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112章 行跡敗露
在督公自家的酒樓裏吃飯, 都能被胡人壞了雅興,沒等虞九闕開口,夏秉筆就第一個不忿起來。
“這幫胡人, 未免欺人太甚, 當我大雍神都是什麽地方?”
列席諸人, 一概應和。
虞九闕也微微蹙了眉。
和光樓開在南城繁華處, 又名聲正隆, 難保沒有外來的胡人、胡商慕名而來。
只是若肯老老實實地吃完一頓飯,那麽定然也是歡迎的,不至于因對方生了副高鼻深目的外族面容, 就把人趕出去。
這種擺明了要生事的, 下場可就不一定了。
何況今日恰好他也在此, 別人不敢料理的胡人, 他虞九闕還不敢麽?
正要下令,卻見門外又有人上菜,迎進來後,卻是邱川。
他知一屋子都是大官,卻沒有人比小掌櫃更大, 有些忐忑,但不多,只管一味放下熱氣騰騰的菜盤, 依照秦夏的吩咐來傳話。
“大人, 大掌櫃的吩咐, 請您暫且靜觀其變,将樓下胡人, 交由他來打發。”
虞九闕不禁鎖了眉,原本下意識想說如此不妥, 忖了一瞬又問:“那幾個胡人,可有什麽不同之處?你将他們的裝束細說來。”
邱川一愣,旋即開始回憶,他記性好,連那幾人衣裳什麽顏色都能說個清楚,虞九闕聽罷,還真應了秦夏的要求。
又囑咐近侍,使護衛暗中盯防。
“那些胡人若貿然出手,務必保證秦掌櫃在內的和光樓中人,與食客們不得有傷。”
夏秉筆幾人,面面相觑,他鬥膽問道:“督公,留秦掌櫃一人支應,當真可行?”
在他們眼裏,秦夏就是個走了運道,趁督公落難,攀附上來的縣城庖廚罷了,雖說這做菜的手藝确實出神入化,看樣貌也是一等一的,稱得上玉樹臨風,督公被其性情和皮相所惑……願意為其懷子,或許情有可原,可到底不過是個白身商賈。
按理說,酒樓遇事,正應該借虞九闕的勢才對,怎的還把人往外推呢?
反觀虞九闕,竟已重新拿起了筷子,招呼衆人道:“這道香煎鲳鳊需趁熱吃,放涼了便泛腥,豈不耽誤了好食材,諸位快嘗嘗。”
大家不明所以,只得聽從。
執箸嘗魚,破開金黃魚皮,內裏魚肉嫩白如雪,果然香嫩可口,絲毫不見水腥。
殊不知虞九闕看起來氣定神閑,實際卻有些食不知味。
可他清楚秦夏興許看出那幾個胡人的身份有問題,別小看酒樓這等地方,每日迎來送往,見多識廣。
秦夏又知沙戎使團進京,及會同館走水二事,特意遣人上來遞話,一定有他的理由。
這就是夫夫二人的默契了。
左右真起了沖突,大不了強行将人索拿了押走。
想及此處,他動了動筷子,挑去了盤中小巧的魚目,細細咀嚼。
……
再說片刻前的一樓大堂,胡人一發難,形勢就有些微亂了。
誰不知道這群胡人在盛京,不受大雍律條轄制,一個個和天王老子一樣,凡是鬧出事端,兵馬司也只敢輕拿輕放,最多讓他們賠些銀兩了事,打板子、下獄,都是做不得的。
縱然和光樓多半有大人物倚仗,可也遠水解不了近渴。
登時就有人偷偷往桌子上放銀子,打算趁兩邊掀桌子打起來之前溜走,免得成了被殃及的池魚。
秦夏眼看有人還沒吃完就要走,便示意阿堅去送客,言明菜金就不收了,算是給食客壓驚。
囑咐完後,他人也快到近前。
這一桌是四個胡人,皆是男子,着窄袖翻領胡服,腳踏皮靴,腰間挂酒囊、小刀等零碎,頭發在腦後綁成大辮,以松石等為飾。
這樣的裝束,往往是羟國人。
但秦夏卻敏銳地發現,他們的發絲細看隐見微微蜷曲,不是天生卷發的那種蜷曲,形狀很是規律,有點像是先前編了長久的細發辮,拆開後梳通的樣子。
編細辮滿頭,末尾綴珠玉,珠玉越華貴,身份越重,卻是沙戎人的特點。
秦夏知曉,沙戎使團進京、會同館走水,都是書中出現過的劇情。
會同館走水一事,先是查到乃一夥羟人作祟,為此捉拿了幾個羟國商人下獄審問,引來羟國不滿。後證實,最早縱火的羟人乃是沙戎遣人假扮,又僞造證據指向本分的羟國胡商。
而這批胡商偏偏身份不俗,裏面有一個是羟國的親王之子,這回是起了玩心,混入商隊,想來看看天.朝風物。
沙戎意圖昭然若揭,他們妄圖以此為導火索,引出之後的一番籌措,挑起兩國争端,方便坐收漁利。
事實查明後,大雍不得不寫國書、賜厚禮致歉,然而哪怕誤會解除,經過此事,大雍和羟國的關系還是出現了裂痕,商貿漸歇,商路中斷。
現在秦夏成了大雍百姓之一,自是希望兵戈不起,永保太平。
那麽揪出潛伏在盛京,圖謀不軌的沙戎人,就很有必要了。
有着這個想法在,他近來對來往的胡人都很警惕。
這就導致方才他打眼一看,就瞧出了裝束上細微處的不協調。
沙戎人當街輕薄民女,因身份特殊,或許衙門只能和稀泥。
但若沙戎人假扮羟國胡商,游街走市,行徑可疑,則足夠東廠出手了。
羟國一直有官員常駐大雍,方便兩國來往,查一查沙戎,想必羟國也是舉手贊成,化解了誤會,後面的争端,大約也能消弭于無形吧?
他沒有太多猶疑,果斷吩咐了邱川,這才上前拱手行禮,先擺出了一副面善的掌櫃做派。
“幾位遠來的客官,這是何意?這姐兒不過是一街頭唱曲兒糊口的,樓裏憐他們父女孤苦,允他們進店招徕,賺幾個銅子兒的賞錢,故而若是哪裏有所冒犯,在下替這對父女賠個不是。”
說罷又和顏轉首吩咐阿堅,“去跟後廚說,給貴人們贈幾道硬菜算是賠禮。”
随後一拍腦門道:“怪我疏忽,這硬菜做起來總歸費時,我見幾位客官點的主食和素菜較少,怕是不夠,也差一盅湯暖暖肚腸,阿堅,你先跑一趟,将那竈上剛出爐的蔥包燴配素燒鵝,還有那角瓜釀肉呈來,讓客官們吃着,佛跳牆算着時辰也快好了吧?也一并趁熱取來。”
一席話突突說完,幾個本就聽不太懂大雍官話的胡人都愣了,那對父女反而暫且被冷落在一旁,其中姐兒得了秦夏眼色,鼓起勇氣往旁邊挪了挪。
後面很快有兩個看起來在看熱鬧的漢子,将二人不動聲色地圈在了能夠出手保護的範圍內。
樓上,一直有名以耳力見長的護衛,聽着樓下動靜,實時回禀給虞九闕,聽到秦夏讓阿堅去端的三道菜名,虞九闕忍不住揚起唇角。
他家這相公,也忒促狹,這是欺負胡人不解深意,暗暗指着鼻子罵了。
蔥包燴和角瓜釀肉,聽起來尋常簡單,卻有典故。
先說蔥包燴,是一道面皮卷小蔥,兩面煎黃的面食,常在早食攤子上見到。
據傳是前朝有個奸臣,以“莫須有”的罪名誣害,斬了一個抗外虜的名将,民衆不忿,做出這道油炸的吃食,以奸臣的名姓入菜名,用于解心頭之恨。
角瓜釀肉就更簡單了,角瓜有一別名,稱作“葫蘆”,角瓜肉,不就是胡虜肉麽!
就是不知,秦夏究竟有何後手。
譬如撇去這兩道意有所指的菜,還有一道佛跳牆。
佛跳牆是湯菜,秦夏又特意強調,要“趁熱”取來……
虞九闕眸光閃爍。
他或許明白了。
樓下,秦夏看出那兩個不顯山漏水的漢子,多半是虞九闕的暗衛,暫且放心,繼續應付幾個胡人。
“我們大雍有一個成語,叫做和氣生財,幾位遠道而來,想必也是為了行商、求財,又何苦為一姐兒,招惹來衙門兵爺,亂了規矩,壞了興致?”
一胡人向前,胡人身上多有一股經年的膻味,為了壓制這股味道,這些來往大雍的胡商,習慣用濃重的熏香。
兩種味道交雜在一起,逼近了後,就連秦夏這個廚子也忍不住屏息。
對方開口,說的是生硬的大雍官話。
“你的意思是,我們不懂規矩?”
秦夏仍是那副波瀾不驚的客氣模樣。
“一國有一國之情,大雍禮儀之邦,以儒治國,欺老、霸女,皆是無德之舉,當然,羟族逐水草而居,馬上得天下,不可相較。”
他刻意點明“羟國”二字,果然見那胡人露出正中下懷的神色,言語上依舊強硬至極。
“你既認得出我們是羟國商人,就該知曉,大雍、大羟兩國交好,我們東家,看上此女,想讓她唱曲、陪酒,既然兩國是朋友,這就是朋友應盡的禮數。”
這都是什麽無賴話?
秦夏面色已有些冷下去。
“莺娘只唱曲,不陪酒,我們這裏是正經酒樓,不是煙花之地,幾位客官若是想請人陪酒待客,京城中自有更合适的去處。”
那胡人卻道:“這是你們的規矩,不是我們的。”
秦夏青筋微跳。
這就是明擺着沒事找事了。
再看其中一個胡人,看向莺娘的眼神甚是下流,像是個急色之人。
就在這時,阿堅把菜端來了。
“幾位客官,這是蔥包燴、角瓜釀肉、佛跳牆,請慢用!”
桌上很快擺滿,同時撤下了幾盤先前剩餘的殘羹。
這幾個胡人鬧事之前,居然還不忘把點的菜吃了個七七八八,實在是讓人不知該說點什麽好。
秦夏端起一盅佛跳牆,介紹道:“幾位客官,這道菜是我和光樓名菜,彙集海陸之鮮,兼具滋補之效。”
他說着,掀開盅蓋,但見湯色金黃,熱氣袅袅,濃香醉人,一時間蓋過了胡人身上複雜的怪味。
美食,有時候也是一種“絕色”。
口腹之欲和床帏之欲,都是人欲。
佛跳牆一出現,那名始終盯着莺娘的胡人,本能地回頭,看了一眼盅中的湯菜。
就是現在。
秦夏盯緊了他微微舉起的右手,毫不遲疑地把整整一盅滾燙的佛跳牆澆了上去。
胡人一聲慘叫,餘下三人瞬間暴起,但秦夏已經被虞九闕布置的暗衛牢牢護在身後。
那個會漢話的胡人高聲嚷道:“你們無故傷人,辱我大羟!”
秦夏盯着他,冷冷一笑,同樣朗聲道:“大羟?大家且看這胡人的手背,經過熱水潑灑,已顯出隐藏的刺青,圖樣卻非大羟一族信奉的雄鷹,而是沙戎信奉的圖騰沙蛇!爾等怕不是居心叵測,扮作羟國商人的沙戎細作!”
胡人睜大眼睛,他從剛剛起就有意掩飾同伴的手背,卻不知這等隐秘,一個大雍小小的掌櫃如何得知!
“你不過是大雍平民,有何資格給我等定罪?這就是你們大雍所謂的禮儀之道麽?虧我們羟人把你們當朋友,你們卻視我們為仇敵!”
這群沙戎人調戲莺娘,到底是早有計劃還是臨時起意都不重要了,他們現在是要将計就計,引導輿論。
這個時節,正是盛京街頭胡商最多的時候,只因他們處理完手中貨物,就可出盛京,沿着商路,趕在下雪之前回到故國。
當越來越多的羟國人,把羟人在盛京受辱的消息帶回,再配合他們安排在羟國內部的釘子,足夠慢慢地撕碎現下羟、雍之間粉飾太平的窗戶紙。
就在這個胡人努力扮演着一個激憤的羟國胡商時,樓上一間閣子的門卻驀地朝兩邊打開。
一名錦袍玉帶的哥兒,悍然帶着一票同樣氣勢煊赫之人,出現在衆人面前。
欄杆和寬大的衣袍多少遮掩了兩分他的孕肚,令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他不怒自威的肅容之上。
“他不夠資格,咱家夠不夠資格?”
伴随着一個輕如拂風的手勢,幾個人高馬大的胡商,只在轉瞬間就被東廠暗衛緊緊圍住。
一頓刀光劍影後,為首的人朝二樓拱手下拜。
“回禀督公,四名疑似沙戎細作的罪人,現已拿下,請督公示下!”
和光樓裏外嘩然。
不乏有膽子大且認識虞九闕的食客,留在樓中沒走,這會兒一個個嘴巴張大。
和光樓的小掌櫃,居然就是當朝督公?
在這個消息的映襯下,好似連那幾個胡人,都不多麽重要了。
怪不得……
怪不得和光樓的掌櫃能從和侯府的官司、東廠的查辦中全身而退。
因為人家和東廠,原本就是一家人!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