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7章 吐蕃臣服
    听到这话,朝堂众人神色各异。

    他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这消息意味着什么,而是这个消息为什么是侯君集传来的。

    尤其是兵部几个人面面相觑。

    没道理侯君集知道了消息他们不知道呀!

    不过有人很快就明白过来了。

    这是侯君集给太子铺路呢。

    他借助身份便利抢占先机,将消息扣下,然后思量出应对之策,此刻提出来,太子解决问题。

    声望到手。

    不过这种事情也在情理之中,自然没有人觉得不妥。

    太子和侯君集女儿的事情人尽皆知,都在情理之中。

    李世民闻言似乎有些惊讶,开口道:“杜爱卿,你来说说。”

    杜如晦出列道:“消息属实,不过奏报是早晨到的,具体如何还需要查证,老臣本是想着确认之后再行奏报。”

    他没法否认,也不能说没有。

    因为上朝前侯君集亲自给他看的。

    虽说是得到了密报第一时间拿过来了,但谁都知道,这话是托词。

    指不定昨天下午密报就到了。

    侯君集只不过是晚了一点拿出来而已。

    “根据密报所言,吐蕃王庭意思发生叛乱,如今应该是两方对峙,具体情况暂时不得而知。”

    杜如晦说完叹了口气。

    吐蕃那鬼地方想要派遣暗探进去太难了,十个进去能有一个扎下根就不容易,传递消息什么的也是千难万难。

    在对吐蕃动向的掌控上,兵部确实不如侯君集这类手下有私兵的将军得利。

    道理很简单,私军能拼命,兵部的人却不一定。

    “既然如此,那诸位爱卿就说说怎么办吧!”李世民神色平淡,似乎并没有当做什么要紧事。

    熟悉李世民的长孙无忌见状脸色有些难看。

    按理说,这个消息不应该让陛下震惊无比么?

    怎么会如此平静呢?

    莫不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

    想了想,长孙无忌摇了摇头。

    吐蕃的事情是他早早就盯着的,按理说在这消息他们应该知道的比所有人早,恐怕那吐蕃王子都未必能够有他们知道的及时。

    陛下不可能提前知晓。

    朝臣面面相觑,互相低声交换了下意见,最终房玄龄出列道:“陛下,当务之急应该是整军备战,吐蕃的事情如果节外生枝恐怕不妥。”

    一时间,房玄龄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没办法,这个消息来的太突然了,来不及细细思量,何况还是没有确认过的消息。

    长乐公主招婿一事后。

    朝堂上虽然还是吵作一团,但对于出兵这件事情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没办法,事情闹得太大了。

    突厥等使团的耀武扬威。

    比赛场上丢的面子。

    还有被重新提起的渭水之盟。

    以及那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事情。

    总结起来一句话,长安战意太高了,不打不行。

    现在争吵的重点在于,打谁,怎么打。

    不得不说,帝国机器开动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既然非要打,那么如何利益最大化就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显然,在这个当口管吐蕃的事情不太明智。

    那鬼地方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一时间,房玄龄的提议众人纷纷同意。

    吐蕃那边就让他们在自己内斗吧。

    打下来占不住。

    帮忙没好处的事情怎么可能去做。

    就在这时,李承乾却突然出列道:“父皇,儿臣有不同的看法。”

    见状长孙无忌心里咯噔一下子。

    坏事了。

    他还在考虑今日陛下为何反常,并没有给李承乾信号,太子怎么主动站出来了。

    怕是要生变故呀!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刻长孙无忌也不能捂着李承乾不让他说话,只能够静观其变。

    “哦?”

    李世民笑了笑,不置可否道。

    “太子有何看法不妨说来。”

    长孙无忌闻言便知道事情麻烦,可李承乾却并没有听出李世民言语中的意思,兴致勃勃地开口道:“父皇,儿臣以为此番吐蕃内乱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吐蕃地处高原,又有山脉阻隔,人口稀少,但其位置却能够威胁到吐谷浑,直指西域诸国。”

    “若是能够将其拿下,那么便可以进一步控制西域。”

    “此番若是能够得到吐蕃,无异于扼住了西域诸国的咽喉,孩儿觉得断然不能够错失良机。”

    听到这番话,朝堂众人暗暗点头。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太子殿下这番话说得确实有见地,至少方略上是对的。

    少数能够看出有猫儿腻的人也没有反驳。

    这就是事实。

    唯一麻烦的是眼下大唐没有余力顾忌吐蕃。

    这就好像是两块糖摆在眼前,只能够选择一块。

    着实让人难受。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太子所言不错。”

    “谢父皇。”李承乾激动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

    父皇笑了。

    父皇对我笑了。

    父皇夸赞我了。

    示意李承乾退下,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点了点头道:“房爱卿说得不错,太子所言也有道理。”

    众人闻言不由得皱起眉头。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呀!

    该不会是都想要吧?

    两线开战可不行呀!

    然而,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李世民已经开口道:“来人,宣吐蕃王子上殿。”

    一瞬间,大殿内寂静得针落可闻。

    长孙无忌更是见鬼了一样。

    他之所以让李承乾说吐蕃的事情,就是知道松赞干布得到消息之后不可能快速做出反应。

    那个是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求援大唐的代价就是成为藩属国,所以他一定会权衡比例,犹豫。

    而大唐也不会真的理会吐蕃。

    虽说那里确实重要,但缺陷也很明显,大唐眼下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所以李承乾一番慷慨陈词刷声望露脸没有任何后患。

    然而,他现在觉得事情可能不是他预计的那样。

    陛下显然已经知道了吐蕃的事情。

    他怎么知道的?

    吐蕃王子傻了么?

    第一时间进宫面圣?

    不对呀,他白天没有得到消息,晚上松赞干布也进不去皇宫才对?

    任凭长孙无忌想破头也弄不明白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松赞干布已经来到大殿。

    这位吐蕃王子进来二话没说,直接跪倒在地,以臣子礼仪面见。

    “松赞干布叩见大唐皇帝陛下。”

    “平身吧!”李世民公事公办地说道,“吐蕃之事朕已经听闻,你父亲襄日松赞我知道,雄主之才却遭此大难实在是天妒英才。”

    “陛下,松赞干布愿意率领吐蕃臣服大唐为属国。”松赞干布带着哭腔说道,“只求陛下帮助臣平定叛乱,救出我父。”

    “好,大唐与吐蕃本就是一衣带水,你一片赤子之心朕不能不应允,今日起吐蕃便是大唐属过,与吐蕃为敌便是与大唐为敌。”

    “传朕旨意,命益州都督率兵五万进驻吐蕃,震慑宵小。”

    “草拟诏书,封松赞干布为西海侯,统领吐蕃各部。”

    说完,李世民又看向松赞干布说道。

    “你自去平定判断,若有不臣者,朕与你做主。”

    “臣叩谢陛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