升微臣为副将,但局势危急,来不及奏报。”
“微臣这里有统帅的亲笔信函,还请皇上过目。”
说罢,公孙彧拿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内侍官检查无异后,才将信函呈给皇帝。
皇帝看完信后,惊喜交加。
“你是彧儿?朕的大侄子!”
其实在听到“公孙彧”这个名字的时候,皇帝就在怀疑了。
公孙这个复姓,本就不算常见。
虽说在大盛国除了公孙皇室之外,也有一部分老百姓是这个姓,但很多人为了避讳皇室,改名甚至改姓都有。
所以,公孙皇室传承至今,除了宗室子女,外面已经鲜见以公孙为姓的老百姓了。
而“公孙彧”这个名字,本就是皇帝取的,皇帝不认为天底下还有如此巧合。
听得皇帝的话,在场的很多人不明所以,却也有一小部分人神色大亮。
正抱头痛哭的太后和幽州王母子就是其二。
自从公孙彧出现,那些挟制太后和幽州王的官兵就收了手,同时还扯下了绑在左臂上的红绸,以此表示他们与沈骁这边不是一伙人。
受了极度惊吓后,又得了自由的太后和幽州王因此抱头哭泣。
而亲眼看到公孙彧点头承认了皇帝的问话后,二人则是喜极而泣!
公孙彧,幽州王的嫡子,皇帝的亲侄子,太后的亲孙子。
不同于皇帝子嗣众多,幽州王膝下一直单薄。
幽州王妃曾一举得男,但那个男婴没满三个月就夭折了。
在此之后,幽州王妃还怀过几个孩子,不是滑胎就是小产。
而她的最后一胎,是双胎。
有大师在幽州王妃怀双胎的孕期就测算过,说是“二者只能存其一”。
所以,幽州王让人将幽州王妃怀有双胎的消息隐瞒住了。
后来,幽州王妃历经小心翼翼的十月怀胎之后,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可惜的是,这对龙凤胎女强男弱,在母体里,女婴就抢走了男婴的营养,导致男婴生下来极为虚弱。
为了保住这个孩子,幽州王在征求皇帝的同意后,让人将男婴送去了南境邻国——南耀国。
南耀国有一个魔医,善用奇特诡异的医术救命治伤,幽州王为了保住儿子的命,不惜一切代价。
皇帝怜惜亲弟弟爱子心切,就准允了此事,还在男婴被抱走前,亲自赐下了名字。
若是公孙彧能被魔医治好,等他平安康健归来,就让他入公孙皇族。
若是回不来……
其实当时知情人都清楚,公孙彧能活着回来的几率不到一成。
但是,二十几年以后,公孙彧竟然真的回来了,不仅平安康健,还威风凛凛,力挽狂澜!
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后,甚至是幽州王,无一不惊喜交加,欣喜若狂!
“彧儿?你真的是彧儿?”幽州王不敢置信地看着公孙彧。
没有儿子一直是幽州王的心病,而出生就体弱的公孙彧,也并未让幽州王感到多少欣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请大家收藏: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送走公孙彧的这些年,幽州王也还在想方设法生儿子。
眼看别人子嗣成群,他却膝下单薄,如何不羡慕嫉妒恨?
公孙彧回望一眼幽州王,轻轻地点头致意。
“彧儿,快到哀家这里来,给哀家看看……”太后伸出手,忍不住颤抖,激动地向公孙彧招手。
太后只有皇帝和幽州王这两个儿子,比起皇帝来,太后其实更疼幽州王这个小儿子。
幽州王能够一直留京不去封地,也有太后一直在皇帝耳边念叨的结果。
皇帝见太后舍不得与幽州王分隔两地,也就特许幽州王一直定居盛京城。
幽州王子嗣薄弱,也是太后的心病。
当年幽州王想要将公孙彧送去南耀国请魔医救治,也是太后从中促成的。
毕竟公孙彧是宗室子,流落在外还是颇为不妥的。
最终是皇帝不忍拒绝太后的请求,才特许将公孙彧秘密送去南耀国。
若是公开,朝臣们肯定会阻扰,所以才不得不秘密进行。
毫不知情的幽州王妃和顺嘉郡主公孙娣,则是满目震惊加茫然。
幽州王妃并不知道公孙彧被送去了南耀国,她一直以为自己当年生下的双胎男婴已经夭折。
公孙娣则是并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
至于在场的其余人,更是不知情,纷纷露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迷茫神色。
皇帝与突然冒出来的公孙彧说的话,每个字都听得懂,合起来的话,咋就那么让人费解呢?
公孙彧向太后点头致意后,并未起身前往,因为皇帝还没有让他平身呢!
皇帝见状,向公孙彧抬了抬手,“彧儿,你且起来,告诉朕,你是怎么去到南境军营的?”
皇帝的心底里还有疑问,且眼下情况显然不适合认亲。
再说,皇帝也还不清楚公孙彧多年的成长轨迹。
南耀国不比大盛国境内,皇帝的人能打探到的消息也不多。
加之魔医性情乖张暴戾,时不时发疯发狂,不喜生人靠近。
所以,公孙彧如何被魔医治好,甚至于这些年如何长大成人,皇帝知道得极少。
他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公孙彧被魔医保住了一条命,但康健几许,都不清楚。
公孙彧随即起身回话,“回皇上,微臣幸得师父救治,捡回来一条命,不愿碌碌无为,只想报答皇上和父皇当年的苦心。”
“所以,微臣回到大盛后,投身南境军营,想在挣到一身军功后再回京,否则,实在无颜面见。”
“然而,红莲教在南境军营中多方作乱,微臣不得不提前回朝。”
公孙彧的三言两语,就解释了二十几年的成长历程,包括带兵回朝一事。
皇帝想了想,没找到漏洞,他暂时没了疑问,随即下令,“公孙彧听令,朕命你速速带兵剿灭叛党,投降归顺者可免死罪,违抗者一律杀无赦!”
对于公孙彧的身份,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皇帝无心思说太多。
虽然在金銮大殿中的沈骁等人已经被公孙彧带来的人围困住了,但外面是何光景,皇帝也并不清楚。
眼下至关重要的事就是将叛军剿灭,其余的事都可以延后再说。
这边厢,皇帝和公孙彧快速认亲。
那边厢,只有进气没有出气的许氏已现回光返照之状。
那支利箭偏了半寸,许氏因此没有瞬间殒命,但她老迈的身体,熬不住此等重伤。
浑浊的老眼盈满泪光,望着稳坐龙椅的皇帝,许氏有种咫尺天涯的难以逾越之感。
为何偏偏就差一点?
《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请大家收藏:和离前,我给渣夫纳了十八房美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