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073章 五五端陽
和興奕銘一起合夥開鋪子賣糖, 無疑是個賺錢的好生意。
秦夏還惦記着攢錢去盛京開酒樓買宅子,現在對于能賺錢的事情,一概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
薄荷糖和酸梅糖做法都是一脈相承的, 準備好薄荷汁與酸梅汁, 再倒入糖水攪拌。
趁着沒凝固時切小塊, 凝固後就會變成半透明的硬糖。
這一步的關鍵, 是不用雜質較多的冰糖, 而用此時較為少見的白砂糖。
大雍的砂糖做起來很是費勁,用的是一種叫做“黃泥水淋”的過濾方法,要花上十幾日才能得到一份和現代較為相近的白色細糖粒。
所以白砂糖價昂, 秦夏買了一包, 就花了一兩銀子, 這個價格買□□糖, 能多出幾倍。
可見糖做好了,價格也不能便宜了。
秦夏來回做了三次,第三次出來的成品相較于前兩次的更為晶瑩剔透。
他丢了一塊薄荷味的到嘴裏,薄荷葉到處都是,到時正好可以平衡成本。
之後做牛軋糖。
牛軋糖和奶糖相比, 其實就是多了果仁而已。
秦夏買來一些烤熟的現成甜杏仁,按照做奶糖的工序得到濃稠的牛乳糖漿,繼而将奶糖倒入從興奕銘那裏要來的模具, 把甜杏仁按順序擺進去。
切開後得到的奶糖, 一口下去能在乳香之外嘗到果仁的酥脆, 相對而言也不那麽齁甜。
秦夏連吃了兩個,有些後悔沒在虞九闕走之前把這個做出來。
由于他還要忙食肆生意, 只能抽空熬糖,因而拖了兩日才湊齊材料, 開始嘗試做軟糖。
秦夏只知道做這個要用生粉,但不确定哪一種生粉的效果最好,為此他準備了土豆生粉、豌豆生粉和玉米生粉,打算挨個試一試。
軟糖要做成果味,他事先找鮮果販子買了好幾樣時令甜果。
這個時節最常見的是梨子、甜瓜、桑葚、櫻桃,還有一些山上的野莓果。
野莓果擠出來的汁水顏色是好看的,就是甜的不常有,大部分能把人的牙齒酸掉。
甜瓜和櫻桃都不易取汁,秦夏看了一圈,買了梨子、桑葚和一些野莓,又拎了一口袋山楂。
回到家,先拿了幾個梨子搗出果汁,預備從試做梨味軟糖開始。
熬糖漿、加果汁、倒生粉、小火慢煮、不斷攪拌……
一頓試驗下來,秦夏汗出如漿,胳膊發酸,好在順利得出了結論——豌豆生粉最合适。
他叼着一塊新出爐的糖,用毛筆在紙上快速寫下幾個字。
豌豆生粉比起前兩者價錢更貴,不過有白砂糖“珠玉在前”,它也算不得什麽了。
且他們本就不是做薄利多銷的生意,這點本錢還是加得起。
當夜收工前,秦夏統共做出了梨子味、山楂味和莓果味的軟糖共三板。
梨汁沒什麽顏色,導致梨味軟糖更接近糖的本色,山楂味和莓果味的一個紅一個紫,看起來更讨喜一些。
再過一陣,等桃子、石榴、沙果成熟,還能繼續添口味。
很快,這幾樣糖送到了興奕銘的面前。
薄荷糖和酸梅糖,一個清涼醒腦,一個生津解膩,嚼起來嘎嘣脆。
牛軋糖乍看和奶糖差不多,裏面的果仁與牛乳的香甜融合得恰到好處。
軟糖就更了不得。
興奕銘吃過後,便知曉秦夏當初描述的口感,究竟是怎麽樣的一種感覺。
軟而不糯,吃起來“肉乎乎”的,拿在手裏捏一捏,很快又能彈起來。
“這幾種糖,該各自起了好聽的名字才好,要顯出單單咱們才有的獨一份來。”
兩人絞盡腦汁,給硬糖和牛軋糖先定了名。
硬糖一概改名玉晶糖,“玉晶”就是古代的水晶,符合硬糖晶瑩剔透的形态,前面加上口味作為區別,比如薄荷玉晶糖、酸梅玉晶糖。
牛軋糖改名果仁蜜乳糖,省的來買的人搞不懂這糖裏有什麽。
至于軟糖,着實沒有更為合适凝練的詞彙代替。
一個“軟”字,就足夠當噱頭。
萬事俱備,不出一個月,名為“品饴坊”的糖果子鋪在板橋街開了張。
秦夏要了一批薄荷糖,放在自家食肆和食堂的櫃臺上,凡是來此用飯的食客,結賬時都按照人頭,一人送一顆。
糖紙上印着“品饴坊”的名號,想吃的自會尋着去買。
由此大家也知曉,原來“品饴坊”也是秦夏的生意之一,不少人為此前去捧場。
如秦夏所料,夏日當前,賣得最好的也是薄荷糖。
天氣越來越熱,含一顆在嘴裏只覺得身心舒爽。
飯後吃一顆能祛除口氣,一股涼氣直捅天靈蓋,散瞌睡的效果亦佳。
那些個挑燈夜讀的書生郎是最為忠實的顧客,一夜之間幾乎流行成風。
兩種牛乳糖、酸梅糖和軟糖也不差。,連續幾日,鋪子裏做的趕不上賣的,連連售罄,逼得興奕銘不得不趕緊又多雇了兩個人做糖。
……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秦夏每天過得滿滿當當。
忙的時候他想不起虞九闕,但每天回到家,睡覺前,依舊會忍不住多看幾眼空蕩蕩的妝臺。
小哥兒走時只帶走了三樣東西。
秦夏第一次送他的銀簪、上元節買的金魚團扇,還有一只用大福掉下來的羽毛做的毽子。
他伸手撫過妝臺邊緣,本打算熄燈睡覺,突然留意到妝臺下的抽屜好像開了一小截。
心中一動,上前一把拉開。
沒放多少東西的抽屜裏赫然多了一只袖珍竹筒,秦夏定了定神,一把将竹筒握在手中,執過油燈,仔細端詳。
這種東西,他之前只在電視劇裏見過,一般都是綁在信鴿的足上。
很小很輕的一個,裏面……好像還真的有紙條。
秦夏屏住呼吸,拿過一支虞九闕沒帶走的細簪,輕輕将紙條挑了出來,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展開——
上面的字跡,明顯屬于虞九闕。
紙條能寫的內容有限,多了就不夠薄,塞不進竹筒,因而上面只有寥寥數字。
“已至盛京,安好,勿念。”
秦夏提了許久的心,咣當一下落回原處。
他沒有追究竹筒是從何處來的,八成是梁天齊的手下為了避人耳目,暗中所送。
他也不清楚自己有沒有機會給虞九闕回信,不過不管怎麽說,知曉對方平安就好。
竹筒放在枕下。
一夜無夢。
——
五月五,端陽節。
這是秦夏在大雍過得第一個端陽。
依照習俗,出門前他在門上懸了菖蒲葉,在屋內院內都用草葉蘸着灑下雄黃酒。
手腕上添了一根昨天方蓉送來的長命縷,五色的絲線編織在一起,時不時從袖口滑落。
“戴上這個,不能輕易摘,要等端陽過後的第一個雨天,剪斷以後丢進水坑裏,記住了?”
在秦夏的記憶裏,每年方蓉都會給柳豆子和原主編長命縷。
不過今年方蓉多編了一根,不管原本打算給誰的,最後挂上了大福的脖子。
“咱們大福也要長命百歲!”
“嘎嘎!”
大福很給面子地上前蹭了她幾下。
到食肆後,糯米已經泡好了。
食堂那邊的夥計也在,今天都來得早,全體動員,一起包粽子。
“咱們今年包兩種,甜粽和鹹粽。甜粽是豆沙和蜜棗兩種,鹹粽是蛋黃五花肉。”
院中撸起袖子的衆人愣住。
“粽子還能包肉?”
“我長這麽大都沒吃過鹹粽子。”
鄭杏花和莊星則在心裏想:怪不得秦夏昨天特地囑咐要炖一鍋肉,還要把鹹鴨蛋的蛋黃都剝出來。
“鹹粽子是南地端陽節的吃法,我以前嘗過,味道不差。咱們秦記賣的吃食素來和別處不同,食客賞面子,咱們也該讓人嘗到新鮮。”
一席話說服了夥計們,想到大掌櫃的手藝,也沒人質疑這是不是在糟蹋東西。
不過既要包肉,手法就和三角甜粽不太一樣,秦夏示範了一下肉粽的包法,看誰學得快,便派去負責包肉粽。
準備好的醬肉色澤紅亮,聞着就香。
一個粽子裏一大塊,還塞一個完整的鹹蛋黃。
秦夏定價,甜粽一個八文,十五文兩個。
肉粽一個二十五文,買四個送一個甜粽。
第一鍋蒸好,給自家夥計吃。
大家不能免俗地都想先嘗一口肉粽,就算再覺得鹹粽子奇怪,可看到大塊的肉時,口水就往外湧。
邱川和邱瑤兄妹倆分一個,各自從兩頭咬,剛出鍋的粽子還燙,第一口沒吃到肉,但糯米裏已經可以嘗到肉香。
“鹹粽子原來是這個味兒。”
“真好吃,不愧是大掌櫃做的。”
“別說二十五文一個,再貴點怕是也有人買。”
秦夏對肉粽興趣不大,他單拿了一個從小就愛吃的蜜棗甜粽,幾口就吃淨了。
到了飯點,秦記門前多了兩口兩鍋,籠屜上是熱乎乎的粽子。
邱川一邊叫賣,一邊往屋裏招呼食客。
暫且沒什麽需要秦夏上手的硬菜,他在前面櫃臺坐着收賬,看邱川和邱瑤穿梭在桌椅之間。
有一桌是一家四口,當家的漢子在門口買了兩個肉粽兩個甜粽,給了邱川,讓剝開放盤子裏再上來。
兩個小娃娃吃得糯米挂在臉蛋上,翹着腳東拉西扯地說着童言稚語。
“爹爹,宮裏頭的皇上端陽也吃粽子麽?”
“吃啊,當然吃。”
“那皇上吃得一定是金粽子吧?”
一句話逗樂了周圍坐着的食客。
兩個孩子的爹娘無奈解釋,都是前兩日帶孩子去看了場大戲的緣故。
“回來就念叨皇上娘娘的。”
秦夏聽在耳中,嘴角不禁也跟着上揚。
千裏之外,盛京皇城。
依宮內慣例,端陽日午時,萬歲皆駕幸午門,賜朝官吃糕糉。
再攜百官行至宮苑,觀射柳、賞龍舟。
但今年皇上聖躬違和,一概節俗從簡。
文武百官得了一日休沐,各自領了粽子、艾虎、宮扇、五色彩杖等上節禮,各回各家。
朝臣休沐,宮內的宮女內侍們也松口氣。
近前侍奉的,全數換上了五毒艾虎補子的吉服,來往于紅牆之下,未嘗不是一景。
兩個小宮女領了差事,并肩匆匆前行,到了一拐角處,險些沒剎住車,撞上來人。
為首的宮女垂首看去,先看見錦靴,複看見袍上麒麟紋,當即吓得雙膝一軟。
“奴婢拜見公公,公公饒命,公公饒命!”
後面的宮女緊跟着也跪了下去,匍匐在地,不敢擡頭。
麒麟紋乃朝廷賜服,內宮之中,非大太監不可着。
那都是一指頭能碾死她們的主兒!
“都起來吧。”
宮女不知來者是哪尊大佛,卻意外地好說話。
兩人戰戰兢兢地爬起來,就見這位公公已經身邊跟着的小太監,把她倆弄掉的東西撿起來。
“在宮裏辦事,切忌毛手毛腳,這回是遇見了咱家,下回若是沖撞了哪位主子,二十板子下去,不死也得去半條命,記着了?”
“奴婢謹記!”
面前之人沒再說什麽,繞過她倆,緩步離開。
隔開一段距離後,其中一名宮女才小聲道:“我認得那位公公身邊的小太監,他在司禮監新上任的虞公公身邊做事。”
“也就是說,剛才饒了你我一命的是虞公公?”
“對……”
知情的宮女快速低聲道:“就是那位先前在禦馬監辦差,近來得了皇上青眼,擢去司禮監任随堂的虞公公!”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