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8章 问罪
    “永吉县?”李平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猛然间想起好像就是他们要去的地方,不由得露出诧异之色。

    这不巧了么?

    “此时我倒是有些眉目。”李平开口道,“听闻那永吉县的百姓多数都食用了盐山上有毒的盐石,故而身患恶疾,刚好我有朋友家中的庄子就在那边,近几日我等便要去看看情况,或许能够治疗那恶疾也说不定。”

    “你有把握么?”提到正事,李世民的神情也变得肃穆起来。

    治病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若是治好了自然是皆大欢喜,好处无算。

    可若是出了差错,李平可能会遇到危险,更不要说日后恢复了身份也会遭到非议。

    “总归要试一试的。”李平开口道,“听闻永吉县那边的百姓以兵卒亲眷居多,不仅有退伍军卒,也有许多遗孀。”

    “他们的亲人为国家流血牺牲,总不能让他们的家人继续受苦。”

    “那些戍守边关,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士兵都是英雄,我既然有能力自然要去试试,没道理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李平这计划说得是真心的。

    他不否认自己是为了利益,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想要做些事情。

    家国天下,个体又怎么可能和集体分割呢?

    “好,好孩子!”

    李世民闻言露出动容之色,激动不已。

    说到这里,李平又想起一件事情,根据律法,不听从官府征召是要论罪的。

    当下他开口道:“您既然主管征召之事,可否想想办法,不要追究永吉县的罪过,你也清楚,他们不听从调遣是有原因的。”

    “此事我知晓了,自有安排。”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每次李平的表现总是让他有意外的惊喜。

    相比之下,李承乾就差了太多了。

    那个思考过无数次的问题再次浮现在脑海中。

    难不成真是他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您如果为难的话也不用勉强。”看着一脸信誓旦旦的李世民,李平不放心地嘱咐道,“我也知道官场上的事情都有一套潜规则,想要做事并不容易,您切勿为了一时意气而害了自己,留得有用之身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李世民闻言打我感动,不由得点了点头,可很快他又想到了另一件事情,旋即问道:“我听你娘说起过,似乎你对朝廷的意见不小,这莫不就是缘由?”

    李平说的话李世民自然明白。

    他也是从政治斗争中走出来的,如何不明白那些该死的规则。

    可有些事情真的是无能为力。

    他很清楚,不管怎么做那些规则都会存在。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他能够以身作则,以个人能力压下一切。

    可是

    或许是熟识起来,又或许是知道对方不会害了自己。

    李平没有否认。

    “我这个人比较怕麻烦,只想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没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抱负,官场不适合我。”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

    他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如果没有能力也就算了。

    可李平的本事摆在那里,那些意见便是他和朝廷重臣都忍不住叫好。

    虽说在眼界和操作上还不成熟,许多事情有些想当然,可那是年龄问题,他今年多大。

    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练出来,学习到的。

    那些想法是真的纯粹看天赋,学不来的。

    他张了张口,可最终还是没有将心里话说出来。

    李平不是李承乾,心中有主意得很。

    他的想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改变的。

    此事,还是徐徐图之吧。

    翌日清晨。

    伴随着礼乐齐鸣早朝开始。

    等候在宫门之外的文武百官依次走入大殿之中,行礼问安。

    龙椅之上,被两条金龙环绕的李世民端坐,不怒自威。

    朝堂对奏自有规矩,在左右宰相的带领下,一件件事情被拿出来商议。

    有的是早有定论,此番不过是公之于众,有的则是真的需要商量,互相沟通,有的则是陛下不满意要重新探讨,一桩桩一件件大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诸位爱卿无事了?”

    李世民虎目扫过众人。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好像该商量的都商量过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了。

    陛下何故如此提问。

    莫非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并不知晓?

    其他文臣武将也都是心里打鼓。

    陛下这么问肯定是有事。

    但谁有事,什么事情就不好说了。

    “你们没有,朕这里倒是有件事情。”李世民的目光渐渐变得冰冷,“上月以来大雨连绵,长安周边水渠河道多有损毁,运河决堤,漕粮难以转运,粮价与日俱增。”

    听到这话,不少人知道和自己无关都松了口气,然后将同情的目光落在京兆府尹宋靖身上。

    前不久他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大家都知道。

    而这次,好像又是他倒霉。

    就差被点名的宋靖知道躲不过去了,当即出列口称万岁。

    “臣已经着手控制粮价,修缮河堤,清淤等诸般事宜也在进行。”

    一旁的房玄龄也出列道:“启奏陛下,京兆府尹所言非虚,此番雨势巨大,情势颇为严重,臣等应对不足,还请陛下治罪。”

    有房玄龄起头,其他相关官员也都出列请罪。

    宋靖自然也在其中,心里颇为忐忑。

    他思来想去,事情早就报上去了,处理方法也和房大人通过气,按部就班地执行。

    应该没有什么错漏才对。

    “天灾之事本就变幻莫测,罪不在尔等。”李世民示意众人平身,将目光对准宋靖,“朕且问你,修缮河堤,清理淤泥等诸般事宜早就开始,为何进展如此缓慢。”

    听到这话,房玄龄等人也露出疑惑之色。

    按说上个月的事情到如今时间已经够长了,当时的处理也比较及时,按理说漕运应该恢复了才对,不至于粮价上涨呀!

    之前注意力放在突厥的事情上面,倒是忽略了这边。

    闻言宋靖脸色大变,急忙解释道:“启奏陛下,臣已经命令各地抓紧时间,大部分县已经颇见成效,只是以永吉县为首的几处地方百姓抗旨不遵,民夫未能顺利征召,臣,臣正准备去催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