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6章 鲤鱼
    看着若有所思的武媚娘,李平摇了摇头并没有继续解释,而是转头对着柳婵儿说道:“婵儿,今日天气不错,咱们水上泛舟如何?”

    柳婵儿乖乖地点头。

    她一向是李平说什么是什么,虽然看得出刚刚武媚娘和李平之间似乎有了什么争吵,却并没有多说什么。

    不管是武媚娘还是李平都远比她聪明,他们的争吵不是她能够劝说的。

    何况她整日都在城内,很少出来,如今有机会自然也乐意享受。

    闻言武媚娘并没有继续纠结,拉着柳婵儿的手去做准备了,看着她们离开的背影,苏阳摇了摇头。

    有的时候真搞不懂女人的心思。

    不过看着她们快乐的样子却还是十分惬意的。

    此刻虽然是初冬,却让他觉得暖洋洋的。

    忽然,他看到了一旁的郑妙燕,发现她也在看着自己,不免有些头疼。

    对于这个女人,他实在是有些拿不准应该如何对待。

    对上李平的目光,郑妙燕下意识地闪躲目光,却还是忍不住偷偷地用余光打量。

    这人还真是奇怪啊!

    在洛州城的时候张狂,放荡,典型的纨绔做派,却又让爷爷如临大敌。

    回到京城他又变得足智多谋,行事不羁,却又待人谦和,对上对下没有丝毫架子。

    “想什么呢?”

    李平的声音传来。

    郑妙燕这才发现,她不知不觉地又在盯着楚王整整出身,脸刷地一下子红了。

    “我在想殿下到底是什么人。”郑妙燕回过神来,又恢复了名门闺女的样子。

    “哦,那姑娘可要失望了,我这个人没什么意思。”李平摸了摸鼻子说道,“不过我倒是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姑娘。”

    “殿下但说无妨。”

    “我在想姑娘到底想要什么呢?”

    听到这话,郑妙燕不由地一愣。

    是呀!

    她到底要什么呢?

    ……

    立政殿内。

    长孙皇后坐在榻上,面前宫女拿着一幅幅画像,上面皆是长相清秀的妙龄女子,或是美艳动人,或是清纯可爱,总而言之皆是国色天香,容貌秀丽之辈。

    不过长孙皇后的兴趣似乎不大,眉目只是轻轻扫过,并无言语,脸上更是看不出神情。

    李承乾站在一旁,用余光扫过,欲言又止。

    片刻过后,长孙皇后开口道:“承乾,你且说说可有中意的?”

    事实上,太子妃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但并不能够如此草率,毕竟太子的身份地位都非比寻常,该有的场面是要有的,也要让其他人有希望,何况太子府内的女眷名额也不少,有合适也不妨收入府中。

    说白了,这场所谓的选秀也是一场政治斗争利益交换。

    若是放在以往,长孙皇后肯定不会让李承乾参与此事,自己就能够定下来了,不过此番她还是决定找李承乾来问问。

    李承乾闻言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乖巧的模样道:“全凭母后做主便是。”

    虽然这样说,可是他不免悄悄地用余光看向那些画卷。

    要是能够都要就好了。

    可惜,他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的。

    长孙皇后是过来人,自然看到了他的举动,张口便要斥责,可想想之前的事情,又想起李平那些话,心中不免咯噔一下子。

    沉吟片刻之后道:“自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儿倒是长大了。”

    李承乾闻言吓了一跳,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心思被母后发现了,已经准备好迎接接下来的狂风暴雨。

    哪知道长孙皇后说道:“不过自古以来美色无辜,其中尺度你要把握清楚,何况你的身份也由不得你任性,海棠是你选择,切不可辜负,其中关节你明白么?”

    李承乾闻言连忙点头。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名为自由的快乐。

    为了在母后面前表现,他努力回忆着舅舅长孙无忌说过关于侯君集的话,小心翼翼地说道:“海棠是父皇母后为我选择用来与军队联络的纽带,侯君集在诸将之中年纪尚轻,又师从卫国公,日后必然是国家柱石。”

    长孙皇后闻言点了点头道:“你知晓厉害就好,要知道你的身份摆在这里,和你有关系的事情便不是小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后果,罢了,这些事情还是让你父皇教你吧。”

    本来想要多说几句的长孙皇后最终还是作罢。

    有些话终归不是她该说的。

    李承乾得了夸奖美滋滋的,连忙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通报声传来。

    长孙皇后和李承乾刚要起身接驾,李世民已经龙行虎步闯了进来,提着一条金色鲤鱼笑道:“观音婢,来看看这些是什么?”

    “陛下!”

    “父皇!”

    “承乾也在呀!”

    看到太子,李世民眉宇间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这小子主动折腾事情,结果留下一堆烂摊子,幸而当初没有直接下旨,不然事情就麻烦了。

    然而他也狠不下心去责骂。

    李承乾自幼是极其聪颖的,可惜体弱多病,他特意下旨不需要多读书,只需要与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

    即便是如此,李承乾也写出了一篇内容不错的治国之策。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开始培养李承乾作为储君的政治能力。

    哪知道后来他患了腿疾,开始胡闹起来,也不负往日的聪颖,引得于志宁,张玄素,张士衡等人不断谏言,到如今措辞已经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辞锋利了。

    若是放在以前,李承乾闹出这么大的事情,他早就出手惩罚。

    可是今日有李平侧面求情,他也想起了之前和李平讨论过的内容,进行了反思。

    当时李平曾经问过他。

    那些教太子读书的人不断在他面前数落太子的不好,究竟是为了太子还是为了邀功?

    李世民仔细一回想,好像还真是。

    他当时因为想要快点将李承乾教导好,大力赞扬了那些人的举动,可到最后,那一封封言辞锋利的谏言似乎没有什么效果。

    李承乾越来越差。

    尤其是有了和李平的对比之后。

    这段时间,他不理会李承乾的功课之后,那些人反倒是安静下来,太子似乎也安分下来。

    虽说这次也是惹了祸,可毕竟出发点还是有情可原的,也是在做事情,而不是扮成突厥人什么的。

    没有错,李承乾以前那些私下的抗争,李世民是知道的,只不过是都给压了下来而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