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5章 退让
    “克明,那渔家所言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转过头来看向身边的两位重臣。

    杜如晦叹了口气道:“前几日太子殿下主持此事的时候,曾经封锁了附近十里的河道。”

    李世民听了之后面色一沉,旋即沉默不语。

    一时间,气氛尴尬起来。

    李平见状便开口道:“父皇,机会难得,鱼儿鲜美,不如与民同乐如何?”

    “如何同乐?”李世民看向两岸,虽然看起来嘈杂却并不混乱,一切都被李平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份调度能力当真是不俗。

    李平犹豫了一下说道:“父皇可知道这渭水之中什么鱼最肥美?”

    听到这话,房玄龄最先反应过来,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世民眼睛微微眯起道:“若是别的问题朕或许不知道,但这个问题朕大概是清楚的,想来是鲤鱼了吧?”

    李平点点头道:“儿臣知道如今食用鲤鱼是犯了忌讳,可刚才这几网下去夹杂的鲤鱼并不少,如今放生只怕能够活下来的也没有多少了,很难妥善处理,不如趁着今日祥瑞现世赐予万民如何?”

    “殿下!”

    “陛下!”

    房玄龄和杜如晦几乎同时开口,对象却截然不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默契吧。

    不得不说,李平这话说得过于大胆放肆了。

    李平见状又开口道:“父皇曾言说是儿臣找到税银后有奖励,儿臣觉得这个赏赐就很不错,您说呢?”

    闻言李世民沉默片刻后哈哈大笑起来:“我儿有心了,区区一言忌讳耽误不了朕的天命,就按照你的意思,与民同乐吧!”

    李平听到这话急忙谢恩。

    房玄龄和杜如晦草拟了旨意传下去。

    一时间,两岸寂静得针落可闻,旋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自从李唐了立国以来,鲤鱼就变成了尊贵的存在,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不可否认的是,渔民少了一样进项,百姓的餐桌上也少了一样美味的食物。

    今日李世民开了禁忌,所展现的气度瞬间将他的声望推到了制高点。

    当然,这也和传下去的旨意有很大的关系。

    总结起来就算是,朕今日渭水之上见了渔民辛劳,不忍心因为姓氏忌讳而让他们少了一项收入,故而开此禁忌。

    忧国忧民的皇帝形象高大起来。

    不多时,两岸上飘起了阵阵鱼香。

    这个结果是李世民也没有想到的,一时间不由得有些恍然。

    “你能如此,为父很是欣慰。”

    冷不防,喝着鱼汤的李世民突然开口。

    并没有用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父亲的口吻说话。

    房玄龄和杜如晦手中的动作一顿,但都当做没有听到这话,目不转睛地喝着鱼汤。

    李平倒是听得分明,心中也长出了一口气。

    刚才李世民问责的时候,他就慌了。

    因为不管怎么说,此事不说是他捅出来的其实也差不多。

    但问题是,李承乾的受宠程度可谓是登峰造极。

    如今朝野上下都说他的恩宠无双,可是李平很清楚,李世民真正在意的还是那个从小看着长大的李承乾。

    这不光是他的观察得出来的结论,在历史上,李承乾可是意图谋反弑君还活着的人。

    如此殊荣,纵观历史也不过是屈指可数的人才能够拥有。

    所以,在李承乾要担责任的时候,李平故意开口,不光主动犯了忌讳,还将原本应该落在身上的赏赐都丢开了。

    说白了就是自污。

    尽可能将功劳减少,甚至主动惹祸上身,目的就是不想要过于压制李承乾。

    不然同一件事情上面,李承乾吃了挂落,他论功行赏,说不过去,人家可是太子爷。

    并且,李世民显然还没有废弃太子的打算。

    别看这位千古一帝说得好听,做的也是养蛊的事情,可人心都是有偏向的。

    李世民偏向的人就是李承乾。

    既然如此,李平自然也不会去触霉头了。

    倒不如卖个好给所有人,反正按照现在走势来看,李世民应该会活得长一些,长孙皇后也不会造势,太子上位还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他暂时很安全。

    “你能够如此重情重义父皇很开心。”

    李世民拍了拍李平的肩膀,心中很是欣慰。

    他经历过兄弟相残,父子决裂。

    要说多错只怕是分不出来的,可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谁也不肯退让那一步,让事情闹到无法分说的地步。

    如今李平刚中带柔的性子让他觉得很好,当然,心中也越发地觉得亏欠。

    “好了,挑选几条最大的鲤鱼,朕带回去给皇后尝尝。”

    吃饱喝足的李世民放下碗筷吩咐道。

    李平自然连声称是,吩咐下去。

    不多说,李世民便心满意足地带着房玄龄和杜如晦离开了。

    事情了结,李平也松了口气,靠在船舷上看着半江瑟瑟半江红颇感惬意。

    “你真的对那个位置没有兴趣?”

    刚才在一旁服侍的武媚娘突然开口。

    出门在外,李世民并没有带什么随从,吃饭时候服侍的人自然就是柳婵儿三个。

    郑妙燕早已经是呆若木鸡,被柳婵儿拉着来来回回帮忙,早就丧失了思考能力,柳婵儿也不在意这些事情,唯有武媚娘一心二用,想得更多。

    她和李平如今的关系已经绑定在一起。

    在她看来,李平完全有能力争一争那个位置,毕竟,太子看起来好像不太聪明的样子。

    “有没有兴趣的言之过早了。”

    李平轻笑道。

    “说句僭越的话,那位不死谁都是臣,明白么?”

    武媚娘闻言显然还有些不服气,低声说道:“早做准备终归是没有错的。”

    看着已经展露出野心的武媚娘,李平笑了笑。

    没想到千古女帝也有如此青涩的时候。

    还真是匪夷所思呢。

    “你见过百姓种水稻么?”

    李平忽然问道。

    武媚娘虽然不解其意但还是点了点头。

    “有一首诗说的就是种水稻的过程,挺有意思的。”

    李平悠悠开口。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语落下。

    武媚娘呆若木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